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92,分507页显示  上一页  402  403  404  405  406  408  409  410  411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殷岳(宗山、伯岩、伯子 )
沈寿崇(宗山 )
阎尔梅(用卿 古古、白耷山人 )
陈衍虞(伯宗 园公、莲山 )
丁泰运(孟尚 谷山 )
叶廷秀(润山 谦斋 )
韩如愈(唐山 退如 )
乙邦才(奇山 )
倪于义(百宜 铁山 )
刘中藻(荐叔 泂山 )
吴太冲(默寘 若谷 别称 叠山之抗节 )
夏尚絅(中美 国山 )
孙永祚(子长 雪屋 世称 虞山二子 )
李右谠(匡山 献思 世称 真御史 )
马世耀( 巫山伯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70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鸡泽人,字宗山,一字伯岩,又字伯子。明崇祯三年举人。清顺治初任江苏睢宁知县,申涵光遗书劝之归,遂辞官回乡。工诗,不喜律体,所作唯古体。与涵光、张盖并称畿南三才子。后客死福州。有《留耕草堂诗》。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
殷岳,字宗山,号伯岩,鸡泽人。明崇祯庚午举人。入国朝,官睢宁知县。有《留耕草堂诗》。
沈寿崇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宁国府宣城人,字宗山。崇祯初,武进士,累官留守,忤巡按,被劾罢。李自成攻承天,与巡抚宋一鹤共守御,城破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79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沛县人,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又因避追捕改姓名称翁藏若。明崇祯三年举人。为复社巨子。甲申、乙酉间,为史可法画策,史不能用。乃散财结客,奔走国事。后被捕下狱,得人援手获释。亡命十余年乃归。康熙初又为人所告,因刑部尚书龚鼎孳得免。诗有奇气,声调沉雄。有《白耷山人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三
阎尔梅,字用卿,又字古古,沛县人。明崇祯庚午举人。有《白耷山人集》。
白耷山人诗集·黄序
鲁仲连以东海布衣,不帝虎狼秦,折新垣衍而扼其吭,其奇伟俶傥之气,高视一世而无所诎。独聊城一矢,夺人之守以下齐,于大义稍不合,然其书与燕将者,尚传之至今。嗟呼!岂非以其人哉?夫人苟高视一世,文章虽诡于义,被乎其后,而犹不泯灭,况身负奇伟俶傥之气,而又能卓荦善持论,则其词之必传于世也,当何如哉?始吾遇白耷山人,粗识其崖略,或谓是空言无事实耳。迨徐观所为《蹈东》诸集,然后知山人非空言无事实者。岁在甲申,生民促数耗矣。是时河北诸路未有所属,而其间雄骏魁矫自异之士,莫不弸弓砥镞,南望抚膺,愿为国家出死力,捍疆圉。山人于是起彭城,拿舟南渡,慷慨叩幕府,抵掌画策,旦夕提一旅北向,收召豪杰,系诸路人心。幕府心才其言,顾唯唯师期无日。山人知策不果用,则又请空名告身数百纸,乘时遄往,视忠义为鼓励,俾逋寇叛帅不得以踰时涣散,少有睥睨者。计俱不行。山人旋引去,徘徊海澨,而事已大坏,不可为矣。顾是时,名延揽者竟欲争致山人,以为隐然一敌国,鸿冥不可弋,又齮龁图必杀之。龃龉数年,竟脱于难。山人既郁郁不得志,遂放浪赋远游,西北山川之雄深,古帝王都会之瑰玮,意所薄射,辄击节悲歌,独耻作聊城书。其词率轨于大义,而山人亦自谓必传于后,以视鲁连直过之耳。抑吾有疑焉,连折衍谋后十五年而始皇称帝,使连果前死,则连易矣。连未前死,而蹈海以死,此何等事,史乃失书?吾意其必飞遁远引,终身海上。而卒不闻始皇以前此之故,必欲罗致,就彼戎索,然则秦法犹宽也,山人以为何如?重光赤奋若之余月,庐山年弟黄云师具草。
白耷山人诗集·张序
泗阳张君慰西,于京师露摊得古古先生诗集,重订年谱,将付剞劂,督为导言。君表章耆旧,捃摭丛残,扶义之功,倜乎远矣。先生高节,具见君序跋中。明之亡也,船山、梨洲、亭林诸老,均以光复故物为职志。既已中蹶,不愿生灵之涂炭,乃为文字,以渐渍于文人学子之脑髓,而流衍不穷。故革命之说,非自辛亥始,五祖之说,三点之会,其由来久矣。舜水亡命日本,而阳明学派传播东瀛。日本梅郑等族,出自华夏,等于马留。以故清末逋逃,均受日本卵翼。匹士之志,可以回天,王侯蚁蚁,岂不信哉!天道好还,无往不复。吴潘史难,启祯诗变,江浙名士诛戮殆尽。暨乾隆末叶,川、陕、楚之教匪,以迄道光后之西力东渐,咸丰洪、杨一役,几屋清社。同治中兴,汉族势力已超越曼殊之上。乃者亲贵用事,张脉偾兴,故武昌一呼,如摧枯拉朽。非明季诸老之精神攸寄,曷以致兹?集中《帝统乐章》,排斥猾夏,隐然为二百数十年后之背景。自大圜视之,犹一眴耳。佛言:「一切众生,慎勿造因。」后之览者,亦可以惕然猛醒已。民国十一年春节后十日,东吴张一麟。
白耷山人诗集·古逸题辞
昔仲尼之删《》也,肇自《关雎》,终于《殷武》,虞夏以上无闻焉。盖世远文湮,金石剥泐,不足成篇什也。郭茂倩《乐府》,原始西京古初歌谣,散佚者亦复阒然。冯汝言《诗纪》、梅禹金《古乐苑》,追溯旁蒐,凡歌谣、引诵、畅操、箴铭、谚语,残章只句,悉以古逸诗名之,刻诸本集之前,可谓闳览博物者矣。余谓古初歌谣,散佚篇什,亦当时有心人从閒冷中写其闻见性情。且时代复兴,庖琴娲笙,《咸池》《大章》之乐,先后传流,是真《》三百之星宿海也,岂得一概置之?因采其有俾风教者杂咏之,断制咨嗟,藉题寄赏,不徒彷其体、拟其辞也。列之卷首,用资兴观。白耷山人识。
白耷山人诗集·四言古诗题辞
《诗三百》皆四言也,间有参差不齐处,亦诗人意之所至,随转音作波澜耳。古人制字简疏,多通用,不拘一意。或以一句为一言,《论语》「一言以蔽之」是也;或以一字为一言,今之五言、七言是也。挚虞《流别论》云:「诗以四言为古体,三言至九言,皆后人变调。」及观其所谓九言,则引「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为證。余谓此九字当作两句读,仍是四言。颜延之云:「诗无九言。句太长则阐缓无力,不协金石。仲洽之言,未可为据。」孔颖达《毛诗》疏云:「句者,联字成文,二字至八字皆可联,而一字无所可联,仅发端助语耳。」乃其所谓二言则指「祈父」,八言则指「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夫「祈父」二字,正是发端助语,不可入篇;「十月」等句,皆可截读,犹之乎四言也,否则犯阐缓之病,何以谐节奏乎?刘彦和云:「四言正体,雅润为宗。」钟嵘云:「四言原本风雅,文约意广,近代罕传。」李太白云:「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刘潜夫云:「诗体惟四言尤难,以三百篇在前故也。」叶水心云:「五言、七言,作者得以肆其才情,四言,虽文章巨伯不能工。」合诸家之说思之,可以知其难矣。汉初,唐山乐歌为盛,韦孟《讽谏》次之,若曹孟德之「月明星稀」「烈士暮年」,嵇叔夜之「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直后世四言优孟衣冠,终不能神似叔敖也。余故略制数章,使饮水祀源者必先河而后海云。白耷山人识。
白耷山人诗集·乐府题辞
《汉书・礼乐志》云:「武帝定郊祀之礼,采诗夜诵,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此乐府之所由昉也,后世递相承袭。群臣奉诏撰辞,皆以颂其本朝之功德,至于登临、燕射,别有鼓吹、相和、清商等曲,亦得列之宫悬。然其辞皆诗也,曷以云乐?余观虞帝命夔:「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则是诗为乐始,乐为诗终。兴于诗,成于乐,二者合而为一,固不可偏废也。顾其间有雅俗之分焉。诗主乎辞,乐主乎声。辞或出于田野、男女、游客、戍士之口,未必尽雅;以声代之,而后雅者雅,而俗者亦不觉其俗。孔子删笙诗而存其题,正虑其不雅而避之,束皙补亡,殆不知此义也。如汉《郊祀》十九章、《安世房中》十六章、《短箫铙歌》十八曲,多不可晓者。若病夫孤儿、庐江小吏等诗,舛错亵俚,缙绅先生难言,以诵之郊庙宴飨嘉宾之前,可乎?故必隐其辞,而以声代之,俾听者悦其管弦节奏,而忘其为舛错亵俚,斯称善耳。乃又有谓郊庙诗歌未有祖宗功德之事。余谓古人作乐,如今人演传奇杂剧,随宾主之命,登场侑酒,不必拘定某事某人当作某曲。故诗即乐府,而又有不即是乐府者,毫釐千里,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讵可与之微言也哉?白耷山人识。
白耷山人诗集·跋
吾师慰西先生编次《白耷山人全集》印行,命其辕任校雠之役,既竟而谨识其后曰: 自欧风东渐,平等自由之说兴,吾国旧有忠孝节义诸美德岌岌欲堕。国体改后,谋自便者益明目张胆,诋諆摧毁,视为洪水猛兽,务使伦纪纲常荡然不存于天地之间而后快。乌乎!积千百年正人君子维护之,不足三数邪人一朝毁坏之而有馀,可谓倡狂悖乱极人纪之变已。 究彼所揭橥毁坏之故,曰不合潮流,曰有背人道,一若忠孝节义完全为专制君主牢笼臣民私物,与共和国体绝对不能相容者。不知忠孝节义乃生人性天,非国家法令也。养成其性天,乃以显人类之高尚,即用以措国家于安宁,语所谓「旋乾转坤」,其功效有如此者,何用不臧?而乃如彼云云,毋亦于其意义及范围全未瞭瞭乎!无人,何以为国?无忠孝节义,何以为人?宜乎十年以来,乱臣贼子卖国叛亲者踵接不穷,祸乱相寻,群生日趋禽兽之域,而国亦几不国也。其得失利害,亦彰彰然不辨自明矣。 昔者豫让报智伯,倡国士众人之说,识者犹惜其为侠士恩仇之见,失之偏激,徒为后世鄙夫所藉口。良以忠孝节义之真,所以尽人性、行天理,当然而然,有不自觉者,非私厚谁何一姓一人也,更何容参以利害之见,杂以恩怨之私? 山人,亡明一孝廉耳。诚如赵福星与书所云,「不过有士之名,而未膺一命之荣,犹之女未识面也」。当时将相,亲承思陵赐剑,推毂隆礼者,犹不惜北面衔璧,山人即随众上公车,博取禄位,夫谁责之?而乃泣血椎心,抗志恢复,史馆之清要,会元之显荣,举鄙若腐鼠,卒之妻死子散,家破身囚。越三十年,厥志不渝,悲歌赍恨以终,得不谓之烈丈夫乎?设当日叩其舍彼就此之由,恐山人有莫自知其所以然者。自范于节义,亦即自完其性天,岂仅忠于朱明一家哉?使山人生值今日,虽无君臣名分,吾知其必履忠蹈义,耻与卖国叛亲者伍如故。谁谓共和国家遂不尚忠孝节义耶? 吾师身经洪宪之变,几罹不测,其志趣境遇,不必谓即似山人,然固知其甚深景卬。二百馀年后,不惮爬梳搜剔,收拾丛残,固山人节义之报,而缅怀先哲,蒿目时艰,知吾师之所感深矣。 其辕幼耽秘笈,早识山人姓字。后游徐,方辗转得读《二遗民集》。戊子家居,闻之段蔗叟先生,知吾师搜得此集。不意事阅三年,竟得躬与校字之役。文字契合,岂非确有因缘耶?忆癸丑人日,遇沛某君谈诗维扬逆旅,某君诵山人遗诗有「清风满地难容我,明月何时再照人」句,又于某处见有「祖宗此恨应无地,君父之仇不共天」句,兹集仍无此两什,则知山人所谓「贾祸诗文尽数删」,其薙削不传,更不知几何。而此集较《二遗民集》多出倍蓰,亦可谓粲然大备矣。 或谓山人诗好隶史事,且时有粗率语,故渔洋、确士辈往往訾议之。不知山人满腔家国恨,即事随地抒写胸臆,大率随手成篇,与闭门撚髭者迥别。吾乡潘养一先生读子美集题词有曰:「我道公无诗句,全是生人血泪,大笔染淋漓。」又曰:「回看齐名流辈,从贼从仙从佛,潦倒折须眉」,吾以为所论情景时势,直可移题此集。试问后之读此集者,以诗人目山人?抑不仅以诗人目山人耶?况即以诗论,其精光灏气,固足颉颃前后七子而有馀也。不然,山人同时工诗之士何限,今传者几人?如牧斋、梅村、芝麓,号称江左三家者,诗名似骎骎驾山人之上矣,而出处多亏,大节已丧。梅村自挽词所谓「一钱不值何消说」,后之览者,于三人固有同慨也。 嗟乎!节义,大纲;文字,馀事。文字可因人而传,人并不得因文字而重。君子观于此,或不嗤为违世腐论,而懔乎身后之是是非非,庶几吾师印行此集之微旨也夫。民国十一年岁在壬戌雨水节,淮阴后学吴其辕跋于京邸。(录入:顾青翎)

人物简介

简介
字伯宗,号园公,又号莲山,广东海阳人。生于明历三十一年(1603)。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官兵部职方司主事。清顺治十四年(1657)授番禺教谕,迁广西平乐知县。康熙十四年(1675)仍在世。著《莲山诗集》,附诗馀。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二
陈衍虞,字园公,海阳人,明崇祯壬午举人。入国朝,官平乐知县。有《莲山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山西泽州人,字孟尚,号谷山。崇祯十三年进士。历任武陟、河内知县。十七年,守城拒农民军刘芳亮,战死。
维基
丁泰运(?—1644年),字孟尚,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今山西省晋城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祯庚辰进士。崇祯十三年(1640年),登庚辰科进士,授武陟县知县,调河内县知县。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部刘方亮率农民军从蒲坂渡黄河,巡按御史苏京托言塞太行道,率先逃去,后因兵变被逮。农民军攻怀庆,丁泰运独自守南城,力竭被捕。丁泰运不屈,刘方亮烧铁锁炙也不使其归从,遂被杀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东昌府濮州人,字润山,号谦斋。天启五年进士。崇祯中为南京户部主事,以疏救黄道周,被杖戍福建。福王弘光时被荐任佥都御史,马士英恶之,抑授光禄少卿。福王亡,唐王召拜左佥都御史,进兵部右侍郎。事败,为僧而终。有《西曹秋思》、《诗谈》。
维基
叶廷秀,号润山,山东东昌府濮州军籍。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山东乡试举人,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授南乐县令,调衡水,又调获鹿,由知县入为顺天府推官。英国公谋夺民产,公奉批审,执法不阿,英国诬参,侵及问官,公复有“勋臣失业非的”一疏,奉旨依原断。崇祯中,迁南京户部主事,督钞分司。以亲老、兄廷纁故请告终养,迨刘孺人卒,读礼倚庐三载,继遭封君丧,读礼墓旁三年,手注孝经。服阕,陛见,补授北户部主事,疏陈吏治之弊,又陈吏治三要:请缓催科以感天和,发仓廪以全民命,明大法以消乱萌,报闻。上以傅永淳为吏部尚书,廷秀言永淳庸才不当任,甫四月,永淳果败。崇祯十三年八月,以请宽黄道周忤旨,廷杖一百,下狱削籍,遣戍福建。十六年冬,特旨起故官。弘光时,内批以佥都御史用,马士英抑授光禄少卿。南都亡,入闽。隆武帝授左佥都御史,进兵部右侍郎。闽败,为僧终。廷秀受业刘宗周门,造诣渊邃,宗周门人以廷秀为首。平生专心理学,动法朱文公,羽经翼传,著述甚富。
韩如愈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唐山。崇祯四年进士。历兵科给事中。为人正直。尝弹劾都给事中曾应璘。或以为散员不应劾都谏,如愈以“不敢恤僚谊欺明主”对。后劾总兵刘泽清不法,泽清遣兵劫杀之。
维基
韩如愈(?—1644年),号退如,原籍南直隶徽州府黟县(今安徽省黟县),扬州府兴化县人,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户部观政,五年授安化县知县,六年任乡试同考官,十二年起补山西榆次县知县,后官至兵科给事中,劾罢都给事曾应遴,又劾大将贺人龙临阵逃跑,后劾罢江西巡抚张凤翮。晋兵科右给事中,崇祯十七年三月,奉命督江浙军饷南下,驻守山东的总兵刘泽清因韩如愈曾经弹劾他,将他杀死在东昌戴家庙。
乙邦才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山东青州人,字奇山。崇祯中以队长转战于江南北,曾于激战中救大将黄得功。弘光时从史可法守扬州,任副总兵。城破自刎死。
倪于义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倪于义(1605年—1648年),字百宜,号铁山,四川重庆府荣昌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四川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礼部观政后,改翰林院庶吉士,六年授福建道监察御史,巡视中城、厂库、城工,七年巡视漕运,弹劾总督河道侍郎刘荣嗣,九年巡按山东,十年巡按云南,十二年降职为广西布政司简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9 【介绍】: 明福建福安人,字荐叔。崇祯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李自成破北京后,曾被搒掠。后南下事唐王。唐王败,又事鲁王,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驻守福宁,未几移驻福安。清军将破城时,为文自祭,吞金屑死。有《洞山九潭志》。
维基
刘中藻(1605年—1649年),字荐叔,号泂山,福建福安人。南明时期人物,官至南明时期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著有《泂山集》、《泂山九潭志》和《葛衣集》,今仅存《葛衣集》。明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中举,闽清教谕,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崇祯十七年(1644年),奉旨出山海关慰劳守边三军,回京复命恰逢李自成破北京,中藻被执。李军胁其归降,中藻不降。后吴三桂带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中藻趁乱逃归福安故里。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立于福京,中藻被擢拔为兵科给事中,因得罪郑芝龙罢职。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败殁于福建汀州,中藻组织义军万余人(多为畲族子弟兵),以孤军转战闽浙俩省之间,攻下泰顺、福安、古田等七县。鲁王入闽监国,中藻被封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永历二年(1648年)四月初六攻克福宁州城,杀死清首任福宁州知州宋若苏。永历二年(1648年)十一月中藻亲率士卒五千名守浙江庆元,清总兵刘世昌、马得功等进攻,十一月初二日攻破庆元,中藻移驻福安。永历三年(1649年)正月清福建总督陈锦率兵十万,城外挖沟、树栅,把福安城团团围住。永历三年(1649年)四月十二日,城中粮尽弹绝,中藻知道已经回天无力,悬挂明高祖的画像于中堂上,穿上明朝衣冠,施朝礼说道:“臣力竭矣!此一块残疆,终非我有。唯有一死报列后在天之灵耳!”在他决死时,开列府库钱粮数额清单,致信陈锦,表示决死,并请清军不要屠杀无辜百姓。据清朝版《福安县志》记载,中藻是吞金屑自杀。在刘氏族谱中有载,中藻两次服毒,都没有死,割开动脉敷服毒药还是没有死成,最后自缢身亡。当时,刘中藻的儿子刘思沛身在福建浦城,清兵也一直想招他为官。但他一直不愿意,当他听说父亲为守节而自杀的消息后说:“父为国尽忠,子为父尽孝。”此后,也自杀身亡。清顺治追认刘中藻为“忠臣”,其故居为“刘中藻室”。另有明末在福安传教的天主教相关文献显示,当时中藻攻福安曾屠杀并焚城三分之一。清兵破城,又是进行报复性的大屠杀。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默寘,钱塘人。崇祯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南国子司业转右中允有息心写诗集
维基
吴太冲(?—17世纪),字默寘,号若谷,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吴太冲原籍海宁县路仲乡,祖父时迁居钱塘。天启七年(1627年)中丁卯科顺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同进士,礼部观政,改庶吉士,九年获授翰林院检讨,丁忧归。十二年复补检讨。上书请求严管增收赋税、著重安抚绥靖、专心剿灭流寇,尤其应以匡正人心、督促士行、打破门户、保全国体为顾念。之后他历任国子监司业、右中允,有直言的称誉;弘光年间迁任礼部右侍郎,南京沦陷后归乡,相约陆陪一同殉死,但没有下文。隆武帝起用吴太冲故官,兼任侍读,福京失守后出家为僧,清朝三次徵召,不接受,时称叠山之抗节。著有《息心窝全集》、《易义发蒙》。子吴农祥,世其家学。
夏尚絅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夏尚絅(?—1645年),字中美,号国山,大兴籍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祯三年(1630年),夏尚絅中式顺天乡试举人,次年(1631年)联捷进士,初授户部浙江司主事,德州管仓。九年丁忧。十年起补车驾司主事,十一年担任刑科给事中,管太仓银库。北京疏通河道,耗费百万,他上言:「连年边境失守,但宫廷安全。如深沟能足以拒兵,那么去年德州、沧州、济宁州遭河决,敌人依然扬鞭飞渡,如入无人之境,则明显控扼在人为,不在天险。今天投放百万在水利,不如用在边疆,令敌军不得蹂躏国土。」朝廷未有采纳他的意见。十三年升浙江右参议,之后他历任福建汀漳佥事、浙江金衢副使、福建漳南参政,调任福建督粮道。弘光时,夏尚絅捐万金助饷,马士英以他无私进献,指骂说:「道臣捐出巨资,可知其平日操守。」矫诏逮捕审问。南京失陷,他悲愤绝食殉国。妻子赵氏、女儿夏贞姐、媳妇唐氏留在北京,北京沦陷时阖家自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常熟人,字子长,号雪屋。明贡生。钱谦益颇重其才。入清,隐居教授。有《雪屋文集》。
简介
字子长,号雪屋,江苏常熟人。诗文词赋甚富,尤工书法,董其昌、钟惺诸前辈皆称小友。与杨彝齐名,世称虞山二子。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以选贡授推官,不赴。隐居教授,从学者倾郡县。年八十馀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丰城人,号匡山。天启五年进士,擢御史,号称敢言。崇祯中出按淮阳,列上太监杨显名贪恣事状,请朝廷并治其党羽,被诬调他曹。后复官。
维基
李右谠(?—1645年),字献思,号匡山,江西嘉兴府丰城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江西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知阳江县,宽洪简厚,坦易可亲,爱民如子。海寇李魁奇破沿海诸郡邑,势甚炽,右谠捐资筑铳城于北津、双渔、海朗诸要害,贼攻围数旬无所得,解去。秩满内迁,士民立石建祠。崇祯四年(1631年)以卓异擢山西道监察御史,号称敢言。巡按南畿,定溧阳、桐城乱。再按京畿,冒溽暑亲历固关、倒马、龙泉三关,兵马、城壁、将领最殿,皆以次查考。时属郡议开矿佐军,疏谏得止。潞王欲造王店,部民惊扰,右谠移书责王以藩臣宜守祖训,王气折,事寝。淮扬流氛猖獗,奉命按视,至蠙城,即以祖陵守御为虑,请加防筑,上嘉纳,赉金进级。中贵杨显名视鹾两淮,多不法,右谠连章暴其罪状,得旨撤回,右谠亦寻自劾归。弘光帝继位,他和李日辅以原官起用,南京失陷后逝世初击珰,显名有异援,多蓄健儿刺客,祸且不测,堂吏泣谏,右谠不听,疏竟上。里居数载,当事重其行,有兴除辄造请,以为常。县城颓圮,右谠与邑令相视形势,增修雉堞,民不劳而功成。驻防兵望烟冗食,难于遽裁,白太吏立撤之,耗饷以节。旧苦编差,每佥充,身家与岁租立尽,力请两台,题疏永革。右谠平居恂谨,临大事毅然不可犯,有蹇谔风,世称真御史。有《西台奏疏》。
马世耀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人。崇祯十六年任李自成军左营左标果毅将军。次年封巫山伯。后撤至山陕,清兵破潼关,伪降于吴三桂,事觉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