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未尝(未嘗)  拼音:wèi cháng
1.不曾。《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
2.不见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但语气委婉。《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國語辭典》:何尝(何嘗)  拼音:hé cháng
1.未曾、从来没有。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医死多少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红楼梦》第五五回:「我们何尝敢大胆了,都是赵奶奶闹的。」也作「何常」。
2.并非。《红楼梦》第六七回:「姐姐说的何尝不是,我也是这么想著呢。」《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我何尝不是这种打算?无奈辛先生不肯。」
《國語辭典》:尝试(嘗試)  拼音:cháng shì
1.试一试、试验。《孟子。梁惠王上》:「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2.试探。《荀子。王制》:「和解调通,好假道人,而无所凝止之,则奸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宋。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故以祭奠源阇梨为名,因献金塔,欲以尝试朝廷,测知所以待之之意轻重厚薄。」
《國語辭典》:烝尝(烝嘗)  拼音:zhēng cháng
秋祭称尝,冬祭称烝。泛指祭祀。《诗经。小雅。天保》:「礿祠烝尝,于公先王。」
《漢語大詞典》:窃尝(竊嘗)
犹浅尝。窃,通“ 浅 ”。蕙风词话卷三引《织馀琐述》:“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恒轻,故以喻‘窃尝’。”
《漢語大詞典》:备尝(備嘗)
受尽;尝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此堕落,今生罚为贫儒,教你备尝鬼趣。”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九:“ 中国 的家庭制度与妇女地位,使做母亲的非备尝困苦不可。”
分類:夏丏尊
《國語辭典》:尝胆(嘗膽)  拼音:cháng dǎn
比喻刻苦自励。参见「卧薪尝胆」条。《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唐。杜甫〈寄董卿喜荣十韵〉:「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
《國語辭典》:尝胆卧薪(嘗膽臥薪)  拼音:cháng dǎn wò xīn
比喻刻苦自励。参见「卧薪尝胆」条。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叙录》:「正当尝胆卧薪日,却作观山玩水时。」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
《漢語大詞典》:孟尝(孟嘗)
见“ 孟尝君 ”。
《國語辭典》:孟尝君(孟嘗君)  拼音:mèng cháng jūn
战国时齐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齐,封于薛,孟尝君为其称号;好养贤士,食客数千人。
《漢語大詞典》:曷尝(曷嘗)
何尝。庄子·胠箧:“曷尝不法圣人哉!” 宋 叶适 《应诏条奏六事》:“自古国家,曷尝不以任贤使能为急歟?”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义和团之民气,曷尝不如荼如潮,而列国联军之威力,曾挠折焉否也?”
分類:何尝
《國語辭典》:尝新(嘗新)  拼音:cháng xīn
1.古代于孟秋时,天子以新收成的五谷,进献于寝庙,称为「尝新」。《礼记。月令》:「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馀千五十。」
2.品尝应时的新鲜食品。唐。王建〈宫词〉一○○首之四:「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西游记》第五回:「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
《漢語大詞典》:蒸尝(蒸嘗)
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国语·楚语下:“国於是乎蒸尝。”后汉书·冯衍传下:“春秋蒸尝,昭穆无列。” 明 朱鼎《玉镜台记·成婚》:“于以采藻,于以采苹,克谨蒸尝之荐。”
分類:秋冬祭祀
《韵府拾遗 阳韵》:初尝(初尝)
陆游诗大道初尝闻海若高情未至愧山灵
《國語辭典》:尝药(嘗藥)  拼音:cháng yào
古代尊长服药前,须先由晚辈尝食药剂,称为「尝药」。见《礼记。曲礼下》。《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骈字类编》:得尝(得尝)
唐 喻凫 送越州高录事 泽国还之任,鲈鱼浪得尝。
宋 黄庭坚 戏答欧阳诚发奉议谢余送茶歌 涪翁投赠非世味,自许诗情合得尝。
《韵府拾遗 阳韵》:亲尝(亲尝)
韩翃诗奉引乘舆金仗里亲尝赐食玉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