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巴掌  拼音:bā zhǎng
1.手掌。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这厮睡著也。我著这厮吃一个巴掌道。」《红楼梦》第四○回:「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乾没净的乱闹……。』」
2.形容范围很小。如:「这巴掌大的地方,转不过身来。」
分類:巴掌手掌
《國語辭典》: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個巴掌拍不響)  拼音:yī ge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谚语)比喻仅有单方面是闹不出事来,若是发生事情一定是双方面均有过失。《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國語辭典》:一巴掌  拼音:yī bā zhǎng
1.一个耳光。《红楼梦》第六回:「板儿一见了,便吵著要肉吃,刘姥姥一巴掌打了他去。」
2.一掌五指,所以五个称为「一巴掌」。《金瓶梅》第六九回:「是他第六个娘子的孝,新近九月间没了,不多些时。饶少杀,家中如今还有一巴掌杀儿。」
《国语辞典》:老一巴掌  拼音:lǎo yī bā zhǎng
老一辈的。如:「现在年轻人的想法,我们这老一巴掌的,愈来愈不懂了。」
《国语辞典》:漏风的巴掌(漏风的巴掌)  拼音:lòu fēng de bā zhǎng
五指张开的巴掌。《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歇歇进门没得说,赏他个漏风的巴掌当邀请。」
《国语辞典》:反巴掌  拼音:fǎn bā zhǎng
用手背打人,称为「反巴掌」。
《国语辞典》:撒巴掌  拼音:sā bā zhǎng
放开手、罢手。如:「这事就此撒巴掌,不要再插手吧!」
《漢語大詞典》:大撒巴掌
(1).方言。完全撒手。比喻对事情放手不管。《北京晚报》1986.2.15:“这件事你别大撒巴掌!你还要多管点,多操点心。”
(2).方言。犹言大手大脚。《北京晚报》1986.2.15:“他花钱太冲,大撒巴掌。”
《國語辭典》:巴巴  拼音:bā bā
1.形容黏合的样子。如:「乾巴巴」、「焦巴巴」。宋。陆游 大慧禅师真赞:「平生嫌遮老子,说法口巴巴地。」
2.形容迫切、盼望的样子。元。童童学士〈新水令。烧痕回绿套。驻马听〉曲:「望眼巴巴,春陌香尘迷去马。」
3.特地、偏偏。《金瓶梅》第二三回:「惠莲道:『我不得闲,与娘纳鞋哩!随问教那个烧烧儿罢,巴巴坐名儿教我烧!』」《红楼梦》第三一回:「今儿巴巴的自己带了来,我当又是什么新奇东西,原来还是他。」
4.多话的样子。如:「上课钟响了,他还巴巴的说个不停。」也作「吧吧」。
《漢語大詞典》:把掌
即巴掌。《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卞福 还正酣睡,那婆娘三四个把掌打醒,数説一回,打駡一回,整整闹了数日。”
分類:巴掌
《漢語大詞典》:耳巴
耳光;巴掌。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七章:“他说错了,歇一会儿到房间里打他耳巴!”
分類:耳光巴掌
《国语辞典》:打掴(打掴)  拼音:dǎ guó
打巴掌。元。汤式〈一枝花。黑漫漫离恨天套。梁州〉曲:「知自知虚脾枉自温存,笑自笑讪脸偏禁打掴。」
《国语辞典》:聒子  拼音:guā zi
耳聒子,即打耳光、打巴掌。《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老和尚分开众人,揪过来,一连四五个聒子。」也作「耳光」。
《漢語大詞典》:呱唧
亦作“ 呱咭 ”。亦作“ 呱嘰 ”。
(1).象声词。形容鼓掌声、脚步声、物体碰撞声等。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个当儿, 师老爷 还腾出嘴来,向地下呱咭吐了一口唾沫。”《花城》1981年第5期:“两个小时以后,来到那条山路上,除了雨声、流水声和风啸声,只有她呱唧呱唧的脚步声了。”如:呱叽呱叽的掌声响了许久。
(2).指鼓掌。 童边 《新来的小石柱》第六章:“‘同学们,快给 金大伯 “呱叽呱叽”呀!’ 高老师 带头拍起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