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59,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9 60 61 62 下一页
释善妙( 欧阳 )
释慧胜( 唐 )
释智胜( 徐 )
僧慧绪( 闾丘 周 )
僧道贵( 寿 )
释妙智( 曹 )
刘尼( 独孤 东安王 )
释法宣( 王 )
释净渊( 时 )
释慧耀( 周 )
释净贤( 弘 )
释惠晖( 骆 )
释妙祎( 刘 )
释净圭( 周 )
其它辞典(续上)
僧法缘( 法缘 俞 大名法缘 )释善妙( 欧阳 )
释慧胜( 唐 )
释智胜( 徐 )
僧慧绪( 闾丘 周 )
僧道贵( 寿 )
释妙智( 曹 )
刘尼( 独孤 东安王 )
释法宣( 王 )
释净渊( 时 )
释慧耀( 周 )
释净贤( 弘 )
释惠晖( 骆 )
释妙祎( 刘 )
释净圭( 周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3—约479 【介绍】: 南朝齐女僧。东莞曾成人,俗姓俞。传说宋文帝元嘉九年,年十岁,与妹忽失所在,三日而归。后又去,一旬而还,便能作外国书语,且能讲经。遂出家。于家作精舍,昼夜讲经。比丘尼传·南齐
法缘。本姓俞。东官曾成人也。宋元嘉九年。年十岁。妹法䌽年九岁。未识经法。忽以其年二月八日俱失所在。经三日而归。说至净土天宫见佛。佛为开化。至九月十五日又去一旬乃还。便能作外国书语及诵经。见西域人言谑善相了解。十年正月十五日又复失去。田中作人见其随风飘飏上天。父母忧之祀神求福。既而经月乃返。返已出家披著法服持发而归。自说见佛及比丘尼。语云。汝前世因缘应为我弟子。举手摩头发自堕落。为立法名大名法缘。小曰法䌽。临遣还曰。可作精舍。当与汝经。法也缘等还家即毁神座缮立精庐。昼夜讲诵。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峰岭有若灯烛。自此以后容止华雅音制诠正。上京讽诵不能过也。刺史韦朗孔默并屈供养。闻其谈说甚敬异焉。因是土人皆事正法。年五十六。建元中卒也。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善妙。本姓欧阳。繁县人也。少出家。性用柔和少瞋喜。不营好衣不食美食。有妹婿亡孀居无所依托。携一稚子寄其房内。常闻妙自慨生不值佛。每一言此流涕歔欷悲不能已。同住四年五年。未曾见其食。妹作食熟呼妙共食。妙云适于某处食竟。或云。四大不好未能食。如此积年。妹甚恨愧。白言。无福婿亡更无亲属。携儿依姊多所秽乱。姊当见厌故不与共食耳。流泪而言。言已欲去。妙执其手喻之曰。汝不解我意。我幸于外得他供养。何须自损家中食。汝但安住我不久应远行。汝当守屋慎莫馀去。妹闻此而止。自绩作布买数斛油。瓦堈盛之著庭中。语妹云。拟作功德慎勿取也。至四月八日夜半以布自缠而烧其身。火已亲顶命其妹令呼维那打磬。我今舍寿。可遍告诸尼。速来共别。比诸尼惊至。命未绝。语诸尼云。各勤精进。生死可畏。当求出离。慎勿流转。我舍此身供养已二十七反。止此一身当得初果(问益士人。或云元嘉十七年烧身。或云孝建时或言大明中故备记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慧胜。本姓唐。彭城人也。父僧智寓建康。胜幼愿出家。以方正自立希于语言。言必能行身无轻躁。旬日不出户牖。见之者莫不敬异。以宋元嘉二十一年出家。时年十八。为净秀尼弟子。住禅林寺。具戒以后讲法华经。随集善寺绪尼学五行禅。后从草堂寺思隐灵根寺法颖。备修观行。奇相妙證独得怀抱。人见而问之。皆答云。罪无轻重一时发露。忏悔恳恻以昼系夜。贵贱崇敬供施不断。年八十一。梁天监四年卒。葬于白板山也。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智胜。本姓徐。长安人也。寓居会稽于其三世。六岁而随王母出都游瓦官寺。见招提整峻宝饰严华。潸然泣涕。仍祈剪落。王母问之具述此意。谓其幼稚而未许之也。宋季多难四民失业。时事纷纭奄冉积载。年将二十方得出家住建福寺。独行无伦绝尘难范。听受大涅槃经一闻能持。后研律藏功不再受。总持之誉佥然改目。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逢涅不淄遇磨不磷。大明中有一男子。诡期抱梁欲规不逊。胜剋意渊深雅操壁立。正色告众。众录付官。守戒清净如护明珠。时庄严寺昙斌法师弟子僧宗玄趣。共直佛殿慢藏致盗。乃失菩萨璎珞及七宝澡罐斌衣钵之外室如悬磬。无以为备。忧慨辍讲。闭房三日。胜宣告四部旬月备办。德感化行皆类此也。齐文惠帝闻风雅相接召。每延入宫讲说众经。司徒竟陵文宣王倍崇敬焉。胜志贞南金心皎比雪。裁箴尼众实允物望。令旨仍使为寺主阖众爱敬如奉严尊。从定林寺僧远法师受菩萨戒。座侧常置香炉。胜乃捻香。远止之曰。不取火已信宿矣。所置之香遂氛氲流烟。咸叹其肃恭表应若斯也。永明中作圣僧斋摄心祈想。忽闻空中弹指合掌侧听。胜居寺三十年。未尝赴斋会游践贵。胜每重闲静处系念思惟。故流芳不远。文惠帝特加供俸。日月充盈。缔搆房宇。阖寺崇华。胜舍衣钵为宋齐七帝造摄山寺石像。永明十年寝疾。忽见金车玉宇悉来迎接。到四月五日告诸弟子曰。吾今逝矣。弟子皆泣。乃披衣出胸。胸有草书佛字。字体鲜白色相明润。八日正中而卒也。年六十六。葬于钟山。文帝给其汤药。凶事所须并宜官备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500 【介绍】: 南朝齐女僧。高平人,俗姓闾丘。为人高率方直,略无回避。年十八出家。初住荆州三层寺。豫章王萧嶷还都,邀至京师,为造福田寺,常召入府讲经。齐武帝时又为建集善寺。比丘尼传·南齐
慧绪。本姓周。闾丘高平人也。为人高率疏远。见之如丈夫不似妇人。发言吐论甚自方直。略无所回避。七岁便蔬食持斋志节勇猛。十八出家住荆州三层寺。戒业具足道俗所美。时江陵有隐尼。西土德望。见绪而异之。遂忘年契意相携行道。尝同居一夏。共习般舟。心形勤苦昼夜不息。沈攸之为刺史普沙简僧尼。绪乃避难下都。及沈破败后复还西。齐太尉大司马豫章王萧嶷。以宋升明末出镇荆陕。知其有道行迎请入内。备尽四事。时有玄畅禅师。从蜀下荆。绪就受禅法究极精妙。畅每称其宿习不浅。绪既善解禅行兼菜蔬励节。豫章王妃及内眷属。敬信甚深从受禅法。每有䞋施。受已随散。不尝储畜意。志高远都。不以生业关怀萧。王要共还都。为起精舍在第东田之东。名曰福田寺。常入第行道。永明九年自称忽忽苦病亦无正恶。唯不复肯食。颜貌憔悴苦求还寺。还寺即平愈。旬日中辄复请入。入转如前。咸不知所以。俄而王薨祸故相续。武皇帝以东田郊迥更起集善寺。悉移诸尼还集善。而以福田寺别安外国道人阿梨。第中还复供养善读诵咒。绪自移集善寺以后。足不复入第者数年。时内外既敬重此尼。每劝其暂至后第内。竺夫人欲建禅斋。遣信先咨请。尼云甚善。贫道年恶。此叚实愿一入第与诸夫娘别。既入斋。斋竟自索纸笔作诗曰。世人或不知。呼我作老周。忽请作七日。禅斋不得休(后复有十字道别今忘之)作诗竟言笑接人。了不异常日高傲也。因具叙离云。此叚出寺方为永别。年老无复能入第理。时体中甚康健。出寺月馀。便云病。乃无有异于恒少日而卒也。是永元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卒。时年六十九周舍为立序赞。又有德盛尼。德合志同为法眷属。行道习观亲承音旨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516 【介绍】: 南朝梁比丘尼。长安人,俗姓寿。少即善研机理,十七岁出家,博览经律。齐竟陵王萧子良敬重之,为造顶山寺,请为知事,固辞,乃以为禅范。得人施予则广兴福业,不以纤毫润己身。比丘尼传·卷第四
道贵。本姓寿。长安人也。幼清夷冲素。善研机理志干勤整。精苦过人誓弘大化。荤鲜不食。济物为怀。弊衣自足。诵胜鬘无量寿经不舍昼夜。父母爱念使其为道。十七出家博览经律究委文理。不羡名闻。唯以习道为业。观境入定。行坐不休。悔过发愿。言辞哀恳听者震肃。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善相推敬。为造顶山寺以聚禅众。请贵为知事。固执不从。请为禅范。然后许之。于是结桂林下栖寄毕世。纵复屯云晦景委雪埋山。端然寂坐曾无间焉。得人信施广兴福业。不以纤毫自润己身。年八十六。天监十五年而卒。葬于钟山之阳也。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妙智。本姓曹。河内人也。禀性柔明陶心大化。执持禁范如护明珠。心勤忍辱与物无忤。虽有毁恼必以和颜。下帷穷年终日无闷。精达法相。物共宗之。禅堂初建。齐武皇帝敕请妙智讲胜鬘净名开题。及讲帝数亲临。诏问无方。智连环剖析初无遗滞。帝屡称善。四众雅服。齐竟陵文宣王疆界钟山集葬名德。年六十四。建武二年卒葬于定林寺。南齐侍中琅琊王伦妻江氏为著石赞文序立于墓左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4 【介绍】: 北魏代人,本姓独孤氏。太武帝时拜羽林中郎,赐爵昌国子。宗爱杀南安王佘后,与陆丽等迎立文成帝,为内行长,爵建昌侯,累迁尚书右仆射,加侍中,进封东安王。出为征南将军、定州刺史,在州多醉酒不治事。征为殿中尚书,迁司徒。献文帝皇兴四年,出兵,帝亲誓师,尼昏醉,免官。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法宣。本姓王。剡人也。父道寄世奉正法。宣幼而有离俗之志。年始七岁而蔬食苦节。及至十八诵法华经。首尾通利解其指归。坐卧辄见帐盖覆之。骤有媒娉誓而弗许。至年二十四。父母携就剡齐明寺德乐尼。改服从禁。即于是日帐盖自消。博览经书深入理味。成戒以后乡邑时人望昭义道莫不服其精致。逮宋氏之季有僧柔法师。周游东夏讲宣经论。自嶀嵊而之禹穴。或登灵隐。或往姑苏。僧柔数论之趣。惠其经书之要。咸畅其精微究其渊奥。及齐永明中。又从惠熙法师咨受十诵。所餐日优所见月赜。于是移住山阴招明寺。经律递讲声高于越。不立私财。以䞋施之物修饰寺宇造构精华状若神工。写经铸像靡不必备。吴郡张援颖川庾咏。汝南周颙皆时之名秀。莫不躬往礼敬。齐巴陵王萧照胄出守会稽。厚加供待。梁衡阳王元简到郡请为母师。春秋八十有三。梁天监十五年而卒。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净渊。本姓时。钜鹿人也。幼有成人之智五六岁时尝聚沙为塔刻木作像。烧香拜敬弥日不足。每闻人言。辄难尽取其理究。二十出家。恋慕膝下。不食不寝。饮水持斋。谏晓不从。终竟七日。自尔之后蔬食长斋。戒忍精苦不由课励。师友嗟敬远近称誉。齐文帝大相钦礼。四事供养。信驿重沓。年七十一。天监五年卒也。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慧耀。本姓周。西平人也。少出家常誓烧身供养三宝。泰始末言于刺史刘亮。亮初许之。有赵处思妾王氏甓塔。耀请塔上烧身。王氏许诺。正月十五日夜将诸弟子。赍持油布往至塔所。装束未讫。刘亮遣信语诸尼云。若耀尼果烧身者。永康一寺并与重罪。耀不得已于此便停。王氏大瞋云。尼要名利诈现奇特。密货内人作如此事。不尔夜半城内那知。耀曰。新妇勿横生烦恼。舍身关我傍人岂知。于是还寺断谷服香油。至升明元年于寺烧身。火来至面诵经不辍。语诸尼云。收我遗骨正得二升。及至火灭果如其言。未烧之前一月日许。有胡僧年可二十。形容端正竟胛生毛。长六七寸。极细软。人问之。译语答云。从来不覆是故生毛耳。谓耀曰。我住波罗奈国。至来数日。闻姊欲舍身。故送银罂相与。耀即顶受。未及委悉匆匆辞去。遣人追留出门便失。以此罂盛其舍利。不满二合。云。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净贤。本姓弘。永世人也。住青园东寺。有干局才能而好修禅定。博穷经律言必典正。虽不讲说精究旨要。宋文皇帝善之。湘东王或龆龀之年眠好惊魇。敕从净贤尼受三自归。悸寐即愈。帝益相善。厚崇供施内外亲赏。及明帝即位。礼待益隆资给弥重。建斋设讲相继不绝。当时名士莫不宗敬。后总寺任十有馀载。年七十五。梁天监四年而卒。复有惠高宝颙。皆知名。慧高坐禅诵经勤营众务。宝颙讲法华经明于观行。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慧晖。本姓骆。青州人也。六岁乐道父母不听。至年十一断荤辛滋味。清虚淡朗姿貌详雅。读大涅槃经诵法华经。及年十七随父出都。精进勇猛行人所不能行。父母爱焉听遂其志。十八出家住乐安寺。从斌济柔次四法师。听成实论及涅槃诸经。于十馀年中郁为义林。京邑诸尼无不咨受。于是法筵频建四远云集。讲说不休禅诵无辍。标心正念日夕忘寝。王公贵贱无不敬重。十方䞋遗四时殷竞。所获之财追造经像。随宜远施。时有不泄者。改缉乐安寺莫不新整。年七十三。天监十三年而卒。葬于石头岗。时复有慧音。以礼诵为业也。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妙祎。本姓刘。建康人也。龆绮之年而神机秀发。幼出家住西青园寺。戒行无点神情超悟。敦信布惠莫不怀之。雅好谈说尤善言笑。讲大涅槃经法华十地。并三十馀遍。十诵毗尼每经敷说。随方导物利益弘多。年七十天监十二年卒也。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净圭。本姓周。晋陵人也。寓居建康县三世矣。圭幼而聪颖一闻多悟。性不狎俗早愿出家。父母怜之不违其志。为法净尼弟子住法音寺。德行纯邃经律博通。三业禅秘无不善达。神量渊远物莫能窥。遗身忘味常自枯槁。其精进总持为世法则。传授训诱多能导利当世归心。与昙简尼同憩法音寺。后移白山栖托树下。功化转弘。以建武元年二月十八日。与昙简同夜烧身。道俗哀赴莫不哽咽。收其舍利树封坟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