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六三
林廷瓛,字公器。吴川人。明孝宗弘治三年(一四九零)进士,官至苏州同知。清光绪《高州府志》卷三十七有传。
维基
林廷瓛(1454年—?),字公器,号南峰,吴川县吴阳镇霞街村人。进士出身。岭南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师事陈献章,学问大进。二十四岁中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进士,授永嘉县知县,清廉自持,兴修水利。改任苏州同知时,永嘉人建生祠奉祀追思。后清理崇明沙田丈量工作。后补建昌同知。著有《南峰诗集》,已佚。

人物简介

简介
芮思(1456-1510),字惟善,号午峰,宜兴人。弘治己未进士,任浙江新昌知县,复任广东惠州兴宁县,卒于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贵溪人,字象峰。弘治九年进士。知临清州。中贵有胁取民货者,鼎立簿籍勾考之,患遂止。尝议革守备都司,兵民称便。卒官。
维基
夏鼎,字汝梅,府军左卫军籍,江西贵溪县人,弘治丙辰进士,官临清州知州。首辅夏言之父。成化十六年(1480年)顺天府乡试第六十七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名进士。初授浙江严州府推官,曾任临清(今山东临清县)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46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君谦。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好读书,每得意则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称“颠主事”。以多病,致仕居支硎山下,课读经史。性狷介,胸襟狭隘,好持人短长。武宗南巡至南京,召赋《打虎曲》称旨,令改武人装,随从左右,常使为乐府、小令,以俳优待之。循吉以为耻而辞归。晚年落寞,更坚癖自好。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多种。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君谦吴人官仪制
明诗纪事·丙签·卷八
循吉字君谦,吴人。成化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以病乞归。有《松筹堂集》十二卷、《都下赠僧诗》一卷、《菊花百咏》一卷、《斋中拙咏》一卷、《灯窗末艺》一卷、《攒眉集》一卷。 (《艺苑卮言》:杨君谦为仪部主事,与郎中不相得,因谢病归。久之,病良已,起复除原官。君谦多病而好读书,最不喜人间酬应。尝开卷至得意,因起踔掉不休,人遂相目呼「颠主事」云。复官弥月,再乞病告,吏部以格不可,曰:「郎病已,复病耶?安得告?而可为者,致仕耳!」君谦恚曰:「吾难致仕何!」即自劾罢,时仅三十馀。既以归,益亡复问外事,而踪迹益诡怪寡合,出敝冠服赢舆马,故以起人易而更侮之。又好缘文章语中伤人。正德末,君谦老且贫,尝识伶臧贤,为上所幸爱,上一日问:「谁为善词者,与偕来。」贤顿首曰:「故主事杨循吉,吴人也,善词。」上趣为诏起。郡邑守令心知故,强前为君谦治装,见君谦冠武人冠,韎韐戎锦,已怪之,又乘势语多侵守令。已见上毕,上每有所幸燕,令君谦应制为新声,咸称旨受赏,亡异伶伍。又不授君谦官与秩,间谓曰:「若娴乐,能为伶长乎?」君谦愧悔,汗洽背,谋于贤,乃以他语恳上放归。益不自怿,诸后进少年非薄之,亡礼问者,而其文亦渐落,不复进。卒穷老以死。所著《奚囊杂纂》,未成书。 《续吴录》:家君尝云,杨君谦先生过,大父令题家君扇,语以当扩大其意,遂题云:「山人扪摸胸次笑,烟水万顷云千层。」又题一画扇云:「一竿竹,一笠蓑,知是陆鲁望,知是张志和。醉醒张眼问人世,我是何人识得么?」又题云:「蚕豆香生涧水深,溪边闲立听风吟。有人识得寒山子,直到天台寺里寻。」此皆过家君时顷刻书,故载之。 《笔精》:吴郡杨循吉初授官即致仕归。读书支硎山南华寺,沈石田赋诗以美之云:「到手功名赋《子虚》,深山长谷觅安居。读书已足功名事,更读人间未见书。」「都门祖帐百花飞,多见龙钟赋《式微》。较取柳条千万折,不曾送一少年归,」 谈迁《枣林杂俎》:武宗南巡,于北固山上见杨循吉留题,因召见行在,见上不能对,遂罢遣归。忌者因以为伶人臧贤所荐,不知此际循吉贫不能糊口,其赴召也,典衣为装,恶从市伶人?王元美轻信,笔其事于《卮言》,因而传播天下,冤哉!徐文贞云:世庙初年欲起君谦,闻其颠而止。杨公实颠,不以伶人事也。愚按:正德十六年癸未发京师,是日即杖臧贤等于午门,戍边。安得从南巡荐循吉也?又江宁徐子仁霖亦曰臧贤所荐。是年十二月,上至南京,贤死久矣。流闻之谬如此。 田按:君谦才力富赡,徒以不受古人检束,取易晓于里夫竖子,故体多近俳,然集中合作如《咏阳山云泉庵大石》、《永石假山》诸篇,未尝不叹为奇宝也。)
维基
杨循吉(1458年—1546年),字君卿,一作君谦,号南峰,直隶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明朝官员。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进士。授礼部主事,累官郎中。不久以病辞归,结庐于支硎山(今观音山)下,专事著述。自言:“君以我乐山林耶?我非忘世爱陇亩。衙门晨入酉始出,力不能支空叹愀。”明世宗嘉靖年间,曾献《九庙颂》和《华阳求嗣斋仪》。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八十九岁。
伍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新化人,字良臣,号文峰。性沉毅,有学识,廉介不苟。弘治二年举人,授河南府通判,迁赣州府同知,擢思南知府。思南为黔西极边,民俗鄙悍,佐至率民辟丛莽,纵火驱虎,劝农桑,教纴织,修学校,一郡大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六三
王文钦,字宗尧,号笔峰。保昌(今广东南雄)人。明孝宗弘治二年(一四八九)举人,六赴会试不第。授浙江松阳知县,以忤上官罢归。家居三十馀年,以诗文自娱。年九十卒。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〇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9—1516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时周,号梅峰。十八岁作《省克录》,谓颜渊克己与曾参日省,乃为学之法。弘治八年进士。奉使广东,受业陈献章之门,闻主静之学,乃作《静思录》。寻授吉安府推官。入为监察御史,袍服朴陋,骑一疲马。以母老终养。又有《孝廉集》。
从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安陆人,字云峰。成化元年举人。授麻哈州知州。居官五年,使民渐习汉俗。擢怀庆知府。正德初以不赂刘瑾,辞归。卒年九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2—1538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仁,号九峰道人,徙居金陵。十四岁成诸生。督学御史见其文,称奇才。然任放不谐俗,竟遭诬黜落。武宗南巡,召见行宫,命扈从至京,将授以官,会武宗卒,竟还。霖博学工文,精解音律,善填词,能自度曲。工书精篆。善画山水、花卉、松竹、蕉石。筑快园于城东,广数十亩,极游观声使之乐,人称快园叟。或因其美须髯,呼为髯仙。有《快园诗文集》、《丽藻堂文集》。《中原音韵注释》、《北行稿》、《皖游录》等。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用济,金溪人。成化间为嘉兴府。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二
霖字子仁,吴人,徙南京。补诸生,坐事削籍。武宗南狩召见,欲官之,固辞,赐飞鱼报,扈从还京后归里。有《丽藻堂稿》。 《金陵琐事》:徐霖少年数游狭斜,所填南北词,大有才情,语语入律。吴中文徵冲题书寄有句云:「乐府新传桃叶渡,彩毫遍写薛涛笺。」寅宾录也。武宗南狩,伶人臧贤蔫之于上,召命禁直。霖作持纪之云:「封禅无书何献纳,《清平》有调幸遭逢。」及放归,作诗云:「放归吾顾遂,计日便还乡。免上乞骸疏,将求辟彀方。无心判恩怨,有道管行藏。耿耿思君念,他生亦不忘。」 《帝里明代人物略》:九峰徐子仁豪爽迭宕,开快园武定桥东,中有翠筱清涟,芳林幽砌,台曰「振衣」,刻名公题咏,下有俪藻堂,乔伯岩书「晚静阁」,文衡山书「风流旷达」,一时豪卖悉礼下之。武宗南狩,幸其晚静阁,钓鱼得金鲤,又失足落池中。今圆有宸章堂、浴龙池,纪其实也。 《艺苑卮言》:徐霖好堆墨书,神采烂然。 《名山藏》:子仁篆登神品,真行皆人精妙,碑板书师颜、柳,题榜大书师詹孟举,并绝海内。武宗两幸其宅。子仁故长髯,武宗手剪之以为拂子,因自号髯翁。 《画史会要》:徐髯仙虽不以丹青名,所画松竹花草蕉石,皆精雅可爱。《无声诗史》:子仁工词翰,旁及书,并山水花卉,无不臻妙。
杨玮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玮(1462年—?),字伯玉,号玉峰,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匠籍。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应天府乡试第十七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联捷丙辰科会试第二百九十名,三甲第一百三十五名进士。历官光禄寺丞,正德二年(1507年)闰正月被调外任,遂调为山西隰州同知,累升南京工部署郎中,六年九月升广西布政司左参议,十年二月升四川按察司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3—1546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徙吴县,字懋尚,号玉峰。弘治九年进士,孝宗喜其姓名,擢为第一,授修撰。累迁礼部侍郎。大礼议起,群臣跪伏左顺门。希周请阁臣勿坐视,亦与群臣伏阙请愿。世宗怒,严旨谯责。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乞休归。林居三十年,不复起。
维基
朱希周(1473年—1557年),字懋忠,号玉峰。直隶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弘治丙辰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希周生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弘治九年(1496年)成丙辰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传闻因明孝宗喜其名字,列为第一,授修撰,进侍讲,充经筵讲官。参修《大明会典》。嘉靖初年(1522年)官礼部右侍郎。在大礼议中反对世宗。次年,迁任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年)两京官员考核,南京六科无人去职。桂萼在大礼议中即与朱希周不和,便借机弹劾他庇护下属。朱希周无奈,称病乞休,家居三十年,虽然屡获推荐,终于不得复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卒,赠太子太保。按例,词臣出身者谥“文”,但与朱希周父亲朱文名字冲突。朱希周临终时特意嘱咐诸子,如果蒙朝廷赐谥,请勿犯家讳。于是朝廷避免“文”字,特谥恭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3—1545 【介绍】: 明山东掖县人,字维之,号鳌峰逸叟。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初授检讨,进修撰,充经筵讲官。正德中累迁礼部尚书,入预机务。嘉靖初以大礼议忤旨,辞归。有《密勿稿》、《归田杂识》、《鳌峰类稿》。
明诗纪事·丙签·卷九
纪字维之,掖人。成化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历修撰、侍读、谕德、侍讲学士,进学士,擢户部侍郎,改礼部,再改吏部。拜礼部尚书,典诰敕,掌詹事府,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大学士,进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再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乞致仕。追论议礼夺官,以恩韶叙复。赠太保,谥文简。有《鳌峰类稿》二十四卷。 田按:谢文正致仕复起,以杨文襄不为之下而归。费文宪复起,毛文简有《推让名次疏》云:「臣加少保偶在宏先,佥议谓臣列衔立班宜居其上。窃惟宏加秩虽在臣后,而宏入阁则在臣先,宏学识才猷过臣甚远,恐不可概以爵钧论也。」庶几可以愧躐进者。小诗亦有清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廷实,号西峰。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选诚实之民教以律令,取代猾吏。正德初迁顺天府丞。刘瑾恶之,下狱除名。瑾死,复职。迁佥都御史。世宗即位,以工部侍郎掌部事,裁革内府费用巨万。进尚书,值帝初政,锐意厘剔,每有营建,削减经费颇多。后论执不止,诸权幸嫉之者众,帝亦疏璜,遂乞致仁。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谥庄靖。
维基
赵璜(1463年—1532年),字廷实,号西峰,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赵璜从小随父在外为官,曾坠江而不死。长大后,曾拾金不昧,物归原主。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兵部主事,历任兵部员外郎,出任济南府知府,为政廉明,政绩卓出。正德初年,升任顺天府丞,因刘瑾所恶,受巡抚朱钦之事连坐而下诏狱除名。刘瑾被诛,复官,晋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调任山东巡抚,平定曲阜盗乱等。升任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赈济顺天府等地饥荒。明世宗即位后,进工部左侍郎,掌管部事,随即升工部尚书。在任期间减少皇宫以及各地营造与工程。因为奸臣弹劾,而与秦金一同致仕。嘉靖十一年(1532年),恢复官职,未上任而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8 【介绍】: 明广东博罗人,字广汉。成化二十三年进士。除建阳知县,筑城郭,建朱熹诸贤祠。累擢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所部水军,请停织造。寻加至户部右侍郎。
全粤诗·卷一六二
张津(一四六四—一五一八),字广汉,号罗峰。博罗人。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一四八七)进士。初授建阳知县。忧归,补大冶,徵授御史。孝宗弘治十四年(一五〇一),忤旨下狱,寻得释。武宗正德初,巡按广西,出为泉州知府。以不附刘瑾,削籍为民。瑾败,起任宁波知府,迁山东左参政,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进右副都御史,巡按应天诸府。官至户部右侍郎。卒,赠南京户部尚书。《明史》卷一八六、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〇有传。
维基
张津(?—1518年),字广汉,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惠州府博罗县(今广东省博罗县)人,明朝户部侍郎。广东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授建阳县知县。升监察御史。弘治十四年,吏部尚书职位缺,廷臣推马文升、闵圭,而张津与同官文森、曾大有请用致仕尚书周经、两广总督刘大夏等,忤逆旨意而下诏狱。后言官论救得以释放。明武宗继位后,巡按广西,弹劾总镇中官韦经擅移官帑。之后出任泉州府知府。刘瑾被诛后,起用为宁波府知府、升山东左参政、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之后晋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府等地。后加户部右侍郎,仍巡抚应天。死后,赠南京户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有《熊峰集》、《恒阳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邦彦,槁城人。成化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掌翰林院礼部尚书,转吏部,入直文渊阁,进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赠太保,谥文隐,更谥文介。有恒阳集。
维基
石宝(1464年—1528年),字邦彦,号熊峰,直隶藁城县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顺天府乡试第三名(亚元)。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数次称病居家,直到弘治末年才升任修撰。正德改元,提拔为南京侍读学士,历任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祭酒,迁南京吏部右侍郎,改礼部,进左侍郎。上疏力谏武宗前往宣府,不报。改掌翰林院事。正德十六年(1521年)拜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世宗即位,石宝取代王琼,任吏部尚书。其为人刚直方正,谢绝请托,引起内阁杨廷和不快。仅仅两个月即卸任,重掌詹事府。嘉靖元年(1522年),奉旨祭祀阙里及泰山。事竣还家,多次请求致仕,言官因其德高望重,纷纷上书请留,于是仍然起用。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任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大礼议”爆发后,廷臣伏阙抗争,石宝和毛纪都参与相助,无济于事,后终因直言敢谏去职。历加太子太保,直至少保。嘉靖七年(1528年)冬卒,谥文隐。隆庆初年,改谥文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