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92,分507页显示  上一页  418  419  420  421  422  424  425  426  42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吴元龙(长仁、长人 卧山 )
范承勋(苏公、铭公 眉山 )
陈廷敬(子端、说岩 午亭、悦岩、午亭山人 文贞 廷敬 )
刘如汉(倬章、双山 卓如、壬鼎 )
张玉书(素存、笏山 文贞 )
文点(与也 南云山樵 )
朱方旦(二眉山人 )
越珃(山公 )
施维翰(及甫、研山 清惠 )
李东标(君则 懒隐、孤山、澹庵、萝溪 )
裘琏(殷玉 蔗村、废莪子 世称 横山先生 )
郭善邻(畏斋 春山 )
钱以垲(蔗山、阆行 恭恪 )
王鸿绪(度心 季友 俨斋、横云山人 鸿绪 )
释本晢(山晓 魏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南华亭人,字长仁,号卧山。康熙三年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工部郎中。旋举鸿博,授侍讲。有《问月堂诗稿》、《乐闲馆文集》、《史论》、《补水经注》。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二
吴元龙,字长人,江南华亭人。康熙甲辰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工部郎中。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侍讲。有《问月堂诗钞》。
清诗别裁集
字长人,江南华亭人。康熙甲辰进士,官翰林,改工部郎中,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擢翰林院侍讲。著有《问月堂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1714 【介绍】: 清汉军镶黄旗人,字苏公,号眉山。范文程第三子。康熙间历官御史、内阁学士,论事侃侃。二十五年擢云贵总督,到任即整饬营伍,发奸纠暴。清盐笑不得按户抑派,定支拨军饷条例,吏不得巧法扼民,在滇九年,政绩颇著。寻督两江,专务清静,与民休息,奏免赋税。官至太子太保。有《鸡足山志》、《世美堂诗文奏疏》等。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
范承勋,字铭公,汉军旗人。官至工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1712 【介绍】: 清山西泽州人,初名敬,字子端,一字说岩,号午亭。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间累官吏部侍郎,兼管户部钱法,疏请钱币改重为轻,以杜私铸之风。历充三朝《圣训》、《一统志》、《明史》等馆总裁官。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所作古文,为汪琬所赏,诗亦为王士禛所奇。谥文贞。有《尊闻阁集》,晚年手定为《午亭文编》。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八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泽州人。顺治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谥文贞。有《尊闻堂集》。
沧海遗珠
陈廷敬(1640-1712)原名敬,字子端,号悦岩。山西泽州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谥文贞。著有《午亭诗评》《午亭文编》《杜律诗话》等。
词学图录
陈廷敬(1639-1712) 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初名敬,因同科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加"廷"字。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庶吉士。曾任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有《午亭文编》、《尊文阁集》、《河上集》、《杜律诗》、《老姥掌游记》、《三礼指要》、《说岩诗集》等。
清诗别裁集
字子端,山西泽州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著有《午亭文编》。○泽州居馆阁,典文章,经画论思密勿之地几四十年,故其吐辞可上追燕、许。兹特取其典质朴茂者,著于卷中。
黄鹤楼志·人物篇
陈廷敬(1638—1712) 清代官员、学者、诗人。字子端,初名敬,号说(一作悦)岩,晚号午亭。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字典》总修官、工户刑吏诸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卒谥文贞。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是清代“台阁”诗人代表,有《午亭文编》,主持编纂《大清一统志》《御选唐诗》《钦定词谱》等。曾作七古长诗《黄鹤楼歌送魏使君》,论者称之为抒发友情的力作。
维基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山西泽州直隶州(今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主编。卒谥文贞。陈廷敬原名陈敬,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生于山西泽州直隶州皇城村。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戊戌科进士,选庶吉士,因与庶常馆翰林院通州陈敬(顺治官员)重名,故顺治帝赐“廷”字,改名廷敬。康熙帝即位,陈廷敬深得赏识。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七月丙寅,与叶方蔼一起入直南书房。累迁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管户部钱法,将制钱含铜量减低,以免制钱被大量镕铸取铜,九月,晋升左都御史,仍兼管户部钱法。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迁工部尚书,与徐乾学奏进《鉴古集览》,奉诏任纂修《三朝圣训》,《政治训典》,《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等书,任总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前湖广巡抚张汧因“贪污银九万余两”获罪。陈廷敬为其儿女亲家,上《俯沥恳诚祈恩回籍以安愚分疏》,谢罪原官解任,但每四日仍须进内廷侍候康熙读书,可见康熙非常喜欢陈廷敬侍读。两年后重新起用为左都御史。1691年,任会试正考官、刑部尚书。1692年,父卒,回乡守制两年后,授户部尚书。1699年,转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值经筵。1705年,扈从康熙南巡。1707年,再扈从康熙南巡。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一月以耳病乞休,获允。次年五月,大学士张玉书卒,李光地患病未愈,陈廷敬又应诏入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剧,四月去世。康熙帝亲作挽诗哀悼,谥文贞。《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四川巴县人,字倬章。刘世曾曾孙。顺治十六年进士,官检讨,转兵科给事中,累迁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未抵任,丁父忧,寻卒。
维基
刘如汉(1642年5月6日—1682年),字倬章、双山,号卓如、壬鼎,四川省重庆府巴县人,进士出身。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元年(1662年),任吏科右给事中;次年任江西乡试副考官。后升任礼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左佥都御史。康熙十九年,任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康熙二十年,任江西巡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1711 【介绍】: 清江南丹徒人,字素存。顺治十八年进士。康熙间授编修,历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詹事、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尚书、礼部尚书,二十九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卒谥文贞。小心谨慎,远避权势,故为圣祖所信任。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一
张玉书,字素存,丹徒人。顺治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谥文贞。
全台诗
张玉书(1876~1939),字笏山。草鞋墩(今南投草屯)人。原为商贩,好读书,自学有成。后于双冬富户黄春帆家任掌匮,因而结识雾峰林烈堂、林阶堂,与雾峰林家有生意及诗文上的往来。由于林家主管台中地方樟脑事务,张玉书因而得以在草屯创办「脑馆」,多年经营,终成地主。养子张深切为知名作家及民权斗士。 〖据张深切描述:「父亲的民族意识也是很强,但他是文人,不是实行家。他的诗文中,时常透露爱国的情绪,不过他不赞成直接行动。」,参考氏著《我与我的思想》,台中:中央书局,1948年。 〗大正九年(1920)张玉书加入栎社,大正十一年(1922)秋游历中国,赋诗多首。返台后〖唐羽《基隆颜氏家乘》载,「大正十一年(1922)秋,将游大陆,过基,尝作客陋园。」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载,1922年10月22日栎社召开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时,张玉书已远游大陆。1923年2月25日,栎社于雾峰林家宫保第大花厅召开春季例会时,张玉书已亲自出席。由此推知张玉书返台时间在1923年2月25日之前。 〗 ,陆续披载于《诗报》及其他报刊。曾参加台中「东墩吟社」、「墩风吟会」;复于草屯创「碧山吟社」,于南投创「南陔吟社」。著有《笏山诗草》,收于《栎社第一集》,未印行单行本 〖参考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台北:台湾银行,1963年;王建竹《台中诗乘》,台中市政府,1976年;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月;张淑玲《台湾南投地区传统诗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 〗。以下诗作自《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三六九小报》、《风月报》、《诗报》以及《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栎社癸丑年第一期课卷》、《栎社第一集。笏山诗草》、《瀛洲诗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铁峰山房唱和集》、《瀛海诗集》等报刊诗集辑录编校。
清诗别裁集
字素存,江南丹徒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文贞古今文俱以风度胜,诗品亦然,令读者如饮醇醪,自然心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3或1642—1704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与也,晚自号南云山樵。高祖为文徵明。隐居郊西之竹坞。冲淡清介,不求闻誉。工诗文,善画山水,得家法。有《南云诗文集》。
清诗别裁集
字与也,江南吴县人。○与也先生为文肃公孙,隐居竹坞,城市罕见其迹。工写山水,不轻许人。有贵介多方求之,已写就矣,闻其人恋官职不顾堂上,即随手裂破,其耿介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2 【介绍】: 清湖北人,自号二眉山人。谓能前知。巡抚董国兴劾其左道惑众,逮至京,得释。勒尔饰讨吴三桂,驻荆州,以信方旦之说,曾受密旨禁戒。方旦乃走江浙。康熙二十一年,王鸿绪得其所刊《中质秘书》,列“诬罔君上、悖逆圣道、摇惑人心”三大罪劾之,遂被杀。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越珃,字山公,贵阳人。康熙壬子举人。有《澹峙轩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4 【介绍】: 清江南华亭人,字及甫,一字研山。顺治九年进士,授江西临江推官,以善治狱举卓异,擢御史。在官屡劾大吏。康熙间历左副都御史、山东巡抚、浙江总督。所至平冤狱,赈灾民。卒谥清惠。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真宝人。字君则。号懒隐、孤山、澹庵、萝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1729 【介绍】: 清浙江慈溪人,字殷玉。康熙五十四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时年逾七十。工诗文。有《复古堂集》、《横山诗文集》、《玉湖诗综》、《明史·崇祯长编》。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九
裘琏,字殷玉,慈溪人。康熙乙未进士,改庶吉士。有《横山集》。
维基
裘琏(1644年—1730年),字殷玉,号蔗村,又号废莪子,学者称横山先生,浙江慈溪人,清朝剧作家、方志学者,同进士出身。裘琏于科场失意多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曾参与编纂《大清一统志》,主纂《三楚志》。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中乙未科同进士,已年逾古稀。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乞归。年轻时曾创作《拟张良招四皓书》,有“欲定太子,莫若翼太子;欲翼太子,莫若贤太子”、“先生一出而太子可安,天下可定”等对白,为当时广为传诵。雍正七年(1729年)有人告发《拟张良招四皓书》是裘琏替废太子允礽出谋划策所作,当时八十五岁高龄的裘琏因此被捕,次年六月死于北京狱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1723 【介绍】: 清河南商丘人,字畏斋,号春山。乾隆元年举人,雍正元年举孝廉方正不就。治经史,笃志圣贤,而为学务归平实。有《春秋解疏》、《兴观录》、《先贤模范》、《春山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2 【介绍】: 清浙江嘉善人,字蔗山。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初任知县,雍正间累迁少詹事。江浙海水为患,疏请遣官致祭江海之神,褒封爵秩,以示尊崇。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恭恪。有《罗浮外史》、《岭海见闻》。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九
钱以垲,字阆行,号蔗山,嘉善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谥恭恪,有《研云堂诗》。
维基
钱以垲(1644年—1732年),字阆行,号蔗山。浙江嘉善人,钱士晋曾孙,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科进士。历官通政使司右通政、左通政、少詹事。雍正五年(1727年)升左副都御史,再迁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雍正十年(1732年)去世,谥恭恪。有《研云堂诗》,另纂有《隰州志》二十四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1723 【介绍】: 清江苏娄县人,初名度心,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王顼龄弟。康熙十二年进士。授编修,累迁翰林院侍讲,官至户部尚书。曾主修《明史稿》,因万斯同之力成书。张廷玉等修《明史》即以此书为蓝本。又长于医,有《鸿绪外科》。另有《横云山人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王鸿绪,初名度心,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娄县籍华亭人。康熙癸丑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有《横云山人集》。
清诗别裁集
字季友,江南华亭人。康熙癸丑,赐进士第二人,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横云山人诗稿》。○不及见全稿,所录皆未贵显时作。
维基
王鸿绪(1645年—1723年),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江南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清朝史学家,康熙帝亲信。康熙十二年(1673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四年(1675年)主持顺天乡试,充日讲起居注官,不久升赞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转侍读,任《明史》总裁官,撰写列传。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充会试总裁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擢左都御史。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服父丧期满返京,遭左都御史郭琇弹劾其与高士奇“互相勾结,表里为奸,植党营私,招权纳贿,蒙蔽视听,扰乱朝政”,又收受嘉定知县贿赂银五百两。康熙令其休致回籍。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因大学士王熙、张玉书的推荐,康熙帝以《明史》「自开局纂修以来,岁久未告竣,事预期速,蒇宜专责成」,责成王鸿绪开始编修《明史》。康熙四十一年,《明史》列传刚脱稿,尚未订正,万斯同即逝于王鸿绪寓所,《明史》的编纂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参与纂修《佩文韵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王鸿绪被免职,以原官解任回籍,他私下带走史稿,经五年的删改润笔,于康熙五十二年史稿撰笔初成,次年进呈。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十七日,王鸿绪进呈明史稿310卷,体例均备,七月十八日内阁将之交明史馆收藏。不久王鸿绪将明史稿刻为己作,此即《横云山人明史稿》,不具万斯同之名。同年八月十五日,王鸿绪即卒于张堰镇家。明史的第二次修稿至此终点。王鸿绪工书法,“奄有魏晋以来诸家之长,挥毫落纸,人争藏弆”。兼通医学,有医著《王鸿绪外科》。著有《横云山人集》27卷。《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本晢,字山晓,姓魏氏,长寿人也。父国琦,家世儒素。母杨氏梦梵僧授如意而生。晢髫年有出尘之志,见梵经佛像辄生敬爱,投近邑定慧寺薙染。初学《法华》、《楞严》,精究义旨。年十九,下三峡,至金陵听讲,时以所学质法侣,辨晰折衷,同席有声者推服焉。适天童密云至长干,往谒,不会所问,遂弃教参禅。得报恩大觉指示,疑情辗转,发愤研求,顿释所怀。遂渡钱塘,参山翁禅师于云门,得契,随司职广润,深自晦藏,结茅东海郁州山中七载。杜绝人事,愈厉操行。复移西冷法华山,以“啸堂”名其庐。山翁再主天童,招充首座,即付以衣钵。清初入关,雅崇释典,随侍山翁,应诏入都。陛见之日,世祖优眷,特赐紫僧伽黎。开法隆安寺,驾临丈室,屡相问證。复举浮山初参叶县事,淳谕众僧,亲近有道。尝幸隆安,面承奖训,称其法范森严,风徽远鬯,允足师表人天。圣祖御宇,恩赐驰驿还山。凡居禁庭,赐赍隆渥,封奉秘阁。移主馀杭佛日,振兴凋敝,三载辞归。复为名流邀居洞庭巴山。既而重至佛日,继续三载。康熙壬子,举住天童,湖海奔赴,座盈万指。锤锻之馀,汇宋元诸尊宿语,成《宝积录》九十三卷,盖继其师残编未竟之志。修葺殿宇,及诸祖塔,浚万工池,复古山门,增置田亩,勤劬十载。屡思退休,而众志固留,复力任五稔,以弟子元静代席。康熙丙寅仲冬示寂,塔陶龛于青凤峰之麓。所撰有《奏对录》、《全录》、《后录》,诗有《啸堂初集》、《偶录》、《叠秀轩集》。甬上葛同果叙其语录,谓“其风味似大觉琏焚龙脑钵,政黄牛去国士筵。而其调护心宗,申晰大义,则虎邱隆、明教嵩,柔刚并济也。若其应机杼绪,游戏墨林,劳于求贤,精于付授,梵海之砥柱,末法之针石”,斯可谓知言矣。遂宁李侍郎仙根铭其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