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2 【介绍】: 宋高密人,徙居潍州北海,字叔厚,一字处厚。徽宗政和八年进士。自幼聪颖,十岁能为邑人作墓铭。调淄县主簿,为太学正,迁博士,摄给事中。高宗南渡,授中书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学士。所撰诏命数百,文简意明。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适金人入侵,督缮城郭,厉甲兵,用心劳苦。后退居台州。平生廉俭寡欲,潜心辞章,洞晓音律。有《北海集》。
全宋诗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属山东)人,后徙北海(今山东潍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召为太学正,迁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权给事中,拜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四年,除试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未几出知漳州(同上书卷三三、三八)。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上书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学士,进兼侍读、兼史馆修撰,寻出知绍兴府(同上书卷七五、七八)。五年,罢,退居台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其中诗一卷),另《兵筹类要》十卷,附录三卷。《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綦崇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所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称北海先生,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县)人。幼聪颖,入太学。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调淄县主簿,改太学正,迁博士、秘书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书工部员外郎,寻为起居郎,摄给事中。三年,拜中书舍人。明年,兼权直学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移明州。绍兴二年,复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学士院,俄除翰林学士。后又兼侍读、史馆修撰。四年,换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期年丐闲,三任观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礼工文辞,气格天然浑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明白洞达,为世称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筹类要》十卷(存)。见《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戴衍,字崇礼,号约庵,兖州(今属山东)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常熟县。迁提辖左藏库。寻为屯田员外郎,视师江淮,于高邮遇元兵死难。事见清康熙《常熟县志》卷七。
全宋文·卷六二六五
戴衍,初字景杜,从吕祖谦学,乾道五年祖谦为更字在伯。后曾知舒州宿松县。见《东莱集》卷六,《东莱别集》卷一○,《诚斋集》卷三九。
陈崇礼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景定五年(1264)任吏部侍郎。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赵崇礼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宁国府泾县人,字溪叔。能诗文,七岁工书,深入二王,善画兰。有《文燕斋遗稿》。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四
赵崇礼,字溪叔,泾县人。
叶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2 【介绍】: 明淮安府山阳人,字崇礼。天顺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升郎中,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官至刑部左侍郎。
维基
叶贽(1439年—1512年),字崇礼,直隶淮安山阳县人。叶淇从子。应天府乡试第二十五名,天顺八年(1464年),登甲申科会试第五名,三甲136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刑部员外郎、郎中,其为官谨慎不冤。后出任嘉兴府知府、改台州府知府、广信府知府,均以操履清谨闻。弘治六年(1493年)三月升四川布政司左参政,十年二月升江西右布政使,十一年十月进本司左布政,十三年九月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处理官员贪污、清理弊案甚多。十五年丁父忧,服阕,十八年三月复除原职,十二月转为南京工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改任刑部右侍郎,二年闰正月升左侍郎,四月因年老致仕。居家足迹不至公府,举乡饮大宾亦不赴。正德七年(1512年)卒,朝廷按例赐祭葬。
俞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俞敦,字崇礼,直隶扬州卫人,官籍。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六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二百八十二名,登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三名进士。
冉崇礼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冉崇礼(1500年—1580年),字季周,又字嘉甫,号村南,河南开封府中牟县人,军籍。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河南乡试第六十四名举人,十一年(1532年)中式壬辰科会试第二百八十九名,三甲第一百九十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浙江西安县知县,十六年(1537年)四月选授试御史,清理山东戎政,因祖母去世丁忧归乡,继丁父忧,服阕,复除原职,巡按四川,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因处决重囚不等候圣旨,被调南京别衙门用,改南京大理寺评事,转寺正,升湖广按察司佥事,居五年,升陕西左参议,不久告病归。万历八年卒(1580年),享年八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宁阳人,字彬卿,别号节庵。万历十四年进士。知蒲县,擢御史,巡按两淮盐政。李廷机拜相,台省九列皆具保疏,崇礼独不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有政声。卒谥定襄。
维基
吴崇礼(1552年—1626年),字彬卿,又字体严,号节庵,山东兖州府宁阳县人,军籍,万历丙戌进士。吴崇礼家在宁阳县城西街吴家巷(今宁阳县城西街西南巷)。其貌不扬,然少颖悟。己卯科山东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登丙戌科会试二百四十名,三甲第一百二十四名进士。通政司观政,授山西蒲城县知县,调临晋县。二十年十月升福建道监察御史,二十二年巡按江北淮扬兼巡两淮盐政。二十三年凤阳淮安等处四十五州县大水,上报赈灾。二十四年二月巡按陕西,三十一年改巡按浙江,三十三年九月奉敕巡视两关,三十五年七月升大理寺添注右寺丞,三十九年八月升右少卿。万历四十年(1612年)二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边备,巡抚顺天地方。四十二年九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六年考满,四十六年闰四月升右都御史,仍兼兵部右侍郎、总督如故,五月带管宣府巡抚,四十七年秋丁忧去职。天启五年(1625年),累迁至兵部尚书。因与魏忠贤党不和,改南京刑部尚书。天启六年(1626年)卒。
《漢語大詞典》:崇礼(崇禮)
(1).尊崇礼仪。礼记·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孔颖达 疏:“尊崇三百三千之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暨 武帝 崇礼,始立乐府。”
(2).尊敬而以礼相待。后汉书·江革传:“再迁司空长史, 肃宗 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北齐书·万俟洛传:“ 高祖 以其父 普 尊老,特崇礼之。”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宠礼》:“ 宋代 之君,崇礼儒臣,过於 汉 唐 。”
《漢語大詞典》:尊礼(尊禮)
(1).尊崇礼法。礼记·表记:“ 周 人尊礼尚施。” 孔颖达 疏:“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宋史·道学传一·张载:“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
(2).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 韦昭 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 俞樾 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
(3).敬重而厚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燕 , 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 碣石宫 ,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北史·张彫武传:“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与侍书 张景仁 并被尊礼,同入 华元殿 ,共读春秋。”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宠遇:“ 太祖 尊礼 刘基 ,尝称老先生而不名。”
《漢語大詞典》:敦礼(敦禮)
尊崇礼教。孔丛子·陈士义:“当今所急者,在修仁尚义,崇德敦礼。”后汉书·朱穆传:“得小心忠篤敦礼之士,将军与之俱入。”
《漢語大詞典》:隆礼(隆禮)
(1).尊崇礼法。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郑玄 注:“隆礼,谓盛行礼也。” 孔颖达 疏:“隆,盛也……若君子能隆盛行礼,则可谓有道之士也;反此,则为无知之民。”荀子·议兵:“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章炳麟 《检论·订孔下》:“ 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县羣众。”
(2).以隆重的礼节相待。《英烈传》第四一回:“那 元顺帝 便敕他镇守 汀州 ,十分隆礼他。”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 唐公 雅善余诗,是以见客甚隆礼焉。”
《国语辞典》:礼义之邦(礼义之邦)  拼音:lǐ yì zhī bāng
崇礼尚义的国家。唐・刘禹锡〈为裴相公贺册鲁王表〉:「既示之以君亲之道,又锡之以礼义之邦。寰海闻风,室家相庆。」明・归有光〈祈雨文〉:「迩者人心不古,吏道多端,遂以礼义之邦,化为夷鬼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