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徙居华亭,字元受。任象先子。高宗绍兴二年进士。居下僚,论事慷慨。秦桧死,朝廷召汤鹏举为台官,尽言投启贺之,以为当黜桧党。帝闻,从之,又释赵鼎子汾罪。历平江通判、京西转运判官、淮东提举常平。有《小丑集》。
全宋诗
任尽言,字元受,眉山(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二十七年,为婺州教授。三十年,由平江通判迁京西南路转运判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六、一八四)。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权发遣赣州,移知镇江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二一)。有《小丑集》(《诚斋集》卷八三《眉山任公小丑集序》),已佚。事见《宋元学案》卷九九。
全宋文·卷四二九六
任尽言,字元受,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居华亭(今上海松江),遂为华亭人。伯雨孙。登绍兴五年进士第。绍兴二十七年自婺州州学教授入为太常寺主簿。复出通判平江府,迁京西南路运判、淮东提举。隆兴二年,除直秘阁,差充江淮都督府参议官。寻除福建提刑。乾道元年致仕。著有《小丑集》十二卷、《续集》三卷。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六、一八二、一八四、一八五,《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九之一五,《淳熙三山志》卷二五,《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万姓统谱》卷六五。
《國語辭典》:尽言(盡言)  拼音:jìn yán
1.规劝的直言。《国语。周语下》:「惟善人能受尽言。」
2.全部说出来。《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國語辭典》:书不尽言(書不盡言)  拼音:shū bù jìn yán
语本《易经。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指内心的意思,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三国演义》第二六回:「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國語辭典》:龂龂(齗齗)  拼音:yín yín
争辩的样子。《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朝臣龂龂不可光禄勋,何邪?」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
《漢語大詞典》:赐无畏(賜無畏)
唐 、 五代 间,皇帝许大臣得以尽言,无所畏惮。称“赐无畏”。 唐 张固 《幽闲鼓吹·裴休》:“ 裴公休 在相位,一日奏对。 宣宗 曰:‘今赐卿无畏,有何贮画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俗説 唐 、 五代 间事,每及功臣,多云‘赐无畏’,其言甚鄙浅。予儿时闻之,每以为笑。及观 韩偓 《金鑾密记》云:‘面处分,自此赐无畏,兼赐金三十两。’又云:‘已曾赐无畏,卿宜凡事皆尽言。’直是鄙俚之言亦无畏。以此观之,无畏者,许之无所畏惮也。然君臣之间,乃许之无所畏惮,是何义理?必起於 唐 末耳。”
《国语辞典》:百辞莫辩(百辞莫辩)  拼音:bǎi cí mò biàn
费尽言词也无法辩解。如:「由于父母既有的成见,使得他百辞莫辩,无法澄清这场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