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07,分241页显示  上一页  154  155  156  157  158  160  161  162  16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冯景(山公、少渠 文介先生 )
姚昌(凤和、文山 )
许嗣隆(山涛 )
吴廷桢(山抡 南村、南村居士 )
戴名世(田有、褐夫 药身、忧庵、懮庵 世称 宋潜虚先生、南山先生、潜虚先生 )
徐咸清(仲山 )
戴国章(山治 )
李来章( 灼然 礼山 )
李谟(采臣 世称 峚山先生 )
李馥(汝嘉 鹿山 )
郭彭龄(商山 )
劳史(麟书 世称 馀山先生 )
孙勷(子未、予未 莪山、诚斋 )
沈昆(玉山 禾畘 )
纳兰性德( 性德、成德 容若 楞伽山人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1715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山公,一字少渠。诸生。十七岁学为古文。志在经世,又通经术,不信伪《古文尚书》,与阎若璩见解相同。康熙间,被荐鸿博,辞不就。工诗文,多表章节义之作。学者私谥文介先生。有《解舂集》、《樊中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三
冯景,字山公,一字少渠,钱塘人。监生。有《解舂集》。
姚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1723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凤和,别字文山。诸生。入施琅幕府,从定台湾,策画有功,授左都督。以母病不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如皋人,字山涛。康熙二十一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讲。有《孟晋堂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山抡。康熙三十五年举人,以寄籍被黜。圣祖南巡,献迎銮诗,赐复举人。四十二年成进士。官左谕德。与修《佩文韵府》、《月令辑要》。工诗文。有《南村集》、《古剑书屋文钞》。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六
吴廷桢,字山抡,号南村,长洲人。康熙癸未进士,历官谕德。有《古剑书屋诗钞》。
清诗别裁集
字山抡,江南长洲人。康熙癸未特赐进士,官翰林院学士。著有《南村诗》。○南村以北籍被斥,圣祖南巡献诗,召试御舟,成江字韵绝句诗,中上意,复还举人,明年成进士,自是恩遇日隆,方欲大用之,而南村卒矣。诗稿未及见,此从《江左十五字选》中录出。
维基
吴廷桢(1653年—1715年),字山抡,号南村居士,长洲县(今苏州市)人。清朝诗人。顺治十年(1653年)生,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中式丙子科顺天乡试,后因寄籍被黜。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康熙帝南巡返回,经过苏州,吴廷桢驾小舟在水路迎驾,得到召见赋诗,深得康熙帝之意,复其功名。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中式癸未进士二甲五名,官至左春坊左谕德。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有《古剑书屋诗钞》八卷,《补遗》二卷,诗余一卷,文二卷。乾隆丙子其孙吴士端刊于贵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3—1713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又号忧庵。身后人称宋潜虚先生(戴氏出自先秦宋国)。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编修。自少时即留心明史,遍访遗书,网罗故老传闻,得方孝标《滇黔纪闻》,采其内容入己作。左都御史赵申乔劾奏所撰《南山集》用永历年号,遂得罪下狱,被杀,家属充发黑龙江。今存《潜虚先生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七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忧庵,桐城人。康熙己丑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
维基
戴名世(1653年—1713年),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又号懮庵。安徽桐城人,人称南山先生,又称“潜虚先生”,清朝文学家。为“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康熙四十八年榜眼,因文字狱“南山集案”被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上虞人,字仲山。国子生。康熙十八年举鸿博,罢归,少时有文名。精字学。有《资治文字》百卷,毛奇龄称为古今巨观。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六
徐咸清,字仲山,上虞人。诸生。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
简介
字仲山,浙江上虞人,后徙稽山。人龙子。妻商景徽。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以诸生应博学鸿词,不遇。康熙二十九年七夕,微疾卒。
戴国章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戴国章,号山治,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漳浦县人。诗一房,甲午十一月初四日生。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式戊午科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中式壬戌科会试第八名,三甲三十七名进士。礼部观政,未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4—1721 【介绍】: 清河南襄城人,名灼然,以字行,号礼山。康熙十四年举人,选广东连山县知县,官至兵部主事。其学以合天为归,克己为要,慎独为先。有《洛学编》、《紫云书院志》、《连阳八排风土记》等。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李来章,初名灼然,以字行,号礼山,襄城人。康熙乙卯举人,由知县历官兵部主事。有《礼山园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四川富顺人,字采臣。康熙二十三年举人,官河南太康知县。致仕后居峚山讲学,以理学名,学者称峚山先生。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八
李谟,字采臣,富顺人。康熙甲子举人,官太康知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八
李馥,字汝嘉,号鹿山,福清人。康熙甲子举人,官至浙江巡抚,重宴鹿鸣。有《鹿山集》。
清诗别裁集
字汝嘉,福建闽县人。康熙甲子举人,官至浙江巡抚。著有《鹿山诗钞》。○鹿山公虚己受益,有指其诗瑕颣者,应时改定。诗多见道语,因未寄镌本,只录其曩时记诵一章。
郭彭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4—1722 【介绍】: 清江苏扬州人,字商山。康熙五十三年举人。治经学,精于《》,兼善诗文。有《印山堂行稿》、《芝堂诗集》、《易义》、《环山楼选》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713 【介绍】: 清浙江馀姚人,字麟书。读朱子《近思录》,设香案叩首,谓:“吾师在是矣。”教人不论职业地位,云:“尽尔职分,务实做去,终身不懈,即圣贤矣。”学者称馀山先生。有《馀山遗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东德州人,字子未,一字予未,号莪山,一号诚斋。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历任大理寺少卿,通政司参议。性孤高简傲,工诗文。有《鹤侣斋集》。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八
孙勷,字子未,一字予未,号莪山,又号诚斋,德州人。康熙乙丑进士,改庶吉士,历官通政司参议。有《鹤侣斋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平湖人,字玉山,号禾畘。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任山西徐沟知县,擢户部员外郎。善画古木竹石,工词。有《味菜山房集》、《禾畘诗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685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大学士明珠子。以避废太子名改成德,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诗文均工,尤长于词。生平淡于荣利,爱才喜客,所与游皆一时名士。集宋元以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有《通志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旗人。康熙丙辰进士,官侍卫。有《通志堂集》。
词学图录
纳兰性德(1655-1685)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初名成德。满洲正黄旗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数随清圣祖出巡塞外之地。好结客,一时文士皆乐与交,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尤相契厚。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感人。谭献以之与项廷纪、蒋春霖为清词三鼎足。今人以其与曹贞吉、顾贞观称"京华三绝"。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
清诗别裁集
字容若,辽阳人。康熙癸丑进士,丙辰殿试,官侍卫。著有《通志堂集》。○侍卫生长华阀,淡于荣利,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
通志堂集·序
往者容若病且殆,邀余诀别,泣而言曰:「性德承先生之教,思钻研古人文字以有成就,今已矣!生平诗文本不多,随手挥写,辄复散佚,不甚存录。辱先生不鄙弃,执经左右,十有四年,先生语以读书之要及经史诸子百家源流,如行者之得路。然性喜作诗馀,禁之难止。今方欲从事古文,不幸遘疾短命,长负明诲,殁有馀恨。」余闻其言而痛之,自始卒以及殡阼,临其丧,哭之必恸。其葬也,余既为之志,又铭其隧道之石。余甚悲容若以豪迈挺特之才,勤勤学问,生长华阀,澹于荣利,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日,黎明骑马,过余邸舍,讲论书史,日暮乃去,至入为侍卫而止,其识见高卓,思致英敏,天假之年,所建树必远且大,而甫及三十,奄忽辞世,使千古而下,与颜子渊、贾太傅并称。岂惟忝长一日者有祝予之悲,海内士大夫无不闻而流涕,何其酷也!余里居杜门,检其诗、词、古文遗稿太傅公所手授者,及友人秦对岩、顾梁汾所藏,并经解、小序,合而梓之,以存梗概,为《通志堂集》,碑志、哀挽之作附于卷后。呜呼!容若之遗文止此,其必传于后无疑矣。记其撤瑟之言,宛如昨日,为和泪书而序之。重光协洽之岁,昆山友人健庵徐乾学书。
成容若遗稿·序
始余与成子容若定交,成子年未二十,见其才思敏异,世未有过之者也。使成子得中寿,且迟为天子贵近臣,而举其所得之岁月肆力于六经诸史百家之言,久之浩瀚磅礴,以发为诗歌、古文词,吾不知所诣极矣。今也不然。追溯前游,十馀年耳。而此十馀年之中,始则有事廷对,所习者规摹先进,为殿陛敷陈之言。及官侍从,值上巡幸,时时在钩陈豹尾之间,无事则平旦而入、日晡未退以为常。且观其意,惴惴有临履之忧,视凡为近臣者有甚焉。盖其得从容于学问之日固已少矣,吾不知成子何以能成就其才若此。抑尝计之,夫成子虽处贵盛,閒庭萧寂,外之无扫门望尘之谒,内之无裙屐丝管、呼卢秉烛之游。每夙夜寒暑,休沐定省,片晷之暇,游情艺林,而又能撷其英华,匠心独至,宜其无所不工也。至于乐府小词,以为近骚人之遗,尤尝好为之。故当其合作,飘忽要眇,虽列之《花间》《草堂》,左清真而右屯田,亦足以自名其家矣。嗟乎!天之生才,而或夺之年,如贾傅之奇气卓识,度越今古无论,其次文章之士,若唐王勃之流,藻艳飙驰,一往辄尽,故裴行俭之论有以卜其所止。今成子之作非无长才,而蕴藉流逸根乎情性,所谓「人所应有,己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虽使益充其所至,犹疑非世之所共识赏,而造物厄之,何耶?虽然,脩短天也。夫士亦欲其言之传耳。今健庵先生已缀辑其遗文而刻之,盖不徒笃死生之谊也,后世必更有知成子者矣。独是余与成子周旋,久于先生之命序是编,其能不泫然而废读乎?康熙三十年秋九月,无锡严绳孙题。(录入:天印山人周沛)
维基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氏,又称作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北京。满洲正黄旗人,词人、学者。纳兰性德生于腊月,始祖名叫星恳达尔汉(亦胜根打喇汉、打叶),曾祖父叫金台石,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为努尔哈赤的福晋(即皇太极生母,皇太极是纳兰性德的舅公)。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二),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