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崖 → 厓崖”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672,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崖断
重崖
雪崖
崖根
东崖
霜崖
琼崖
崖壑
崖异
崖裂
崖门
摩厓
松崖
半崖
无崖
《骈字类编》:崖断(崖断)
唐 杜甫 九成宫 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
《漢語大詞典》:重崖
重迭的山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一入大路,遂举步甚艰。所称 蜀 道,不在重崖,而在康庄。”
分類:重迭山崖
《骈字类编》:雪崖
唐 张乔 谷口作 巴客青冥过岭尘,雪崖交映一川春。
《骈字类编》:崖根
虞集东皋赋见岑隅下
《漢語大詞典》:东崖(東崖)
(1).东海之滨。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 。” 颜师古 注:“东崖谓东海之边也。” 晋 陶潜 《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2).崖名。在佛教圣地 九华山 。原名 东峰 ,在 化成寺 东。相传 新罗国 僧 金乔觉 初至时即栖其下。 明 代哲学家 王守仁 于 正德 十五年第二次遁迹 九华 ,为瞒过锦衣卫特务盯梢,学 金地藏 苦修功夫,在 东崖 岩头晏坐终日,躲过了权宦 刘瑾 对他的政治迫害。后称此处为“东崖晏坐”,乃 九华 十景之一。
《漢語大詞典》:霜崖
(1).峻峭的山崖。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霜崖灭土膏,金涧侧泉脉。”
(2).盖上白雪的山崖。《南史·张充传》:“介然之志,峭耸霜崖;确乎之情,峯横海岸。”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霜崖縞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原注:“时 梁园 三尺雪,在 清泠池 作。”
《漢語大詞典》:琼崖(瓊崖)
(1).即 海南岛 。常指迁谪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公在 闽 閫日,尝书桃符云:‘平生要识 琼崖 面,到此当坚铁石心。’” 元 《沁园春·归田作》词:“看做官来,只似儿时,掷选官图。如 琼崖 儋岸 ,浑么便去;翰林给舍,喝采曾除。” 郭沫若 《回京途中》诗之二:“游罢 琼崖 来 武汉 ,域中无处不新奇。”
(2).秀美的山崖。 唐 虞世南 《狮子赋》:“翠岭万重,琼崖千仞。”
《漢語大詞典》:崖壑
高崖深谷。指隐者所居之处。新唐书·隐逸传序:“虽然,各保其素,非託默于语,足崖壑而志城闕也。”
《國語辭典》:崖异(崖異)  拼音:yá yì
高立山岸。表示异于众人。《庄子。天地》:「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吕祖谦传》:「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
《骈字类编》:崖裂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漢語大詞典》:崖门(崖門)
见“ 崖山 ”。
《國語辭典》:崖山  拼音:yá shān
地名。位于广东省新会县南海中,南宋迫于元军,陆秀夫负帝炳投海于此。也作「厓门山」、「厓山」。
分類:门山广东
《漢語大詞典》:摩厓
见“ 摩崖 ”。
《國語辭典》:摩崖  拼音:mó yá
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碑文、经文、佛像、诗赋等。因崖壁凹凸不平,所刻文字无法整齐统一,反而形成雄伟豪放的独特风格。由于崖壁粗糙,经年暴露于外,受风雨侵蚀,所以今所见的摩崖书笔致多圆劲浑厚而少方峻,如〈汉石门颂〉、〈唐舜庙碑〉便是。
《分类字锦》:松崖
王勃观佛迹寺诗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俨皓彭坚同时寓居蜀城三人善画人物佛一作促趾一作迹像天王罗汉鬼神宣宗皇帝再兴佛寺三
分类:
《骈字类编》:半崖
唐 元结 招陶别驾家阳华作 半崖盘石径,高亭临极巅。
金 赵秉文 渔阳道中 夜半峰头听鸣鹿,半崖松子落阶前。
《漢語大詞典》:无崖(無崖)
见“ 无涯 ”。
《國語辭典》:无涯(無涯)  拼音:wú yá
无穷尽。如:「学海无涯,唯勤是岸。」唐。唐彦谦 中秋夜玩月诗:「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