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9,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连岁
累岁
岁入
比岁
岁功
乐岁
望岁
岁律
岁旱
度岁
明岁
八岁
守岁
岁寒心
二岁
《國語辭典》:连岁(連歲)  拼音:lián suì
连年。如:「年初政府长官带领所有部属上香祈福,敬祈连岁无灾、风调雨顺。」《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连岁灾蝗,万民遭涂炭之灾,百姓受倒悬之苦。」
分類:连年
《漢語大詞典》:累岁(累歲)
历年;连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九州之土,以种五穀,累岁不絶。”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扬:“ 杨 因高下形势,起塘四百餘里,数年乃立,百姓得其便,累岁大稔。”新唐书·萧倣传:“ 滑州 濒 河 ,累岁水坏西北防, 倣 徙其流远去,树堤自固,人得以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食鱼羹:“ 金川 用兵时,累岁未得进。至乙未冬,始克 勒乌围 。”
分類:历年连年
《國語辭典》:岁入(歲入)  拼音:suì rù
一年中的总收入。《旧唐书。卷四九。食货志下》:「洎晏掌国计,复江淮转运之制,岁入米数十万斛以济关中。」
《國語辭典》:比岁(比歲)  拼音:bì suì
连年。《汉书。卷五五。卫青霍去病传。卫青》:「其后匈奴比岁入代郡、雁门、定襄、上郡、朔方,所杀略甚众。」宋。苏轼 祭常山神文:「而我州之民,比岁饥殍。凋残之馀,不复堪命。」
分類:近年连年
《國語辭典》:岁功(歲功)  拼音:suì gōng
1.一年的时序。《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四万六千八十铢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北史。卷八六。循吏传。论曰》:「为政之道,宽猛相济,犹寒暑迭代,俱成岁功者也。」
2.一年中农事的收穫。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國語辭典》:乐岁(樂歲)  拼音:lè suì
物产丰收的年岁。《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國語辭典》:望岁(望歲)  拼音:wàng suì
盼望年谷的丰收。《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聊斋志异。卷二。莲香》:「生羸卧空斋,思莲香如望岁。」
《漢語大詞典》:岁律(歲律)
岁时;节令。 晋 陆机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昔者与君别,岁律薄将暮。” 唐 白居易 《送毛仙翁》诗:“貌随岁律换,神逐光阴迁。” 宋 陆游 《严州祈雨青词》:“岁律肇,农功伊始。” 明 何景明 《白菊赋》:“乃岁律之甫迁,慨金气之何速。”
分類:岁时节令
《骈字类编》:岁旱(岁旱)
诗: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疏:王无恩于民,致使下民如彼岁之大旱。其草不得申遂而盛茂,致使此草如彼水上栖止,逐流之浮苴也。旱岁之草,如水上之苴,言其枯槁无润。下民不得王恩亦如是。 汪泽民游黄山记:循岩曲折,抵白龙潭,巨石谽谺,汹涌冲激,深不可测。岁旱,民谒款,雨立至。
《國語辭典》:度岁(度歲)  拼音:dù suì
过年。《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此时已是十二月天气,满生自思囊无半文,空身家去,难以度岁。」《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两公子自从岁内为蘧公孙毕姻之事,忙了月馀,又乱著度岁。」
分類:元正
《漢語大詞典》:明岁(明歲)
(1).预示年成。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新虹明岁,高月照秋。”
(2).明年。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如今年督臣进荔枝,则抚臣进兰花,明岁互易之。” 应修人 《初游草佳村》:“明岁的蚕时我想来。”
《骈字类编》:八岁(八岁)
唐 崔颢 邯郸宫人怨 七岁丰茸好颜色,八岁黠惠能言语。
唐 顾况 郑女弹筝歌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唐 徐夤 赠杨著 十年去里荆门改,八岁能诗相座吟。
分类:八岁
《國語辭典》:守岁(守歲)  拼音:shǒu suì
1.除夕守夜通宵不眠。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2.火星犯岁星。《新唐书。卷一五四。李晟传》:「晟屯渭桥也,荧惑守岁,久乃退。」
《漢語大詞典》:岁寒心(歲寒心)
喻坚贞不屈的节操。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七:“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折节从今交国士,死生一片岁寒心。” 清 顾炎武 《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诗:“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参见“ 岁寒 ”。
《國語辭典》:岁寒(歲寒)  拼音:suì hán
1.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比喻坚贞的节操。《资治通鉴。卷一七四。陈纪八。宣帝太建十二年》:「梁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3.比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唐。李善。注:「岁寒,喻老也。」
4.比喻事情终了、最后。《资治通鉴。卷一四三。齐纪九。东昏侯永元二年》:「江陵素畏襄阳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复不为朝廷所容。」元。胡三省。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
《骈字类编》:二岁(二岁)
诗:壹发五豵。传:一岁曰豵。疏:大司马职注云:一岁为豵,二岁为豝,三岁为特,四岁为肩,五岁为慎。其说与毛或异或同,不知所据。又: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传:田一岁曰菑岁,二曰新田,三岁曰畬,疏释地文臣工传及易注皆与此同。唯坊记注云:二岁曰畬,三岁曰新田。当是传写误也。 周礼大行人:又其外方五百里,为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周语:宾服者享。注:周礼甸圻二岁而见。 战国策: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汉书陈汤传: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发民作城。 日作五百人,二岁乃已。 太元经:不终其德,二岁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