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推梨让枣(推梨讓棗)
汉 末 孔融 兄弟七人, 融 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 融 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 李贤 注。又 南朝 梁 王泰 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 泰 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梁书·王泰传》。后因以“推梨让枣”谓兄弟友爱。资治通鉴·唐高宗上元元年:“二王春秋尚少,志趣未定,当推梨让枣,相亲如一。”
《国语辞典》:跳墙和尚(跳墙和尚)  拼音:tiào qiáng hé shàng
幼童在六七岁时,举行一种出家仪式,以求延寿,称为「跳墙和尚」。
《国语辞典》:著述等身  拼音:zhù shù děng shēn
宋朝贾黄中五岁时,其父玭每天早晨令其立正,以书卷比其身高,作为该日的读书进度。见《宋史。卷二六五。贾黄中传》。后用来形容人著述极多。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也作「著作等身」。
《国语辞典》:搓圆仔(搓圆仔)  拼音:cuō yuán zǐ
圆仔,即汤圆。民俗于岁时喜庆,尤其在元宵和冬至二节,閤家搓汤圆,取团圆吉祥之意。
《国语辞典》:拔萃书室(拔萃书室)  拼音:bá cuì shū shì
位于香港。国父十九岁时从国外回乡,为破除乡人的迷信观念,破坏神像,不见容于乡人,遂赴香港,入此校续读英文,隔年转学香港皇仁学院。
《国语辞典》:陈蕃一室(陈蕃一室)  拼音:chén fán yī shì
汉朝陈蕃十五岁时,尝閒居一室,却不愿洒扫待客,尝言:「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典出《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后以陈蕃一室指閒居的生活。
《国语辞典》:婆娘子  拼音:pó niáng zi
旧时农业社会,贫户家口人丁太少,生子五、六岁时,即娶十几岁媳妇过门,以助家务田事。而不知人事的小丈夫,因所娶的妻子大自己好几岁,犹如妻子的孩子,故称为「婆娘子」。
《國語辭典》:班衣戏䌽(班衣戲綵)  拼音:bān yī xì cǎi
比喻老而孝养父母。参见「斑衣戏彩」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我们也应该凑个趣,哄得老人家快活快活,古人『班衣戏䌽』,尚且要做,何况这个呢!」
《漢語大詞典》:拈周试晬(拈周試晬)
旧时习俗。小儿周岁时,罗列很多物件,让其拈取,以为可以试测其将来的性情志趣。俗称抓周。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炳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誥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綵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綫、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讖,谓之‘拈周试晬’。”
《漢語大詞典》:十经童子(十經童子)
南朝 宋 周续之 十二岁时通五经五纬,被称为“十经童子”。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周续之》:“ 周续之 ,字 道祖 , 雁门 人……十二诣 范寧 受业,通五经五纬,时号十经童子。”参见“ 十经 ”。
《漢語大詞典》:十经(十經)
(1).十部儒家经典。宋书·百官志上:“国子祭酒一人,国子博士二人,国子助教十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穀梁》各为一经,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助教分掌。”
(2).指五经五纬,即春秋五经及《诗纬》《书纬》《礼纬》《易纬》《春秋纬》五纬。南史·隐逸传上·周续之:“ 续之 年十二,诣 宁 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五纬,号曰十经,名冠同门,称为 颜子 。”
《漢語大詞典》:爇节(爇節)
辽 代岁时杂礼名。辽史·礼志一:“帝崩,所置人户、府库、钱粟,穹庐中置小毡殿,帝及后妃皆铸金像纳焉。节辰、忌日、朔望,皆致祭于穹庐之前。又筑土为臺,高丈餘,置大盘于上,祭酒食撒於其中,焚之,国俗谓之爇节。”
分類:岁时
《漢語大詞典》:觐岁(覲歲)
谓岁时朝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方伯致政加衔:“ 四川 左布政使 林茂达 ,覲岁乞休,上以其有夙望,亦加右副都御史遂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