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磁县(磁县)  拼音:cí xiàn
县名。位于河北省西南与山西省交界处,旧为州。以产瓷器、磁石著名。平汉铁路经此。
《国语辞典》:河捞(河捞)  拼音:hé lāo
一种山西的面食。将和好的面料从架在灶上的河捞床子上挤成条状,直接掉入锅中煮食。床子中间为一圆形柱洞,下有钢片做的漏眼,以杠杆推压活塞,即可将面从漏眼中压出。也称为「河漏」。
《国语辞典》:北路梆子  拼音:běi lù bāng zi
流行于山西省北部地区的戏剧。由蒲剧派生而成。
《国语辞典》:余吾镇(余吾镇)  拼音:xú wú zhèn
乡镇名。位于山西省屯留县西北,昔为汉郡县,今故址犹存。
《国语辞典》:巴斯克人  拼音:bā sī kè rén
Basques
欧洲庇里牛斯山西部的民族,分布于法国与西班牙国境。具有活泼、冒险的民族性,亦是最努力保存传统习俗、服饰的民族。所用语言为西南欧洲拉丁化前诸语中唯一倖存的语言,与世界其他语言并无亲属关系。
《国语辞典》:矇松雨  拼音:mēng sōng yǔ
山西云南等地的方言。指像雾气般的雨丝。如:「窗外正飘著矇松雨,街上的景物也随著模糊起来。」
《国语辞典》:平定县(平定县)  拼音:píng dìng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东境,北界盂县,西接寿阳,南连昔阳,东与河北省交界。东北有娘子关,为险要之地,正太铁路经此。境内盛产煤、铁,且所产白瓷,色白如玉,称为「定窑」。
《国语辞典》:偏关县(偏关县)  拼音:piān guān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境西北部,河曲县东北,黄河东侧,邻接内蒙古,元代置偏头关于此。农产以胡麻、小麦、马铃薯为主,矿产有煤、硫黄、铁。
《国语辞典》:内长城(内长城)  拼音:nèi cháng chéng
在山西北部和察哈尔南部的长城分为两条,北边的称为「外长城」,南边的称为「内长城」。
《国语辞典》:岢岚县(岢岚县)  拼音:kě lán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在岢岚山与管涔山脉之间,有岢岚河流贯境。
《国语辞典》:客家人  拼音:kè jiā rén
东晋五胡乱华之际,原居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一带的居民,因女真人、蒙古人的入侵,集体向南迁移,在开垦江南的过程中,常和土著发生冲突,于是地方政府将原先居住的畬、徭等土著称为「主籍」,从北方迁来的汉人通称为「客籍」,这种主、客的区别,就是现在客家名称的由来。客家人多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交界的地区,以及广西、四川若干县,今台湾屏东、高雄、新竹、苗栗等县居民由广东迁来的,也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的习俗传统,勤劳积极,山歌别具风格,语言中保留大量汉语音韵。
《国语辞典》:襄垣县(襄垣县)  拼音:xiāng yuán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东南方,浊漳河支流上,周边多山陵,内多平原。因赵襄子筑城于此而得名。境内农产齐全,矿产以煤最多。
《国语辞典》:屯留县(屯留县)  拼音:chún liú xiàn
位于山西省东南的一县。境内盛产米、麦、高粱、玉蜀黍、豆类,工业则以酿酒、制面粉等业为主。
《国语辞典》:土拉河  拼音:tǔ lā hé
河川名。源出蒙古土谢图汗部肯特山西麓,最后注入塔老哈河。也称为「图拉河」、「土喇河」。
《国语辞典》:徐永昌  拼音:xú yǒng chāng
人名。(西元1887~1959)字次辰,山西崞县人,陆军大学毕业。历任绥远、河北、山西省政府主席。抗战时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日本投降,获派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参加同盟军受降典礼,嗣任陆军大学校长、总统府资政。著有《求己斋日记》、《回忆录》、《言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