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屯田  拼音:tún tián
1.汉以后历代政府利用兵士在驻扎的地区一面驻守,一面垦殖荒地,这种措施称为「屯田」。《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2.职官名。汉代工部尚书中,有屯田郎中,主管户口垦田,是屯田官的开始。晋置屯田尚书;南北朝设屯田郎;隋初称屯田侍郎;唐置屯田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属工部,掌屯田政令。至清末废。
《漢語大詞典》:柳屯田
指 宋 柳永 。因 柳 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 清 陈维嵩 《临江仙·武塘赠钱岩烛》词:“新词脱手万人传,‘暗香’ 姜白石 ,‘残月’ 柳屯田 。” 清 赵翼 《赠张吟芗》诗:“花影得名 张子野 ,井泉到处 柳屯田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四:“ 柳屯田 乐章集为词家正体之一。”
《漢語大詞典》:屯田客
指募来屯田的农民。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屯田客 吕并 自称将军,聚党据 陈仓 。”
分類:屯田农民
《分类字锦》:先务屯田(先务屯田)
陆贽请沿边州储蓄军粮事宜状晁错论安边之策要在积榖充国建破羌之议先务屯田
分类:糗粮
《国语辞典》:屯田制  拼音:tún tián zhì
汉代以来,政府利用军队或农民垦种土地,徵取收成做为军饷的制度。分军屯、民屯、商屯。《明史。卷七七。食货志一》:「屯田之制。曰军屯,曰民屯。太祖初,立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其法最善。」
《分类字锦》:上屯田奏
汉书赵充国传诏以十二月击先零羌时羌降者万馀人充国度其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敝遂上屯田奏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诏诰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上于是报充国曰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
分类:将领
《分类字锦》:率士屯田
唐书娄师德传天授初检校丰州都督衣皮裤率士屯田积榖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饟和籴之费
分类:屯田
《國語辭典》:营田(營田)  拼音:yíng tián
1.经营农事。《新唐书。卷一一一。张俭传》:「大教民营田,收谷数十万斛。」
2.公家集聚流民,供给住宿以耕种田地的一种屯田制度。《文献通考。卷七。田赋考。屯田》:「营田者,募民耕之,而分里筑室。」
3.屯田的田地。《新唐书。卷一四三。薛珏传》:「初,州有营田,宰相遥领使,而刺史得专达。」
《漢語大詞典》:营屯(營屯)
(1).驻军营寨;驻防军。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九年:“於是 纵 诸营屯望风相次奔溃。” 宋 马令 《南唐书·嗣主传》:“妖贼 张遇贤 聚众十餘万陷 虔州 诸县……命 洪州 营屯都虞候 严思礼 、通事舍人 边镐 讨贼。”
(2).指屯田的兵士或农民。 陈衍 元诗纪事·段明:“ 大理 乃 唐 交绥之外国, 善阐 实 宋 斧画之餘邦,地莫能酬中国之郡邑,民莫能列中国之营屯。”
(3).屯田。 宋 曾巩 《李义内殿崇班制》:“虞度营屯之事,积纍岁月之勤。”文献通考·田赋七:“ 长城 左右营屯,岁收稻粟数十万石。”参见“ 营田 ”。
《國語辭典》:营田(營田)  拼音:yíng tián
1.经营农事。《新唐书。卷一一一。张俭传》:「大教民营田,收谷数十万斛。」
2.公家集聚流民,供给住宿以耕种田地的一种屯田制度。《文献通考。卷七。田赋考。屯田》:「营田者,募民耕之,而分里筑室。」
3.屯田的田地。《新唐书。卷一四三。薛珏传》:「初,州有营田,宰相遥领使,而刺史得专达。」
《漢語大詞典》:留田
屯田。《汉书·赵充国传》:“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
分類:屯田
《國語辭典》:农战(農戰)  拼音:nóng zhàn
重视农务,努力增产,以求厚殖国本,制胜他国。《商君书。农战》:「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三国志。卷四一。蜀书。张裔传》:「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
《漢語大詞典》:耕屯
指屯田,屯垦。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屯田》:“得田可治者二十二万顷,欲修耕屯之业。” 宋 王应麟 玉海·食货·屯田:“ 羊祜 耕屯,得十年之储; 郭元振 开置,有数十年之积。”
分類:屯田屯垦
《漢語大詞典》:屯农(屯農)
犹屯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汉高帝 十一年,封 靳疆 为侯国,后立屯农,积粟在斯,谓之 羊肠仓 。”
分類:屯田
《國語辭典》:屯兵  拼音:tún bīng
屯驻兵士。《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授尚让为太尉,朱温为金吾卫上大将军,屯兵东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