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69,分14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瀛州
汝州
衢州
夔州
冀州
惠州
庐州
五州
衡州
郑州
通州
宜州
州兵
帝王州
豫州
《漢語大詞典》:瀛州
见“ 瀛洲 ”。
分類:瀛州
《國語辭典》:瀛洲  拼音:yíng zhōu
传说为东海中神仙所居住的仙岛。《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骈字类编》:汝州
元史地理志:汝州,唐初为伊州,又改汝州。宋属京西北路。元至元三年,废郏城、宝丰二县入梁县,后复置郏县。韩明一统志:汝州,周为王畿地,春秋戎蛮子邑,战国属后属魏。秦属三川郡。汉为河南郡梁县地。三国魏属舞阳郡。晋属河南、襄城二郡。后魏属汝北、鲁阳二郡。东魏置北荆州。后周改曰和州。隋改汝州以汝水为名,寻改襄城郡,治承休县。唐复为汝州,改承休为梁县。天宝初,改州为临汝郡。乾元初,复为汝州。五代因之。
《骈字类编》:衢州
明一统志:衢州府,禹贡扬州之域。春秋为越西鄙姑蔑之地。秦立太末县,属会稽郡。东汉分立新安县。吴以二县属东阳郡。隋废太末入金华,属婺州。唐始析婺州信安县置衢州。天宝中,改信安郡。,乾元初,复为衢州。元改为衢州路。本朝改龙游府,寻改为衢州府。
《骈字类编》:夔州
地理通释:巫峡在夔州巫山县西,楚置杜。又常山蛇者,法出孙子,谓之率然,盖高直阵也。 牧注:孙子云:数起于五,而终于八。今夔州诸葛武侯以石纵横八行为方阵,奇正之出,皆生于此。 山谷跋竹枝歌:刘梦得作竹枝歌九章,余从容歌之。夔州风声气俗,皆可想见。
《國語辭典》:冀州  拼音:jì zhōu
1.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2.古时泛指中原地区。《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
《高级汉语词典》:惠州  拼音:huì zhōu
广东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在广州东120公里,面积419平方公里。是东江流域物资集散地
分类:惠州
《骈字类编》:庐州(庐州)
唐书地理志:庐州庐江郡土贡:花纹交梭丝布、茶、腊酥、鹿脯、生石斛。
《漢語大詞典》:五州
南朝 时指北方的领土。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 李善 注:“尚书有十二州, 宋 得其七,故谓北境云五州。”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片言而求三辅,一説而定五州。”
分類:北方领土
《骈字类编》:衡州
唐 司空曙 赠衡岳隐禅师 拥褐安居南岳头,白云高寺见衡州。
分类:衡州
《高级汉语词典》:郑州  拼音:zhèng zhōu
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临黄河,在京汉、陇海铁路交汇处,市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为交通枢纽,黄淮平原物资集散地,中国新兴的棉纺工业基地
分类:郑州
《漢語大詞典》:通州
古州名。西魏时改万州为通州,唐因之,宋时改名达州,在现在的四川达县及邻近地区
地处今江苏省南通县的旧州名,俗称南通州
地处今北京通县的旧州名,俗称北通州
地处今通县的旧市名
《骈字类编》:宜州
唐书地理志:宜州,龙水郡。
《漢語大詞典》:州兵
春秋 时 晋国 由各州自行组成的地方军队。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於是乎作州兵。” 杜预 注:“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也。因此又使州长各缮甲兵。” 孔颖达 疏:“以州长管人既少,督察易精,故使州长治之。”国语·晋语三:“众皆説。作州兵。” 韦昭 注:“二千五百家为州,使州长各帅其属缮甲兵也。”
分類:自行军队
《漢語大詞典》:帝王州
帝王居住的地方。亦用指京都。 南朝 齐 谢朓 《入朝曲》:“ 江 南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 自古帝王州。”
《國語辭典》:豫州  拼音:yù zhōu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南及山东旧曹州、湖北旧襄阳、郧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