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青衫湿
    
九江船
 
黄芦苦竹
 
琵琶泪
 
枫叶荻花
 
湓浦琵琶
 
水面琵琶
 
多情司马
 
江上荻花秋
 
司马泪痕
 
浔阳泪
 
江州司马青衫湿
 
湓浦客
 
琵琶江上曲
 
白傅衫
 
江头商妇
 
泪滴青衫
 
同是天涯流落人
 
白傅送行悲
 
船里琵琶
 
江上琵琶旧曲
 
江上琵琶泪
 
曲终泪湿琵琶
 
人在浔阳
 
商妇移船
 
湿衫青
 
天涯同是伤沦落
 
浔阳江头客
 
断肠司马
 
山歌愁醉浔阳叟
 
商妇邻舟
 
司马堪怜
 
寻阳司马
 
浔阳商妇临舟
 
浔阳叟
 
坐中泣下谁最多

相关人物
白居易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铮铮然有京邑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琶琵声停欲语迟。移全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把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转轴拨弦三五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桃,初为霓裳后六幺【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幽咽泉流冰下滩】【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水下难】。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有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閒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啼妆泪落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我从去年离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泪谁最多】【座中泣泪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國語辭典》:山歌  拼音:shān gē
一种形式短小,节奏自由,曲调爽朗质朴,流行于山村间的民歌。唐。白居易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国语辞典》:客家山歌戏(客家山歌戏)  拼音:kè jiā shān gē xì
流行于广东兴宁、梅县一带客家人居住地区的山歌。后吸取广东汉剧音乐和梅县民间音乐,再配合剧情,可以在舞台上表演。
《漢語大詞典》:山词(山詞)
犹山歌。 唐 陆龟蒙 《樵人十咏·樵子》:“薪和野花束,步带山词唱。”
分類:山歌
《漢語大詞典》:山谣(山謡)
山歌。 唐 陆龟蒙 《和茶具十咏·茶焙》:“山謡纵高下,火候还文武。见説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清 厉鹗 《三月十三日游法华山》诗:“采摘泫晨露,山謡颇相应。”
分類:山歌
《漢語大詞典》:山讴(山謳)
山歌。 宋 楼钥 《李文绶和所赠老融诗复次韵为谢》:“我诗无律如山謳,形秽岂堪珠玉映。”
分類:山歌
《国语辞典》:草屋  拼音:cǎo wū
草房、草舍。《北史。卷三一。高允传》:「是日,幸允第,唯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唐。王维〈送友人归山歌〉二首之一:「悦石上兮流泉,与松间兮草屋。」
《國語辭典》:农歌(農歌)  拼音:nóng gē
一种起源于农民从事农务时哼唱的歌谣。内容常是歌颂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农民的刻苦性格。一经口耳相传,成为民谣后,则不限于农人、农村间传唱。如:「农民们一边收穫,一边唱著农歌。」《冷眼观》第二五回:「那一天,独自一个人扶了拐杖,立在门外閒眺,满眼说不尽秧针绣毯,榆荚穿钱,牧唱农歌,一片丰登气象。」
分類:山歌
《漢語大詞典》:杂歌(雜歌)
(1).指古诗中的歌或行。文选有杂歌一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工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元理最长,多为放浪之语,足可震荡心神。”
(2). 苗 族指山歌。 陈靖 黎白 《深山苗歌》:“来,随便陪她唱唱杂歌吧!”原注:“杂歌也就是一般的山歌,可以随便自如地唱,不受排歌的格律和对方的限制。”
《漢語大詞典》:黎歌
黎 族人所唱的山歌。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蛮唱与 黎 歌,餘音犹杳杳。”
分類:族人山歌
《國語辭典》:对口(對口)  拼音:duì kǒu
1.嘴与嘴相对。形容讲话时靠得很近。汉。王充《论衡。解除》:「胡越之人,耳口相类,心意相似,对口交耳而谈,尚不相解。」
2.口角、争执。《平妖传》第五回:「婆子道:『你两个休对口,到天明我自有个计较。』」
3.一种曲艺表演方式。指两个人互相答对或演唱。如:「对口相声」、「对口快板」。
4.指双方在工作内容和性质能相一致。如:「工作对口」。
《漢語大詞典》:排歌
(1).曲牌名。见 明 邵璨 《香囊记·投宿》、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友聚》等。
(2).山歌的一种。 陈靖 黎白 《深山苗歌》:“‘排歌,好难对哟!’ 何强 笑着回答。”原注:“﹝排歌﹞第一句词儿要一样,别的三句可以跟当时情景变化,先唱的人的第一句老不变,跟唱的人就一直跟下去,跟不上算输。”
《国语辞典》:三脚采茶戏(三脚采茶戏)  拼音:sān jiǎo cǎi chá xì
流行于客家人的剧种。由山歌发展而来。最初以一丑、二旦的对唱表演为主,内容简单,插科打诨,多为即兴表演。台湾光复后,受大陆戏剧影响,内容增加了历史故事及客族的民间传说,戏剧规模也扩大。
《国语辞典》:爬山调(爬山调)  拼音:pá shān diào
一种山歌。大约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分为前山调、后山调。前山调因受蒙古长调影响,旋律显得辽阔悠长,后山调则较高亢奔放。前者一般流行于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一带;后者则流行于中部乌兰察布盟山区武川县一带。爬山调歌词多是即兴编作,常以笛子、扬琴、三弦、二胡等乐器伴奏,句子多呈上下句结构,用徵、商、宫、羽调式配合。
《國語辭典》:司马青衫(司馬青衫)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司马,职官名。青衫,指卑微的官服。唐朝诗人白居易自述贬官江州司马期间,一日于江边送客,听闻邻船上歌女诉说身世,感动得将衣衫哭湿了。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以司马青衫指白居易,亦用来比喻极为悲伤哀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分類:悲伤凄切
《國語辭典》:江州司马(江州司馬)  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
唐代诗人白居易。因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其名作〈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二句,后遂以其为白居易的代称。元。无名氏《货旦郎》第一折:「你比著东晋谢安才艺浅,比著江州司马泪痕多。」
《漢語大詞典》:青衫司马(青衫司馬)
唐 白居易 贬官 江州 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郑厚卿席上谢余伯山》词:“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 江州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客有善丝竹者以笺索词漫为赋此》词:“今日白髮何堪,青衫司马,仍会 秋娘 宅。”
《国语辞典》:青衫泪(青衫泪)  拼音:qīng shān lèi
杂剧名。元马致远作,内容为白居易与长安名妓裴兴奴的恋爱故事,纯出虚构。此剧由〈琵琶行〉增饰而成,取其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句,作为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