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42 【介绍】: 宋相州汤阴人,字鹏举。农家出身。徽宗宣和中从军,以功迁秉义郎,隶宗泽部下。高宗建炎元年上书反对京师南迁,被夺官。改从王彦,与金兵战于太行山。复随宗泽守开封,任统制。泽死,随杜充南下。四年,败金兵于常州、镇江,收复建康。后参与平定李成、曹成等割据势力,擢任都统制。绍兴四年,大破金与伪齐兵,收复襄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五年,镇压杨么起事。六年,驻兵襄阳,收复洛阳西南部分州县,联络太行山义军。十年,率师北伐,连败金兀术,获郾城大捷,进军朱仙镇。因高宗与秦桧力主和议,一日降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被迫班师。十一年,受召赴临安,被解兵柄,任枢密副使。旋被诬入狱,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有《岳武穆集》。
全宋诗
岳飞(一一○三~一一四二),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三)应募从军,屡立战功。高宗为康王时至相,命为承信郎。高宗即位,因上言北伐夺官。后投河北招讨使张所,充中军统领,以战功累迁枢密副使。为主和派秦桧所忌,且金人亦以杀飞为和议条件。绍兴十一年,以谋反罪被害于大理狱中,年三十九。飞为著名抗金将领,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追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追封鄂王。遗著后人辑为《岳武穆集》。《宋史》卷三六五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词学图录
岳飞(1103-1141) 字鹏举,孝宗谥武穆,宁宗追封鄂王,理宗改谥忠武。相州汤阴人。有《岳武穆集》,词存三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岳飞(1103—1142) 南宋初期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曾先后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官拜太尉。卒后谥武穆,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高宗绍兴四年(1134)起,任汉阳军制置使。绍兴五年改称后护军,在武昌驻屯长达8年之久。绍兴八年再次“还军鄂州”时,作《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词一首,希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为纪念岳飞,黄鹤楼公园建有岳武穆遗像亭、岳飞铜雕、“精忠报国”牌坊和岳飞手迹“还我河山”石刻。
全宋文·卷四三三五
岳飞(一一○三——一一四二),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出身农家,少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宣和中应募从军,累迁至统制。建炎四年,率部袭击金军,收复建康有功,升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绍兴初,参与讨破李成、范汝为等,擢都统制,屯驻九江。所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时称「岳家军」。除江西、荆南鄂岳制置使。四年,收复襄阳,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驻鄂州。平杨么,除宣抚副使,进驻襄阳,除宣抚使、招讨使。派兵深入伪齐境,收复洛阳西南州县。十年,大举北伐,克复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大败兀术于郾城,进兵朱仙镇,欲渡黄河。而高宗、秦桧主和,一日以十二金牌促飞退兵。次年授枢密副使,夺其兵权。寻使万俟卨等诬飞,逮飞父子入狱。此年末,以「莫须有」之罪名被杀害,年三十九。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事迹详见《鄂国金佗稡编》及《续编》,《宋史》卷三六五有传。
《國語辭典》:八千里路云和月(八千里路雲和月)  拼音:bā qiān lǐ lù yún hé yuè
比喻征战的长途奔驰。语出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亦借喻路程之遥远。如:「这几年在外到处奔波,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来形容也不为过。」
《國語辭典》:东窗事发(東窗事發)  拼音:dōng chuāng shì fā
传说秦桧与妻王氏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秦桧死后受谴责,于冥司托人告诉王氏说,东窗下的密谋已经暴露了。见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四。佞倖盘荒》。后以此比喻阴谋败露,将被惩治。《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我早间见那做娘的打庆奴,晚间押番归却,打发我出门。莫是『东窗事发』?若是这事走漏,须教我吃官司,如何计结?」也作「东窗事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