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释慧浚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慧浚。本姓陈。山阴人也。幼而颖悟精进迈群。旦辄烧香运想礼敬移时。中则菜蔬一饭鲜肥不食。虽在居家有如出俗。父母不能割其志。及年十八许之从道。内外坟典经眼必诵。深禅秘观无不必入。静而无竞和而有节。朋游旧狎未尝戏言。宋宰江夏王义恭雅相推敬。常给衣药四时无爽。不蓄私财悉营寺舍。竹园成立浚之功也。禅味之乐老而不衰。年七十三。宋大明八年而卒。葬于傅山。同寺有化尼。聪颖卓秀。多诵经律。蔬食苦节。与浚齐名。
释慧果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慧果。本姓潘。淮南人也。常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道俗钦羡风誉远闻。宋青州刺史北地传弘仁。雅相叹贵厚加赈给。以永初三年(昙宗云元嘉七年寺生弘安尼以起寺借券书见示是永初三年)割宅东面为立精舍。名曰景福。果为纲纪。䞋遗之物悉以入僧。众业兴隆大小悦服。到元嘉六年。西域沙门求那跋摩至。果问曰。此土诸尼先受戒者。未有本事。推之爱道。诚有高例。未测厥后。得无异耶。答无异。又问就如律文戒师得罪何无异耶。答曰。有尼众处不二岁学。故言得罪耳。又问。乃可此国先未有尼非阎浮无也。答曰。律制十僧得授具戒。边地五人亦得授之。正为有处不可不如法耳。又问。几许里为边地。答曰。千里之外山海艰隔者是也。九年率弟子慧意慧铠等五人。从僧伽跋摩重受具戒。敬慎奉持如爱顶脑。春秋七十馀。元嘉十年而卒。弟子慧铠。并以节行闻于时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1—477 【介绍】: 南朝宋女僧。陈郡人,俗姓陈。十九岁出家于建安寺。操行精修,博通禅律,宋文帝深礼之。明帝泰始元年敕为普贤寺主。二年又为都邑僧正。秉性刚直,在任清简。
比丘尼传·卷第二
宝贤。本姓陈。陈郡人也。十六丁母忧。三年不食谷。以葛芋自资。不衣缯纩不坐床席。十九出家住建安寺。操行精修博通禅律。宋文皇帝深加礼遇供以衣食。及孝武雅相敬待。月给钱一万。明帝即位赏接弥崇。以泰始元年敕为普贤寺主。二年又敕为都邑僧正。甚有威风明断如神。善论物理屈抂必释。秉性刚直无所倾挠。初晋兴平中净检尼。是比丘尼之始也。初受具戒指从大僧。影福寺惠果净音等。以咨求那跋摩。求那跋摩云。国土无二众。但从大僧受得具戒。惠果等后遇外国铁萨罗尼等至。以元嘉十一年。从僧伽跋摩于南林寺坛重受具戒。非谓先受不得。谓是增长戒善耳。后诸好异者。盛相传习典制稍亏。元徽二年法律颖师。于晋兴寺开十诵律。颍其日有十馀尼。因下讲欲重受戒。贤乃遣僧局赍命到讲座。鸣木宣令诸尼。不得辄复重受戒。若年岁审未满者。其师先应集众忏悔竟。然后到僧局。僧局许可。请人监检方得受耳。若有违拒即加摈斥。因兹已后矫竞暂息。在任清简。才兼事义。安众惠下。萧然寡欲。世益高之。年七十七。升明元年卒也。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光静。本姓胡。名道婢。吴兴东迁人也。幼出家随师住广陵中寺。静少而励行长而习禅思。不食甘肥。将受大戒绝谷饵松。具足之后积十五年。虽心识鲜明而体力羸惫。祈诚慊到。每辄感劳。动经晦朔。沙门释法成谓曰。服食非佛盛事。静闻之还食粳粮。倍加勇猛精学不倦。从学观行者常百许人。元嘉十八年五月患疾曰。我厌苦此身其来久矣。于是牵病忏悔不离心口。情理恬明神气怡悦。至十九年岁旦饮粒皆绝。属念兜率心心相续。如是不断。至四月十八日夜。殊香异相满虚空中。其夜命过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5—485 【介绍】: 南朝齐女僧。毗陵人,俗姓孙。出家后游学京师,住南永安寺,笃志精研,穷究经律。后游会稽止于剡之白山昭明精舍,从学者云集,道遂盛于东南。
比丘尼传·南齐
德乐。本姓孙。毗陵人也。高祖毓晋豫州刺史。乐生而口有二牙。及长常于闇室不假灯烛了了能见。愿乐离俗。父母爱惜而不敢遮。至年八岁许。其姊妹同时入道。为晋陵光尼弟子。具足以后并游学京师。住南永安寺。笃志精勤以昼继夜。穷研经律言谈典雅。宋文帝善之。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宋大将军立王园寺(在枳园寺路北也)请移住焉。到十一年有师子国比丘尼十馀人至。重从僧伽跋摩受具足戒。至二十一年。同寺尼法净昙览。染孔熙先谋人。身穷法毁坏寺舍。诸尼离散。德乐移憩东青园。乐咨请深禅穷究妙境。及文帝崩。东游会稽。止于剡之白山照明精舍。学众云集从容教授。道盛东南矣。齐永明五年陈留阮俭笃信士也。舍所居宅立齐兴精舍。乐纲纪大小悦服远近钦风。皆愿依止。徒众二百馀人。不聚䞋施岁建大讲。僧尼不限平等资供。年八十一。永元三年卒剡。有僧茂尼。本姓王。彭城人也。节食单蔬勤苦为业。用其䞋遗纪竹园精舍焉。
释慧木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慧木。本姓傅。北地人。十一出家。师事慧超受持小戒。居梁郡筑戈村寺。始读大品日诵两卷。兼通杂经。木母老病口中无齿。木嚼脯饴母。为口不净不受大戒白衣精勤忏悔自业。忽见戒坛与天皆黄金色。举头仰视。南见一人。著襈衣衣色悉黄。去木或近或远。语木曰。我已授汝戒。寻复不见。木不以语人。多诸感异皆类此也。木兄闻欲知。乃诈之曰。汝为道积年竟无所益。便可养发当为访婿。木闻心愁。因述所见。即受具戒。临受戒夕梦人口授戒本。及受戒竟再览便诵。宋元嘉中造十方佛像。并四部戒本及羯磨施四众云。
释法相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法相。本姓侯。燉煌人也。履操清贞才识英拔。笃志好学不以屡空废业。清安贫窭。不以荣达移心。出适傅氏。家道多故。符坚败绩眷属散亡。出家持戒信解弥深。常割衣食好者施慧宿尼。寺僧谏曰。慧宿质野言不出口。佛法经律曾未厝心。欲学禅定又无师范。专顽拙讷是下愚人耳。何不种以上田而修此下福。答曰。田之胜负唯圣乃知。我既凡人宁立取舍。遇有如施何关作意耶。慧宿后建禅斋七日。至第三夜与众共坐。众起不起。众共观之。坚如木石牵持不动。或谓已死。后三日起。起后如常。众方异之。始悟法相深相领照矣。其如此类前后非一。相年逮桑榆操行弥笃。年九十馀。元嘉末卒也。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冯尼者。本姓冯。高昌人也。时人敬重。因以姓为号。年三十出家住高昌都郎中寺。菜蔬一食戒行精苦。烧六指供养。皆悉至掌。诵大般涅槃经。三日一遍。时有法慧法师。精进迈群。为高昌一国尼依止师。冯后忽谓法惠言。阿阇梨未好。冯是阇梨善知识。阇梨可往龟兹国金花帐下直月闻当得胜法。法惠闻而从之。往至彼寺见直月。直月欢喜以蒲萄酒一升与之令饮。法惠惊愕。我来觅胜法。翻然饮我。非法之物不肯饮。直月推背急令出去。法惠退思。我既远来未达此意。恐不宜违。即顿饮之。醉吐迷闷无所复识。直月便自他行。法惠酒醒自知犯戒追大惭愧。自搥其身悔责所行欲自害命。因此思惟得第三果。直月还问曰。已得耶。答曰。然。因还高昌。未至二百里。初无音信。冯呼尼众远出迎候。先知之迹皆类此也。高昌诸尼莫不师奉。年九十六。梁天监三年卒。
释玄藻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玄藻。本姓路。吴郡人安苟女也(宣验记云即是安苟)藻年十馀身婴重疾。良药必进日增无损。时玄台寺释法济。语安苟曰。恐此疾由业非药所消。贫道按佛经云。若履危苦能归依三宝忏悔求愿者。皆获甄济。君能与女并捐弃邪俗洗涤尘秽。专心一向当得痊愈。安苟然之。即于宅上设观世音斋。澡心洁意倾诚戴仰。扶疾稽颡专念相续。经七日初夜忽见金像高尺许。三摩其身。从首至足。即觉沈痾豁然消愈。既灵验在躬遂求出家。住太玄台寺。精勤匪懈诵法华经。菜食长斋三十七载。常翘心注想愿生兜率。宋元嘉十六年出都造经。不测所终。
释慧琼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慧琼者。本姓钟。广州人也。履道高洁不味鱼肉。年垂八十志业弥勤。常衣刍麻不服绵纩纲纪寺舍兼行讲说。本经住广陵南安寺。元嘉十八年。宋江夏王世子母王氏以地施琼。琼修立为寺。号曰南外永安寺。至二十二年兰陵萧承之为起外国塔。琼以元嘉十五年。又造菩提寺。堂殿坊宇皆悉严丽。因移住之。以南安施沙门慧智。琼以元嘉二十年。随孟顗之会稽。至破纲卒。敕弟子云。吾死后不须埋藏。可借人剥裂身体以饲众生。至于终尽不忍屠割。乃造句容县举著山中。欲使鸟兽自就啖之。经十馀日。俨然如故。颜色不异。令使村人以米散尸边。鸟食远处米尽。近尸之粒皆存。弟子慧朗在都闻之。奔驰奉迎。还葬高座寺前堈。坟上起塔云。
释法全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法全本姓戴。丹阳人也。端庄好静雅勤定慧。初随宗瑗博综众经。后师审隐遍游禅观。昼则披文远思。夕则历观妙境。大乘奥典皆能宣讲。三昧秘门并为师匠。食但蔬菜衣止蔽形。训诱未闻奖成后学。听者修行功益甚众。寺既广大阅理为难。泰始三年众议欲分为二寺。时宝婴尼求于东面起立禅房更搆灵塔。于是始分为东青园寺。升明二年婴卒。众既新分人望未缉。乃以全为寺主。于是大小爱悦情无纤介。年八十三。隆昌元年卒。时寺复有净练僧律慧形。并以学显名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8—506 【介绍】: 南朝梁女僧。安定乌氏人。本姓梁。年十二求出家,父母未许,至二十九岁方听之。住禅林寺,严遵律范,为梁武帝所重。后以年高,召见时听乘舆入内殿。
比丘尼传·卷第四
净秀本姓梁。安定乌氏人也。祖畴征虏司马父粲之龙川县都乡侯。净秀幼而聪睿好行慈仁。七岁自然持斋。家中请僧转涅槃经。闻断鱼肉即便蔬食。不敢令二亲知。若得鲑鳝密自弃之。从外国沙门普练咨受五戒。精勤奉持不曾违犯。礼拜读诵昼夜不休。年十二便求出家。父母禁之。及手能书常自写经。所有资财唯充功德不营俗好。不衣锦绣不著粉黛。如此推迁。至十九方得听许。为青园寺首尼弟子。事师竭诚犹惧弗及。三业勤修夙夜匪懈。僧使众役每居其首。跋涉勤劬触事关涉善神敬护常在左右。时有马先生。世呼神人也。见秀记言。此尼当生兜率。尝三人同于佛殿内坐。忽闻空中声状如牛吼。二人惊怖。唯秀淡然。还房取烛始登阶。复闻空中语曰。诸尼避路秀禅师归。他日又与数人于禅房中坐。一尼鼾眠睡中。见有一人头柱殿。语曰。勿惊秀尼。后时与诸尼同坐。一尼暂起。还见一人。抵掌止之曰。莫挠秀尼。进止俯仰必遵律范。欲请曜法师讲十诵律。但有钱一千忧事不办。夜梦见鸦鹊鸲鹆子各乘轩车大小称形。同声唱言。我当助秀尼讲。及至经营有七十檀越争设妙供。后又请法颖律师重讲十诵。开题之日澡罐中水自然香馥。其日就坐更无馀伴。起惧犯独以咨律师。律师答言。不犯。秀观诸尼未尽如法。乃叹曰。洪徽未远灵绪稍隤。自非正己焉能导物。即行摩那埵以自悔首。合众见之悉共相率。退思补过惭愧忏谢。宋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至都。律范清高。秀更从受戒。而青园徒众悟解不同思立别住。外严法禁内安禅默。庶微称己心。宋南昌公主及黄修仪。以大明七年八月。共施宜知地以立精舍。秀麻衣藿食。躬执泥瓦夙夜尽勤。制龛造像无所不备。同住十馀人皆以禅定为业。泰始三年明帝敕以寺从其所集宜名禅林。秀手写众经。别立经台置在于堂内。娑伽罗龙王二兄弟。现迹弥日示其拥护。知识往来无不见者。每奉请圣僧果食之上必有异迹。又尝七日供养礼忏讫摄心澍想。即见二胡僧举手共语。一称弥呿罗。一称毗祛罗。所著袈裟色如熟桑椹。秀即以泥染衣色令如所见。他日又请阿耨达池五百罗汉。复请罽宾国五百罗汉。又请京邑大德二旬大会。第二日又见一胡僧。合众疑之。因即借问。云从罽宾来至已一年。使守门者密加觇视。多人共见从宋林门出。始行十馀步奄忽不见。又曾浴圣僧内外寂静。唯有牺杓之声。其诸瑞异皆类此也。齐文惠帝竟陵文宣王。厚相礼待供施无废。年耆力弱不复能行。梁天监三年敕见听乘舆至内殿。五年六月十七日。苦心闷不复饮食。彭城寺慧令法师六月十九日梦见一柱殿严丽非常。谓是兜率天宫。见净秀在其中。令即嘱之。得生好处勿忘将接。秀曰。法师兄是大丈夫。弘通经教自应居胜地。令闻秀病往看之述梦中事。至七月十三日小间。自梦见幡盖乐器在佛殿西。二十二日请相识僧会别。二十七日告诸弟子。我升兜率天。言绝而卒。年八十九。
僧净曜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1—492 【介绍】: 南朝齐女僧,建康人。本姓杨。初出家从济瑗,志诚习经,专究大乘奥秘,十年后便为宗匠。齐竟陵王尝请讲《维摩经》于第。住普贤寺,为寺主二十余年。弟子四百余人。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净晖本姓杨。建康人也。志道专诚乐法翘恳。具戒之初从济瑗禀学。精思研求究大乘之奥。十腊之后便为宗匠。齐文惠帝竟陵文宣王莫不服膺。永明八年竟陵王请于第讲维摩经。后为寺主。二十馀年。长幼崇奉如事父母。从为弟子者四百馀人。年七十二。永明十年卒也。时寺又有僧要光净。并学行有闻也。
僧昙晖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2—504 【介绍】: 南朝梁女尼。成都人。本青阳氏女,俗名白玉。幼乐修道,父母弗许。至十三岁,始从比丘尼法育出家,住长乐寺。明经论,时诸名师极力问难,无能屈者。门徒至千数百人。
比丘尼传·卷第四
昙晖。本姓青阳。名白玉。成都人也。幼乐修道父母不许。元嘉九年有外国禅师畺良耶舍。入蜀大弘禅观。晖年十一。启母求请禅师欲咨禅法。母从之。耶舍一见。叹此人有分令其修习。嘱法育尼使相左右。母已许嫁于晖之姑子。出门有曰。不展馀计。育尼密迎还寺。晖深立誓愿。若我道心不遂。遂致逼迫者。当以火自焚耳。刺史甄法崇闻之。遣使迎晖。集诸纲佐及有望之民。请诸僧尼穷相难尽。法崇问曰。汝审能出家不。答曰。微愿久发特乞救济。法崇曰善。遣使语姑。姑即奉教。从法育尼出家。年始十三矣。从昱学修观行。裁得禀受。即于座末便得入定。见东方有二光明。其一如日而白。其一如月而青。即于定中立念云。白者必是菩萨道。青者声闻法。若审然者当令青者销而白光炽。即应此念。青光遂灭。白光炽满。及至起定为昱尼说。昱尼善观道闻而欢喜赞善。时同坐四十馀人莫不见叹其希有也。后婿心疑以为奸诈。相率抄取将归其家。昙晖时年十六矣。以婢使营卫不受侵逼。婿无如之何。复以诉州。刺史赏异。问畺良耶舍曰。此人根利慎勿违之。若婿家须相分解费用不足者。贫道有一苍头即为随喜。于是解释。后于禅中自解佛性。常住大乘等义并非师受。时诸名师极力问难无能屈者。于是声驰远近莫不归服。宋元嘉十九年。临川王临南兖延之至镇。时年二十一。骠骑牧陕复携住南楚。男女道俗北面拥帚者千二百人。岁月稍淹思母转至。固请还乡。德行既高门徒日众。于市桥西北自营塔庙。殿堂厢廊倏忽而成。复营三寺皆悉神速。莫不叹服。称有神力焉。年八十三。天监三年而卒。初张峻随父母益州。尝忽然直往不令预知。同行宾客三十许人坐始定。便下果粽并悉时珍。刺史刘悛后尝率往亦复如之。梁宣武王尝送物使晖设百人会。本言不出临中自往。及至乃有三百僧。并王佐吏近四百人。将欲行道。遣婢来倩人下食。即遣人。唯见二弟子及二婢奠食都无杂手力。王弥复叹之。不可量也。或有问晖者。见师生徒不过中家之产。而造作云为有若神化。何以至此耶。答云。贫道常自无居贮。若须费用役五三金而已。随复有之不知所以而然。故谈者以为有无尽藏焉。时又有花光尼。本姓鲜于。深禅妙观洞其幽微。遍览三藏傍兼百氏。尤能属文。述晖赞颂。词旨有则。不乖风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