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找岔子  拼音:zhǎo chà zi
故意挑毛病,找别人麻烦。如:「像他这种找岔子、颐指气使的主管,当然不受欢迎!」也作「找缝子」。
《国语辞典》:扳岔子  拼音:bān chà zi
挑人错误、毛病。如:「这分明是向咱们扳岔子!」
分类:错误毛病
《國語辭典》:岔子  拼音:chà zi
事物发生意外变动或错误。《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他说得如此老靠,断无不来之理,莫非出了岔子,又有什么变卦?」也作「岔儿」。
《國語辭典》:出岔子  拼音:chū chà zi
发生事故、差错。如:「他最近做事常出岔子,因此被经理训了一顿。」也作「出岔」、「出岔儿」。
分類:出岔子
《國語辭典》:汊子  拼音:chà zi
意外的问题。《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子谨知道宫保耳软,恐怕他回省,又出汊子,故极力留他。」
《漢語大詞典》:错头(錯頭)
方言。硬挑剔出来的岔子、错误。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我们按税法办事,政府有啥错头好扳?”
《漢語大詞典》:枝节横生(枝節横生)
比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岔子。 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洋人每有人命债讼等案,均有领事官自理,往往掣我地方官之肘,从前 中国 各口之枝节横生,亦实由於此。”
《漢語大詞典》:话尾(話尾)
(1).话中的岔子。 周立波 《张满贞》:“‘也没得玻璃,是么?’脾气很冲的角色接口问一句,笑了。他十分得意,以为抓到 张组长 的话尾了。”
(2).别人说话的末了。《羊城晚报》1985.2.20:“三十岁的 林乐丰 扳指头一算说,在他十四年的足球生涯中,有九次是在外地过春节的。 池明华 接上话尾说他踢球十一年,仅有一年在家乡 梅县 度过。”
分類:岔子末了
《國語辭典》:闪失(閃失)  拼音:shǎn shī
差错、意外。《红楼梦》第五三回:「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闪失,再过几年就可以放心了。」也作「失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