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石脉(石脈)
亦作“ 石脉 ”。
(1).山石的脉络纹理。 唐 韦应物 《龙门游眺》诗:“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唐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诗:“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霜。” 宋 范成大 《桂海金石志》:“余游洞亲访之,仰视石脉涌起处,即有乳牀如玉雪,石液融结所为也。” 清 吴伟业 《张南垣传》:“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为狮蹲,为兽攫。”
(2).石隙。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唐 李贺 《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3).石中所生之丝状物。性坚韧,可为布。亦称“ 石麻 ”。洞冥记:“石脉出 晡东国 ,细如丝,可縋万斤,生石里,破石而后得。此脉縈绪如麻紵也,亦名石麻。”
《漢語大詞典》:石匣
石制藏物用具。亦指匣状的山石。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 洛中 地内多宿藏。 张文孝 左丞营建庐舍,土中得一石匣,不甚大而刻鏤精妙,皆为花鸟异形,发匣得黄金数百两。”《西游补》第十四回:“ 行者 在山凹里听得明白道:‘ 老孙 自石匣生来,是个独独光光、完完全全的身子,几曾有匹配夫人,几曾有五个儿子?’”
《國語辭典》:嶙嶙  拼音:lín lín
1.形容山势高低起伏的样子。宋。欧阳修〈盘车图〉诗:「浅山嶙嶙,乱石矗矗。」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九出:「但见四山兀突,一水溁洄,嶙嶙若海上神山。」
2.比喻人有风骨气节。《聊斋志异。卷一。叶生》:「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國語辭典》:皴法  拼音:cūn fǎ
国画山水树石中,表现凹凸阴阳之感及线条、纹理、形态等的笔法。如披麻皴、荷叶皴、褶带皴、解索皴、捲云皴等。
《漢語大詞典》:高石
高大的假山石。 唐 王建 《题元郎中新宅》诗:“买来高石虽然贵,入得朱门未免贫。” 唐 孟郊 《送豆卢策归别墅》诗:“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
《漢語大詞典》:崟崎
高峻奇特。亦指高峻奇特的山石。 明 徐渭 《发严州舍舟登陆远眺江中怪石》诗:“仰睇崟崎侧,惟见苍翠矫。” 郭沫若 《游黄山》诗:“森罗万象絶崟崎,纵欲形容徒费辞。”
《國語辭典》:瓦松  拼音:wǎ sōng
植物名。景天科瓦松属,多年生常绿草本。生屋上及深山石罅中,叶莲座状,线形或披针形,长可达三公分。总状花序自二年生莲座中央长出,长金字塔形,花白色。全草入药,有小毒,止血敛疮。
《漢語大詞典》:回磴(迴磴)
盘旋的登山石径。 明 王渐逵 《游罗浮赋》:“尔迺转迴磴,俯遥壑,即杳冥,度广汉。”
《漢語大詞典》:石剑(石劍)
亦作“ 石劒 ”。形似利剑的山石或山峰。 唐 韩愈 《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诗:“地遐物奇怪,水镜涵石劒。” 清 韩愈 《答张彻》诗:“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
《漢語大詞典》:石烟(石煙)
(1).山石间的烟雾。 唐 鲍溶 《巫山怀古》诗:“十二峯峦鬭翠微,石烟花雾犯容辉。”
(2).石油燃烧时发出的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漢語大詞典》:披麻
(1).见“ 披麻带孝 ”。
(2).中国画山石皴法之一种。又称麻皮皴。因所绘山石脉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创于 唐 王维 , 南唐 董源 多用之,为中国画南宗的画法。 清 龚贤 《画诀》:“皴法名色甚多,惟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经。”
《國語辭典》:披麻带孝(披麻帶孝)  拼音:pī má dài xiào
麻,粗麻布衣。披麻带孝指为亲人服丧。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著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也作「披麻带索」。
《漢語大詞典》:石脊
山石的脊背。 宋 欧阳修 《忆山示圣俞》诗:“林枯松鳞皴,山老石脊瘦。”
分類:山石脊背
《漢語大詞典》:矹硉
山石突出貌。喻胸中不平之气。 明 高启 《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漢語大詞典》:埼礒
(1).山石不平貌。《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嶔岑碕礒兮,硱磳磈硊。” 洪兴祖 补注:“碕礒,石貌。”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迤邐碕礒兮,大极之连山。” 唐 徐彦伯 《淮亭吟》:“山碕礒兮隈曲,水涓涟兮洞汩。”
(2).奇特;不平常。 清 方文 《噉椒堂诗》:“锡名曰噉椒,厥义何碕礒。”
《漢語大詞典》:嶙嶒
形容山石突兀。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望峪之东,山愈嶙嶒斗峭,问知为 龙山 。”
分類:山石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