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误差(誤差)  拼音:wù chā
1.一般用来说明事实和事实真相之间的差距。
2.数学上指近似值与真值之间的差,称为「误差」。
《漢語大詞典》:乖差
(1).违异。《楚辞·刘向〈九叹·愍命〉》:“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 王逸 注:“言己虽竭忠謇謇以重达其志,君心乃乖差而不与我同,故遂屏弃而不见用也。”
(2).差错。宋书·律历志中:“《景初》日中晷景,即用 汉 《四分法》,是以渐就乖差。”
分類:差错违异
《漢語大詞典》:疵谬(疵謬)
差错;谬误。 清 戴名世 《〈四书朱子大全〉序》:“近日 平湖 陆氏 、 长州 汪氏 为之抉摘其疵谬,以告於世。” 林纾 《译〈孝女耐儿传〉序》:“予不审西文,其勉强厠身於译界者,恃二三君子为余口述其词,余耳受而手追之……得文字六千言,其间疵谬百出。” 郭沫若 《蜩螗集·〈满江红〉词小引》:“ 宁乡 鲁君 实先 近成《驳议》一书,标举七事纠斥之,曰体例未精,曰校刊未善……曰立説疵谬。”
分類:差错谬误
《漢語大詞典》:左错(左錯)
差错。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则见他恶歆歆伏着龙泉寻左错。” 元 无名氏 《满庭芳》曲:“五代史般聒聒炒炒,《八阳经》般絮絮叨叨,动不动寻人闹。罗织人左错,谁不怕俺娘焦。”
分類:差错
《漢語大詞典》:愆误(愆誤)
差错。 清 阮元 《文言说》:“故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虑有愆误,则练句协音,以便记诵。”
分類:差错
《漢語大詞典》:爽失
差错;差失。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仇:“今之流俗,径读仇为讐,读尝为曾,读邀为要,殊为爽失。”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理》:“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
分類:差错差失
《漢語大詞典》:差岐
差错。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 俞 氏 燮 谓 西藏 即古佛国,即 中印度 ,已皆差岐数千里。”
分類:差错
《漢語大詞典》:刺儿(刺兒)
(1).尖锐象针的东西。喻含有讥刺意味。 茅盾 《委屈》:“ 张老太太 老觉得 李二奶奶 那一对顾盼之间带着刺儿的眼睛,无休无止的在她身上溜来溜去。” 老舍 《四世同堂》九:“ 瑞宣 本不想得罪人,但是一遇到 冠先生 这路人,他就不由的话中带着刺儿。” 蒋子龙 《赤橙黄绿青蓝紫》:“ 解净 不搭腔,假装听不出他们话里的刺儿。”
(2).喻差错,缺点,毛病。《花城》1981年第3期:“可你说那诗文,种豆生蛆,种瓜得刺儿,落下一个罪名。”《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这是庄稼地?这是荒草滩!’ 吕氏 站在地头,一锄未动,却挑不尽的刺儿。”
《漢語大詞典》:缪错(繆錯)
差错。宋书·律历志中:“史官用《太初》 邓平 术,有餘分一,在三百年之域,行度转差,浸以繆错,琁璣不正,文象不稽。” 宋 苏轼 《赵郎中见和戏覆答之》:“我衰临政多繆错,羡君精采如秋鶚。”
分類:差错
《漢語大詞典》:僻错(僻錯)
(1).谓邪僻乖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王文度 弟 阿智 ,恶乃不翅,当年长而无人与婚; 孙兴公 有一女,亦僻错,又无嫁娶理,因诣 文度 求见 阿智 。”
(2).差错。 唐 无名氏 《刘黑闼解嘲人语》诗:“水恶,头如镰杓尾如凿,河里搦鱼无僻错。”
《國語辭典》:一差二错(一差二錯)  拼音:yī chā èr cuò
差错、意外。《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还是等你回来,还是你太太作主。」也作「一差二误」。
《漢語大詞典》:贰忒(貳忒)
差错;失误。 蔡锷 《护国军政府布告》:“建此五义,奉以纲维,普天率土,罔或贰忒。”
分類:差错失误
《國語辭典》:不过(不過)  拼音:bù guò
1.仅仅,只。指不超出某种范围。《新唐书。卷一五九。卢坦传》:「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老残游记》第一回:「相隔不过一点钟之久,那船来得业已甚近。」
2.无法超越、凌驾。《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
3.但是。《红楼梦》第五七回:「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著宝姐姐也在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实。」
4.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非常的意思。《儒林外史》第一八回:「这位胡三先生虽然好客,却是个胆小不过的人。」
5.放在动词后面,指完成不了或承受不了此事。《朱子语类。卷五二。孟子。公孙丑上之上》:「公孙丑问孟子『动心否乎』,非谓以卿相富贵动其心;谓伯王事大,恐孟子担当不过,有所疑惧而动其心也。」《红楼梦》第六七回:「旺儿见这话,知道刚才的话已经走了风了,料著瞒不过,便又跪回道:『奴才实在不知。』」
《國語辭典》:陆离(陸離)  拼音:lù lí
1.参差分散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文选。扬雄。甘泉赋》:「声駍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
2.长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3.美玉。《楚辞。刘向。九叹。逢纷》:「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蜺裳。」
《國語辭典》:离披(離披)  拼音:lí pī
零落分散的样子。《楚辞。宋玉。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唐。白居易〈冬夜〉诗:「冷落灯火闇,离披帘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