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尉古真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拓跋圭在贺兰部,贺染干遣人刺之,古真密以驰告。染干疑古真泄其谋而执拷之,以两车轴押其头,伤一目,不服,免之。后屡从征战,降贺兰、纥突邻、纥奚三部落及河以南各部,又从平中原,以功赐爵束州侯。明元帝时为鸿飞将军。卒于定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7—471 【介绍】: 南朝宋吴兴临安人。本名喜公,明帝减为喜。初为领军府白衣吏。随沈庆之征蛮,迁河东太守。明帝即位初,四方反叛,假建武将军,领兵东讨大捷,封竟陵县侯。后改封东兴县侯。值明帝病,疑其将来不能事幼主,乃赐死。
全宋文·卷五十
喜,吴兴临安人,本名喜公,明帝减为喜。元嘉中为主书令史,进主图令史。孝建中擢诸王学官令、左右尚方令、河东太守、殿中御史。泰始初假建武将军,迁步兵校尉,封竟陵县侯,迁辅国将军、寻阳太守,再迁前军将军,改封东兴县侯、除交州刺史。不行,又除右军将军淮陵太守,假辅师将军兼太子右卫率,转骁骑将军兼左卫将军,加都督豫州诸军事,假冠军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7 【介绍】: 北魏范阳人,字元盛,小名真奴。为太武帝所知,除中书助教博士,入授太子经。文成帝即位,迁仪曹尚书,赐爵扶风公,历相州刺史。以治为诸州最,加赐衣服。骄矜自得,多方受纳。献文帝死,迁司空,进爵范阳公,出为侍中、镇南大将军、徐州刺史。冯太后临朝,忿诉。䜣心腹范𢶏希旨告发诉外叛,杀之。
全后魏文·卷二十九
䜣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阳人。太武时,入都为中书学生,除中书助教博士。文成即位,迁仪曹尚书,领中秘书,赐爵扶风公,加安东将军。出为安南将军、相州刺史。献文时,以贼罪免,复为太仓尚书,摄南部,兼典选举。孝明即位,迁司空,进爵范阳公、侍中、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太和元年坐罪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8—500 【介绍】: 北魏河东闻喜人。仕南齐明帝为徐州刺史,徙豫州刺史、屯寿阳。明帝死,东昏侯宝卷立,欲迁以为南兖州刺史,叔业不愿。宝卷乃疑其有异。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叔业遣子奉表以寿阳降魏,拜为散骑常侍、征南将军、豫州刺史,封兰陵郡公。
全齐文·卷二十一
叔业,河东闻喜人。宋元徽末为羽林监。高帝为骠骑,引为参军,及受禅,除屯骑校尉、宁朔将军,永明中,累迁广平扶风太守、晋熙王冠军司马,延兴初加宁朔将军,建武中封武昌县伯、持节、冠军将军、徐州刺史,徙辅国将军、豫州刺史。东昏侯即位,徙南兖州刺史,进冠军将军。惧诛,降于魏,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5—471 【介绍】: 南朝宋宗室。彭城人。文帝第十三子。封山阳王。宋明帝即位,改封晋平王、荆州刺史。素无才能,好财色,州中百姓不复堪命。明帝恐其难制,欲方便除之,留之都中。泰始七年,明帝猎于岩山,命休祐射一雉,趁时遣诸壮士杀之。
全宋文·卷十四
休祐,文帝第十三子,孝建三年封山阳王,大明中为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迁征虏将军、湘州刺史,入为秘书监,领右军将军,迁侍中。又迁左中郎将都官尚书,又为秘书监,领骁骑将军,出为右将军豫州刺史。景和初进号镇西大将军,仍迁散骑常侍,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定乱,以为骠骑大将军、荆州刺史,历江州、南豫州、豫州刺史,复徙荆州刺史。泰始四年改封晋平王,寻征为南徐州刺史,加侍中。七年,遣寿寂之等拉杀之,追赠司空,谥曰刺王,寻追免为庶人。
州韶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汝南人,字伯和。筑室湖熟之方山,隐居不仕。征为员外散骑侍郎、北行参军,均不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8—537 【介绍】: 北魏赵郡平棘人,字徽伯。李秀林子。初除汝南王悦常侍。孝明帝孝昌中为定州镇军长史,带博陵太守。杜洛周起事,裔引入州城,受封定州王。洛周遇害,裔复事葛荣。后为尔朱荣所擒,荣死得免。东魏孝静帝时官至陕州刺史。西魏宇文泰攻东魏,为泰所杀。
陆恭之 朝代:东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 【介绍】: 东魏代人,字季顺。陆炜弟。北魏时,为侍御史、著作佐郎。孝庄帝建义初,除中书侍郎,封殷州刺史。节闵帝初,拜廷尉卿。所历有声绩,后坐事免。东魏孝静帝初,复官本任,出为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
高永乐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宗室。高欢从祖兄子。北魏孝武帝太昌初,封阳州公。累迁北豫州刺史。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东魏与西魏军战于河阴,司徒高昂失利退,永乐守河阳南城,不开门纳昂,昂遂为西魏军擒杀。永乐被高欢杖二百,免官。后起为济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 【介绍】: 隋唐时襄州襄阳人,寓居京兆云阳,字子延。性刚愎不仁,勇攻战。善用槊。隋大业中以战功补虎贲中郎将,驻守涿郡。大业十二年起兵,取柳城、怀远等地,自称幽州总管。唐高祖武德元年归唐,赐姓李,封燕郡王。助唐败刘黑闼,任天节将军,镇守泾州。太宗贞观元年率兵反唐,入据幽州,后败逃至乌氏为左右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常州义兴人。初仕隋为鹰扬郎将。江都乱,与州民据城拒敌。唐高祖武德初,以地归唐,授东武州刺史。平辅公祏有功,封临汾侯、终泉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6—708 【介绍】: 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必简。高宗咸亨元年进士。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历迁隰城尉、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时,累擢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岭外。寻召授国子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年六十余。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5?—708 字必简。排行五。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父迁居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高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其后任隰城尉,累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周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审言子杜并年方十六,刺杀季重,当即杜并亦被杀。武后闻此,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俄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兄弟,为中宗流放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708)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考》对其生平事迹多所考證。审言为杜甫祖父,杜甫诗法深受其影响。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对近体诗之形成颇有贡献。审言今存诗43首,仅两首古体,五律、五排、七律、七绝诸体有佳作,其中五律尤为量多质高,庄严典丽。有宋本《杜审言集》1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杜审言(648?—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类),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授隰城尉,迁江阴尉,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寻免归,武则天召见,拜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部。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流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审言善五言诗,工书翰,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有《杜审言集》十卷,已佚。今《杜审言诗集》三卷乃后人所辑。《全唐诗》编诗一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学士高才命世,凌轹同等,律调琅然,极其华茂。然其心灵流畅,不烦构结,而自出雅致。旷代高之,以为家祖。少陵雄生后代,威凤之丸,不离苞素者也。《守岁》篇云:“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庭灯烛上薰天”,气色高华,罕得其比。
《艺苑卮言》
杜审言华藻整栗,小让沈、宋,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白是中兴之祖,宜其矜率乃尔。
艺圃撷馀
杜必简性好矜诞,至欲“衙官屈、宋”。然诗自佳,华于子昂,质丁沈、宋,一代作家也。乃有杜陵鬯其家风,盛哉!
诗薮
初唐无七言,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五言则“行止皆无地”、“独有宦游人”,排律则“六位乾坤动”、“北地寒应苦”,七言则“季冬除夜”、“毗陵震泽”,皆极高华雄整。少陵继起,百代模楷,有自来矣。
诗镜总论
杜审言浑厚有馀。
唐诗归
钟云:初唐诗至必简,整矣,畅矣。吾尤畏其少。古人作诗不肯多,意其不善。又云:必简数诗,开诗家齐整平密一派门户,在初唐实亦创作。
《诗源辨体》
杜审言五言律体巳成,所未成者,长短两篇而已。今观沈、宋集中,亦尚有四、五篇未成者。然则五言律体实成于杜、沈、宋,而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审言较沈、宋复称俊逸,而体自整栗,语自雄丽,其气象风格自在,亦是律诗正宗。
《唐诗绪笺》
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人对属矣。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初唐惟杜审言创造工致,最为可法。
《唐律消夏录》
必简诗用意深老,措辞缜密,虽极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虚设。其于射洪,犹班之于史也。后来尽得其法者,唯文孙工部一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杜必简散朗轩豁,其用笔如风发漪生,有遇方成圭、遇圆成璧之妙。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林下食芋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此僻涩苦寒之对剂也。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观。
石洲诗话
杜必简于初唐流丽中,别具沉挚,此家学所有启也。
三唐诗品
承流散藻,词非一骨,间有六代遗音,而律诗清柔,无复陈隋健响,于初唐最为晚派。自诞“衙官屈宋”,殊太过情。乃如“云霞出海”、“草绿长门”,亦自独辟生蹊,发为孤秀,以罕见长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绍】: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擢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吕科登第,授左拾遗,迁左补阙。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称贤相。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卒谥文献。有文名,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有《曲江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为著名贤相。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在州以文史自娱,不戚戚于怀。二十八年病卒。年63岁(两《唐书》本传均作68岁,误)。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年于韶关发现之《张九龄墓志铭》。九龄工诗能文,文长于碑志,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与陈子昂诗齐名。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唐初五言古,犹沿六朝绮靡之习,唯陈子昂、张九龄直接汉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复古之功大矣。”至其古近体写景抒情诸作,清淡和雅,兴象玲珑,前人以为实开王、孟、储、韦一派。《诗薮》内编卷二云:“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20卷。《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全粤诗·卷七
张九龄(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元年(七〇七)进士,始授校书郎。又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迁左拾遗,调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以才鉴为宰相张说所亲重,进中书舍人。玄宗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张说罢官,改九龄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养母,请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以拟奏章称旨,诏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二十一年冬,晋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固辞,不许。次年,迁中书令,知院事。为李林甫所忌,又以谏阻进用张守圭、牛仙客而遭潜构,罢为尚书右丞相,寻再贬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追赠荆州大都督,谥“文献”。有《曲江集》二十卷。事见徐浩撰碑铭。《旧唐书》卷九九、《新唐书》卷一二六有传。
唐诗汇评
张九龄(673-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长安二年(702)擢进士第,又连登材堪经邦及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玄宗开元十一年,累迁至中书舍人。寻出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召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兴县伯。因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眨荆州长史。卒,谥文献。九龄为开元贤相之一,其诗词采富艳,而情致深婉。有《曲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开元十一年拜中书舍人内供奉。封曲江男。二十一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累封始兴县伯。左迁荆州大都督长史。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建中元年加赠司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占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子古之平调曲也。自馀诸子、驰志高雅,则峭径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虽与初唐作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
唐音癸签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
《唐诗观澜集》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
《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坚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
石洲诗话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
昭昧詹言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
白华山人诗说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诗如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天工言化,其庶几乎?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非条伤干。至如汉上游女,遥襭古馨,清江白云,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
释慧沼 朝代:武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夙业翻传。始依三藏奘师于大慈恩寺。后从大乘基师及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于崇福寺。选充證义员。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慧沼。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警慧始预青衿。依于庠序诵习该通。入法修身不违戒范。乃被时谚沼阇梨焉。次攻坚于经论善达翻传。自奘三藏到京。恒窥壸奥。后亲大乘基师更加精博。及菩提流志于崇福寺译大宝积经。沼预其选充證义。新罗胜庄法师执笔。沙门大愿尘外皆一时英秀当代象龙。于时武平一充使。卢藏用陆景初总预斯场。中书侍郎崔湜因行香至翻经院。叹曰。清流尽在此矣。岂应见隔。因奏请乞同润色新经。初沼證义于义净译场。多所刊正。讹言舛义。悉从指定无敢踰制后著诸疏义。号淄州沼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韩思复子。历迁左拾遗、荆州刺史。喜识拔后进,士人咸归重之。李白尝与书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玄宗开元中,为襄州刺史。州有昭王井,传言汲者必死,朝宗移书谕神,自是饮者无恙,人号韩公井。天宝初,除京兆尹,分渭水入金光门,汇为潭,以通西市木材。寻出为高平太守。时讹言兵当兴,衣冠潜为避世计,朝宗亦庐终南山。帝怒,贬吴兴别驾,卒。
全唐文·卷三百一
朝宗。太子宾客思复子。天宝初为京兆尹。出为高平太守。贬吴兴别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