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更尝(更嘗)
亲身经历,实际体验。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赵屼归觐钱塘遂赴永嘉》:“宦游无远近,民事要更尝。” 宋 陆游 《感旧》诗:“万事固难轻忖度,百年犹有未更尝。”自注:“《齐民要术》曰:智如 禹 汤 ,不如更尝。” 宋 叶适 《进故事》:“后之君臣,或有所更尝,有所容受,不必尽合,遂称治世,然其去古人则已远矣。”
《漢語大詞典》:尝酒(嘗酒)
(1). 宋 时社日前一天的宴集。 宋 韩琦 《观稼回北园席上》诗:“尝酒管弦先社集,捺弮禾黍极云齐。”自注:“北人社前一日,亲宾相会,谓之尝酒。”
(2).指旧时宴会,张筵前先备小酌。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尝酒》:“今京师喜筵宴会,每於未张筵前,餖飣小集,亦曰尝酒。”
《漢語大詞典》:禘尝(禘嘗)
禘礼与尝礼的并称。 周 礼,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古代常用以指天子诸侯岁时祭祖的大典。《礼记·中庸》:“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诸掌乎!”《孔子家语·论礼》:“禘尝之礼所以仁昭穆也。” 汉 匡衡 《告谢毁庙》:“是禘尝之序,靡有过五,受命之君,躬接於天。” 清 钱大昕 《禘尝说》:“宗庙之礼,莫重乎禘尝。禘尝皆时祭也。”
分類:夏祭秋祭
《国语辞典》:尝草(尝草)  拼音:cháng cǎo
尝食百草,以决定可否作为药用。汉。牟融《牟子》:「神农尝草,殆死者数十。」
《韵府拾遗 阳韵》:须尝(须尝)
卢仝诗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漢語大詞典》:原尝(原嘗)
战国 时期 赵国 平原君 和 齐国 孟尝君 合称。 汉 班固 《西都赋》:“节慕 原 尝 ,名亚 春 陵 。”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四:“又古称‘ 原 尝 ’,谓 赵 平原君 、 齐 孟尝君 ,皆举第二字言之。”
《韵府拾遗 阳韵》:开尝(开尝)
杜甫诗洗盏开尝对马军
《國語辭典》:孟尝君(孟嘗君)  拼音:mèng cháng jūn
战国时齐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齐,封于薛,孟尝君为其称号;好养贤士,食客数千人。
《漢語大詞典》:祖尝(祖嘗)
旧时大家族为筹集祭祀祖宗所需费用而留出的公田。尝,原指秋天祭祖。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故一族姓之中有谱以纪之,如国史;有族长、房长、宗子以统之,如君长官吏;合族各房有公产祖尝,则公举人管理之;有养士兴学之典,有恤孤寡贫老病丧之举;其远游异国或异地,必相收恤。”
《漢語大詞典》:居尝(居嘗)
平时,平常。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 光 居尝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以是久不得通名於将命者。” 废名 《莫须有先生不要提他的名字》:“我们两个老夫妻,居尝过日子,总不敢得罪人。”
分類:平时平常
《漢語大詞典》:享尝(享嘗)
四时的祭祀。《礼记·祭法》:“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郑玄 注:“享尝,谓四时之祭。”
分類:四时祭祀
《漢語大詞典》:迪尝(迪嘗)
进尝,进食。《汉书·礼乐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尝。” 颜师古 注:“迪,进也。尝谓歆饗之也。” 清 顾炎武 《十庙》诗:“无文秩新邑,人鬼咸迪尝。”
分類:进食
《漢語大詞典》:尝食(嘗食)
(1).试辨食品的味道。《周礼·天官·膳夫》:“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 贾公彦 疏:“膳夫品物皆尝之,王乃食也。”
(2).进食。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之将兵,乏絶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 广 不近水,士卒不尽食, 广 不尝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令既至, 卓氏 客以百数,至日中请 司马长卿 , 长卿 谢病不能临。 临卭 令不敢尝食,身自迎 相如 , 相如 为不得已而强往,一坐尽倾。”
《國語辭典》:品尝(品嘗)  拼音:pǐn cháng
原指遍尝各种食物,后引申为辨别品评。《周礼。天官。膳夫》:「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元。马臻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诗三○首之一五:「进馀薇露与流香,散落人间任品尝。」
《國語辭典》:品尝(品嚐)  拼音:pǐn cháng
细辨食物的味道。如:「本店的新产品欢迎品尝。」也作「品尝」。
《漢語大詞典》:尝禘(嘗禘)
国语·鲁语上:“先臣 惠伯 以命於司里,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 韦昭 注:“秋祭曰尝,夏祭曰禘,冬祭曰蒸,春祭曰享”。后因以“尝禘”泛指祭祀。 宋 苏辙 《西掖告词·李清臣三代妻·曾祖母周氏》:“珪璋之行著于族人,苹藻之恭竭于尝禘。”
分類: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