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寺尼
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大明二年。有昙标道人。与羌人高阇谋反。上因是下诏曰:佛法讹替。沙门混杂。未足扶济鸿教。而专成逋薮。加奸心频发。凶状屡闻。败乱风俗。人神交怨。可付所在。精加沙汰。后有违犯。严加诛坐。于是设诸条禁。自非诫行精苦。并使还俗。而诸寺尼出入宫掖。交关妃后。此制竟不能行。
《漢語大詞典》:尼乾
亦作“ 尼犍 ”。 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国王事尼乾道,铸金银人像大十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三摩呾吒国》:“天祠百所,异道杂居,露形尼乾,其徒特盛。”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天主教论》:“《西域记》云: 鉢罗那迦天 祠,人露形,旦上高柱,一手执柱端,一手躡旁杙,一手一足,虚悬向外,视日影,求出生死,所谓裸形求仙,是尼犍法。”
《国语辞典》:师尼(师尼) 拼音:shī ní
尼师。《普济本事方。卷一○。师尼寡妇病论證》:「昔宋褚澄疗师尼、寡妇别制方,盖有谓也。此二种鳏居独阴无阳。」
《漢語大詞典》:尼犍
见“ 尼乾 ”。
《漢語大詞典》:尼乾
亦作“ 尼犍 ”。 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国王事尼乾道,铸金银人像大十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三摩呾吒国》:“天祠百所,异道杂居,露形尼乾,其徒特盛。”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天主教论》:“《西域记》云: 鉢罗那迦天 祠,人露形,旦上高柱,一手执柱端,一手躡旁杙,一手一足,虚悬向外,视日影,求出生死,所谓裸形求仙,是尼犍法。”
《漢語大詞典》:尼乾
亦作“ 尼犍 ”。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国王事尼乾道,铸金银人像大十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三摩呾吒国》:“天祠百所,异道杂居,露形尼乾,其徒特盛。”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天主教论》:“《西域记》云: 鉢罗那迦天 祠,人露形,旦上高柱,一手执柱端,一手躡旁杙,一手一足,虚悬向外,视日影,求出生死,所谓裸形求仙,是尼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