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焦烂(焦爛)
(1).烧焦而糜烂。法苑珠林卷三四:“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於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公 ﹞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2).形容残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从此中原竟焦烂,坐见荆棘埋铜驼。”
(3).崩溃灭亡。南史·陈伯之传:“北虏僭号中原,多歷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一本作“燋烂。”
(4).犹言焦头烂额。喻处境窘迫、狼狈。法苑珠林卷九十:“迷徒障重,弃三车而弗御;漂沦苦海,任焦烂而不疲。”
《漢語大詞典》:颓堕(頽墮)
谓精神颓废衰惫。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於书得无象之然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为政而至於不为民信,则号令日轻,纪纲日弛,赏不足劝,而罚不可惩,委靡頽堕,无事不能立矣。” 清 黄宗羲 《万贞一诗序》:“彼以为温柔敦厚之诗教,必委蛇頽堕。”
颓败崩溃。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徧询 谢茂秦 葬处,得之南门外二十里,见小冢頽堕荒草中,为赋诗弔之。”参见“ 頽隳 ”。
《漢語大詞典》:颓隳
败坏。 宋 苏辙 《题南都留守妙峰亭》诗:“清冷久沮洳,文雅空頽隳。” 明 王廷相 《雅述下》:“幸君臣政化清平,无衅而起,但稍有頽隳,以侵纪纲。” 严复 《原强》:“今也彼亦以其法与吾法遇,而吾法乃頽隳蠹朽瞠乎其后也。”一本作“穨堕”。
分類:败坏
《漢語大詞典》:内溃(内潰)
(1).犹内乱。汉书·王莽传下:“ 刘歆 、 王涉 皆自杀。 莽 以二人骨肉旧臣,恶其内溃,故隐其诛。”后汉书·隗嚣传:“大司马 董忠 、国师 刘歆 、卫将军 王涉 ,皆结谋内溃。”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曩者 汉 室内溃,四海圯裂。”
(2).指内部崩溃。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一方面争取时间加强抗战力量,同时促进和等候国际形势的变动和敌人的内溃,以便举行战略反攻,驱逐 日 寇出 中国 。”
《國語辭典》:蚁溃(蟻潰)  拼音:yǐ kuì
像蚁群一样奔逃溃散。唐。柳宗元〈剑门铭。序〉:「蚁溃鼠骇,险无以固。」
《漢語大詞典》:蚁穴溃堤(蟻穴潰堤)
比喻因细微不慎而酿成大祸。语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螻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贺相国》:“天下事皆起於微,成为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蚁穴溃堤。”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 马达加斯加 以挑水起衅而国灭, 安南 以争道致命而社墟。蚁穴溃堤,衅不在大。”亦作“ 蚁穴坏堤 ”。 清 钱谦益 《向言下》之五:“蛇螫断腕,蚁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叹者也。”
《漢語大詞典》:鱼溃(魚潰)
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后汉书·刘陶传:“诚恐卒有役夫穷匹,起於板筑之閒,投斤攘臂,登高远呼,使愁怨之民,嚮应云合,八方分崩,中夏鱼溃。” 李贤 注:“溃,烂也。”宋书·谢晦传:“置军则鱼溃,婴城则鸟散。” 南朝 梁武帝 《与萧宝夤书》:“重围累日,一鼓鱼溃。”参见“ 鱼溃鸟散 ”。
分類:腐烂崩溃
《國語辭典》:鱼溃鸟散(魚潰鳥散)  拼音:yú kuì niǎo sàn
如群聚鱼鸟般溃散逃离。形容人因受惊扰而纷纷走避奔窜。《隋书。卷四八。杨素传》:「兵刃暂交,鱼溃鸟散,僵尸蔽野,积甲若山。」也作「鱼惊鸟散」。
《漢語大詞典》:毁巢
喻王室崩溃覆灭。旧唐书·太宗纪下:“当 神尧 任谗之年, 建成 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髮,方惧‘毁巢’之祸,寧虞‘尺布’之謡?”参见“ 毁室 ”。
《漢語大詞典》:毁室
语本《诗·豳风·鸱鸮》:“鴟鴞鴟鴞,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后以“毁室”喻国家残破。旧唐书·哀帝纪:“虽萧屏之臣扼腕,巖廊之辅痛心,空衔毁室之悲,寧救丧邦之祸?”
分類:国家残破
《漢語大詞典》:溃溢(潰溢)
(1).离散外流。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旧题 老子 《养生要诀》:“多愁则头面燋枯,多好则气智溃溢。”
(2).堤防崩溃,洪水泛滥。《汉书·沟洫志》引 汉 谷永 《塞河议》:“ 河 ,中国之经瀆,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絶,今溃溢横流,漂没陵阜,异之大者也。”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洪 河 溃溢,滔天横鶩。”清史稿·怡贤亲王允祥传:“ 沧 景 以下,春多浅阻,伏秋暴涨,不免溃溢。”
《漢語大詞典》:破溃(破潰)
破裂崩溃;破亡溃败。吕氏春秋·决胜:“勇则能决断,能决断则能若雷电飘风暴雨,能若崩山破溃,别辨霣坠,若鷙鸟之击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虏其众”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晔 《献帝起居注》:“輒勒兵马,与战 官渡 ,乘圣朝之威,得斩 绍 大将 淳于琼 等八人首,遂大破溃。”
《漢語大詞典》:隙坏(隙壞)
由一个小孔而渐渐至于崩溃。《左传·昭公元年》:“人之有墙,以蔽恶也;墙之隙坏,谁之咎也?” 杨伯峻 注:“隙,裂缝。《商君书·修权篇》‘隙大而墙坏’,《淮南子·人间训》‘墙之坏也於隙’,皆此意也。”
《漢語大詞典》:溃遁(潰遁)
崩溃遁逃。 杨赓 《论湘北战事》:“敌军已入 长沙 外围,而徒以不能与 赣 北敌军呼应,遂至全线仓促溃遁。”
分類:崩溃遁逃
《漢語大詞典》:崩毁
崩溃灭亡。 骆宾基 《父女俩》:“这些妇女大部分是妇救会的积极分子,在解放不久随着地主阶级的崩毁开始出现的。”
《漢語大詞典》:瓦散
犹瓦解。谓崩溃,破败。魏书·杨播传:“若使 长安 不守,大军自然瓦散。” 清 恽敬 《上座主戴莲士书》:“终至名位后人,事业瓦散。”
《漢語大詞典》:消溃(消潰)
消散,崩溃。《宋书·索虏传》:“向义之徒,必应响赴,若中州震动, 黄河 以南,自当消溃。”
分類:消散崩溃
《漢語大詞典》:崩荡(崩盪)
亦作“ 崩盪 ”。 崩溃动荡。 唐 元结 《乱风诗·至伤序》:“古有伤王,以崩盪之餘,无恶不为也。”新唐书·诸夷蕃将传·冯盎:“ 隋 季崩荡,海内震骚, 唐 虽应运,而风教未孚, 岭 越 无所係属。” 清 李沂 《扬州参将李铁脸歌》:“神州大势渐崩荡,谁把赤心报君上。”
分類:崩溃动荡
《漢語大詞典》:摧决(摧決)
(1).扣断扳指。决,骨制品。射者用以钩弦之器,即扳指。喻勇猛。 汉 陈琳《武军赋》:“当锋摧决,贯遐洞坚。” 南朝 宋 袁淑 《御虏议》:“重币甘辞,招摧决之将。”
(2).毁坏,崩溃。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而滉柱一空,石隄为洪涛所激,岁岁摧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