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山阴县(山阴县)  拼音:shān yīn xiàn
县名:(1)位于山西省大同县西南,濒桑乾河南岸。(2)浙江省旧县名,今与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
《漢語大詞典》:代谷
地名。在今 山西 繁峙 及旧 崞县 一带。管子·轻重戊:“ 离枝 闻之,则侵其北。 代王 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於 代谷 之上。”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 赵武 灵王 踰 句注 ,过 代谷 ,略灭 林胡 、 楼烦 。”资治通鉴·汉高帝七年:“上居 晋阳 ,闻 冒顿 居 代谷 ,欲击之。” 胡三省 注:“史记正义曰:‘ 代谷 ,今 嬀州 。’余据 唐 嬀州 在 幽州 西北,此 代谷 在 句注 之北。 后魏 都 平城 ,建为 代都 ,盖因 代谷 而名也。 唐 属 云州 界。”
分類:地名山西
《國語辭典》:鹳雀楼(鸛雀樓)  拼音:guàn què lóu
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城上的一座楼亭。因常有鹳雀栖息其上,故称为「鹳雀楼」。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艺文》:「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国语辞典》:沇水  拼音:yǎn shuǐ
河川名:(1)济水的别名。参见「济水」条。(2)位于山西省。有二源,东源出阳城县西南千峰岭,西源出垣曲县东北历山,合而南流入黄河。
《漢語大詞典》:西口
(1).指 山西省 长城 诸口。以别于“北口”。
(2). 张家口 的别称。 老舍 《赵子曰》第一:“他的皮袍,从‘霜降’穿过‘五七国耻纪念日’,半尺来长的雪白麦穗,地道 西口 老羊皮。”
《国语辞典》:薛逢  拼音:xuē féng
人名。字陶臣,生卒年不详,唐蒲州人(今山西省永济县)。工诗赋,会昌元年(西元841)进士,以持论鲠切,谋略高超,而自标显。遭忌,累迁巴、蓬、绵三州刺史,官终于秘书监。著有《诗集》、《别纸》、《赋集》等。
《国语辞典》:薛道衡  拼音:xuē dào héng
人名。(西元540~609)字玄卿,南北朝隋河东汾阴人(今山西省荣河县东北)。专精好学,诗文为时所重,历仕北齐、北周,入隋,为内史侍郎,颇有才名。后因论时政,为炀帝所忌杀,天下称冤。著有《文集》七十卷。
《漢語大詞典》:并盐(并鹽)
山西省 北部所产土盐,古称并盐,一名河东盐。
《漢語大詞典》:蟹泉
泉名。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境内。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 蒲阳 壶公山 有 蟹泉 ,在 嵌嵓 之侧。一杖大可容臂,其源常竭,求涓滴不可得。”
《國語辭典》:汾酒  拼音:fén jiǔ
山西汾阳一带所产的一种白酒。
《国语辞典》:昙鸾(昙鸾)  拼音:tán luán
人名。(西元476~542)雁门(治所在今的山西省代县)人,为南北朝弘扬净土的高僧。早年出家,研修四论和关于佛性的学说,后因病,故希求长生,而到江南拜访陶弘景,得仙经,归途中遇到菩提流支,受观《无量寿经》,决心专修净土。并得到广大信徒的归依。魏主尊他为「神峦」,敕居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时常到介山之阴集众念佛。昙鸾的净土思想,强调依佛本愿力。著有《往生论注》、《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等行世。也作「昙峦」。
《漢語大詞典》:瓜衍
古地名。 春秋 时 晋 邑,故地在今 山西 孝义 北。左传·宣公十五年:“﹝ 晋侯 ﹞亦赏 士伯 以 瓜衍 之县。”
《漢語大詞典》:天井关(天井關)
又名 太行关 。在今 山西 晋城县 南 太行山 顶,因关南有 天井泉 三处得名。形势险峻,当 太行 南北要冲,历代为兵争要地。 宋 靖康 元年改称 雄定关 , 元 末亦名 平阳关 。后汉书·章帝纪:“﹝ 元和 二年﹞幸 东阿 ,北登 太行山 ,至 天井关 。” 李贤 注:“今 太行山 上,关南有 天井泉 三所也。”
《漢語大詞典》:盐坂(鹽坂)
指 虞坂 。在今 山西省 平陆县 北 中条山 。传说 伯乐 逢骐骥困盐车于此。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一:“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漢語大詞典》:西窑(西窯)
宋 代著名磁器窑之一。在 山西省 霍州 (今 霍州市 ),故又称“霍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