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巾帻(巾幘)  拼音:jīn zé
1.头巾。《北史。卷一二。隋炀帝本纪》:「武官平巾帻,裤褶,三品已上,给瓟槊。」《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
2.戴上头巾。唐。蒋防《霍小玉传》:「其夕,生浣衣沐浴,修饰容仪,喜跃交并,通夕不寐。迟明,巾帻,引镜自照,惟惧不谐也。」
《漢語大詞典》:平巾帻(平巾幘)
见“ 平上幘 ”。
《漢語大詞典》:平上帻(平上幘)
亦称“ 平巾幘 ”。 魏 晋 以来武官所戴的一种平顶头巾。至 隋 ,侍臣及武官通服之。 唐 时因制,为武官、卫官公事之服,而天子、皇太子乘马则服之。见新唐书·车服志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充 , 咸熙 中为中护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李孚传》:“及到 梁淇 ……自著平上幘,将三骑,投暮诣 鄴 下。”晋书·舆服志:“冠惠文者宜短耳,今平上幘也。始时各随所宜,遂因冠为别。介幘服文吏,平上幘服武官也。”通志·器服一:“武弁、平巾幘,诸武职及侍臣通服之。侍臣加金璫坿蝉,以貂为饰。侍左者左珥,侍右者右珥。”
《國語辭典》:梳裹  拼音:shū guǒ
把头发梳理好,用巾帻包裹起来。泛指妆束打扮。宋。柳永 定风波。自春来词:「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董西厢》卷三:「绝早侵晨,早与他忙梳裹。」
《漢語大詞典》:绛帕头(絳帕頭)
红色包发头巾。帕头为古代男子裹头巾帻。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阴欲袭 许 ,迎 汉帝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昔 南阳 张津 为 交州 刺史,舍前圣典训,废 汉 家法律,常著絳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 宋 陆游 《正旦后一日》诗:“羊映红缠酒,花簪絳帕头。”自注:“絳帕头,葢以絳帕饰巾幘之类。”亦省作“ 絳帕 ”。 宋 苏轼 《客俎经旬无肉又子由劝不读书萧然清坐乃无一事》:“从今免被 孙郎 笑,絳帕蒙头读道书。”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十三:“絳帕白衣偏袒舞,时闻巷犬吠流萤。”
《漢語大詞典》:一字巾
(1).古时头巾之一种。相传起于 宋 韩世忠 。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韩郡王荐士》:“ 韩郡王 既解枢柄,逍遥家居,常顶一字巾,跨骏骡,周游湖山之间。”又见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十一年
(2).京剧中丑角、书僮所用的巾帻。 苏少卿 《平剧手册·行头砌末例释》:“一字巾,一个。黑缎带约三分阔,上有水钻。丑角、书僮等用。”
《漢語大詞典》:紫摽
亦作“ 紫褾 ”。 摽,通“ 标 ”。古代戎服巾帻上的紫色边饰。在军事戒严时佩戴,作为标志。晋书·舆服志:“袴褶之制,未详所起,近世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服之。服无定色,冠黑帽,缀紫摽,摽以繒为之,长四寸,广一寸,腰有络带以代鞶……中官紫摽,外官絳摽。”宋书·礼志五作“紫褾”。
《漢語大詞典》:袹首
裹头的巾帻。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二年:“ 陕 尉 崔成甫 著锦半臂,鈌胯緑衫以裼之,红袹首,居前船唱《得宝歌》。” 胡三省 注:“袹首,今人谓之抹额。”
分類:裹头巾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