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63,分98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李縠(字 德师 )
僧幼璋( 幼璋 号 志德大师 夏侯 )
杨师立
僧令遵( 王 法喜禅师 )
僧彻( 净光大师 号 法将 )
僧怀溢( 刘 光化大师 )
吴师泰
毕师铎
僧令超(别称 上蓝和尚 元真大师 )
安师儒
僧普闻( 李 圆觉禅师 )
麻衣禅师
僧慧棱( 孙 超觉大师 世称 长庆和尚 )
安师建
其它辞典(续上)
李毅(字 德师 )李縠(字 德师 )
僧幼璋( 幼璋 号 志德大师 夏侯 )
杨师立
僧令遵( 王 法喜禅师 )
僧彻( 净光大师 号 法将 )
僧怀溢( 刘 光化大师 )
吴师泰
毕师铎
僧令超(别称 上蓝和尚 元真大师 )
安师儒
僧普闻( 李 圆觉禅师 )
麻衣禅师
僧慧棱( 孙 超觉大师 世称 长庆和尚 )
安师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沙州敦煌人,字德师。懿宗咸通中进士。历任浙东观察推官。约于僖宗乾符中,为户部郎中。后佐滑州王铎幕,为都统判官,以功擢右谏议大夫。善诗,曾与皮日休、陆龟蒙唱和,日休以“建安才子”称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4—927 【介绍】: 五代时僧。亳州谯人,俗姓夏侯,孜从子。七岁于扬州慧照寺出家。年十七具戒,二十五岁游方诸禅会,嗣白水本仁。归住天台山福唐院,移隐龙院。僖宗中和四年,收瘗浙东饥民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哀帝天祐三年,钱镠迎其出山,住杭州功臣堂,署志德大师。后请归山,钱镠为建瑞龙院居之。禅林僧宝传·卷第十
禅师名幼璋。唐相国夏侯孜之犹子也。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镇广陵。璋方七岁。游慧照寺。闻诵妙法莲华经。于是跪伯父前。求出家。伯父难之。璋因不饮食。不得已许之。依慧远禅师剃发。又十年受具足戒。年二十五。游方。至高安。见白水。又谒署山。二大老皆器许焉。咸通十三年。见腾腾和尚者。于江陵。腾腾嘱曰。汝往天台。寻静而居。遇安即止。已而又见憨憨和尚者。憨拊之曰。汝却后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萨。王于江南。于时我法乃昌。遂去。璋至天台山。于静安乡建福唐院。已符腾腾之言。又住隐龙院。中和四年。浙东饥疫。璋于温台明三郡。收瘗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乾宁中。雪峰尝见之。以棕榈拂子授璋而去。天祐三年。钱尚父遣使童建。赍衣服香药。入山致请至府。署志德大师。馆于功臣院。日夕问道。辞还山。尚父不可。乃建瑞龙寺于城中。以延之。禅者云趋而集。又契憨憨之语。尝谓门弟子曰。老僧顷年。游历江外。岭南荆湖。但有知识丛林。无不参问来。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各要知个去处。然诸方终无异说。只教诸人歇却狂心。休从他觅。但随方任真。亦无真可任。随时受用。亦无时可用。设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昼作夜。更饶善巧。终不能指东为西。脱或能尔。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事。若是学语之流。不自省己知非。直欲向空里采花。波中取月。还著得心力么。汝今日各自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龙老汉。事不获已。迂回太甚。还肯么。天成二年丁亥四月。璋从尚父乞坟。尚父笑曰。师便尔乎。遣陆仁璋者。择地于西关建塔。塔毕。璋往辞尚父。嘱以护法恤民。还安坐而化。阅世八十有七。坐七十夏 诏改天台隐龙。为隐迹云。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瑞龙禅师。幼璋。唐相国夏侯孜犹子也。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镇广陵。师方七岁。游慧照寺。闻诵妙法莲华经。于是跪伯父前。求出家。伯父难之。师因不饮食。不得已许之。依慧远禅师剃发。又十年受具足戒。年二十五游方。至高安。见白水。又谒署山二大老。皆器许焉。咸通十三年。见腾腾和尚者于江陵。腾腾嘱曰。汝往天台。寻静而居。遇安即止。已而又见憨憨和尚者。憨拊之曰。汝却后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萨。王于江南。于时我法乃昌。遂去至天台山。于静安乡。建福唐院。已符腾腾之言。又住隐龙院。中和四年。浙东饥疫。师于温台明三郡。收瘗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乾宁时。雪峰尝见之。以棕榈拂子。授师而去。天祐三年。钱尚父遣使童建。赍衣服香药。入山致请。至府。署志德大师。馆于功臣院。日夕问道。辞还山。尚父不可。乃建瑞龙寺于城中。以延之。禅者云趋而集。又契憨憨之语。尝谓门弟子曰。老僧顷年。游历江外岭南荆湖。但有知识丛林。无不参问来。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各要知个去处。然诸方终无异说。只教诸人。歇却狂心。休从他觅。但随方任真。亦无真可任。随时受用。亦无时可用。设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昼作夜。更饶善巧。终不能指东为西。说或能尔。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事。若学语之流。不省己知非。直欲向空里采花。波中取月。还著得心力否。汝今日各自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龙老汉。事不获已。迂回大甚。还肯么。天成二年丁亥四月。师从尚父乞坟。尚父笑曰。师便尔乎。遣陆仁璋者。择地西关建塔。塔毕。师往辞尚父。嘱以护法恤民。还安坐而化。阅世八十有七。坐七十夏。诏改天台隐龙。为隐迹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4 【介绍】: 唐人。初为神策军将。僖宗广明元年,授东川节度使,累迁检校司空、同平章事。中和四年,召为右仆射,以陈敬瑄代之。师立不受代,杀监军,发兵攻绵州、成都。诏削官爵,以高仁厚为东川留后讨之。兵败,自溺死。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师立。僖宗朝为东川节度使。初隶神策军。累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敬瑄欲以杨仁厚代。讽帝召之。师立怒。移檄言敬瑄十罪。遣兵攻绵州。帝下诏讨之。战败。为其下郑君雄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5—919 【介绍】: 五代时僧。郓州东平人,俗姓王。少依本州北菩提寺。唐懿宗咸通六年落发,后至滑州开元寺受戒。初攻律学,后弃而修禅。至江陵,白马寺僧慧勤荐其往从翠微无学,遂师之。僖宗文德元年,往居上蔡大通禅苑。昭宗光化中,居鄂州清平山安乐院。卒于寺。后周时谥法喜禅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初居法乾内寺,能诗文,通内外学,寻充左右街应制,升麟德殿法座讲谈,懿宗赐号净光大师。其师知玄著《如来藏经疏》、《大无量寿经疏》、《胜鬘师子吼经疏》,彻为著《法鉴》、《法灯》、《法苑》以阐明之。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许人。久亲炙悟达。悟达亦乐教育成就之。故其器卒获用于天下。而相为表里。以推明大法。若悟达。著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彻则衍法监四卷。大无量寿经疏二卷。彻则衍法镫二卷。胜鬘师子吼经疏四卷。彻则衍法苑十卷。般若心经金刚经皆有疏义。而彻亦随衍成卷。忏文六卷。及杂文等。彻必翼纬。以行世。初居法乾内寺。官寮奉仰日甚。寻充左右街应制。每岁属诞辰。于麟德殿。升座讲演。仍赐紫伽梨。懿宗尤重佛乘。月遇八日。必饭僧内殿。数盈万不啻。且躬为赞呗。诏彻朗咏高台上。宠锡繁夥。至造旃檀座以处之。当是时。诏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开坛受戒度僧。各三七日。别诏大德二十人。入咸秦殿。为内福寿寺尼受戒。缮写藏经。雕造旃檀像千躯。皆诏彻捡校。又以十一月十四日返庆饰。诏京城僧道。赴麟德殿论义。彻则敷畅皇猷。恢宏祖道。如他日。赐号净光大师。咸通十一年。诏录两街僧事。广明中。巢𡨥犯阙。僖宗播迁于蜀。彻是夕内宿。旦与杜光庭。仓黄扈从。再见悟达。其师资终始无间如此。著述尤富。内翰侍郎乐朋龟为作真赞。秦蜀间多其弟子。则可谓生荣死哀矣。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僧彻。不知何许人也。敏利天资高迈逸类。稚岁聪颖而慕。悟达国师。若颜回之肖仲尼也。既而时亲函丈颇见幽微。随侍翼从未尝少厌。窥其门墙其殆庶几乎。悟达凡有新义别章。咸嘱付彻畅衍之。为如来藏经疏。著法鉴四卷。大无量寿经疏。著法灯二卷。胜鬘师子吼经疏。著法苑十卷。观乎悟达为疏。若左丘明之传也。彻述三法钞。犹杜服之集解欤。初居法乾内寺。师资角立声彩风行。凡百官寮无不奉仰率由。彻内外兼学辞笔特高。唱予和汝同气相求。寻充左右街应制。每属诞辰升麟德殿法座讲谈。敕赐紫袈裟。懿宗皇帝留心释氏。颇异前朝。遇八斋日必内中饭僧。数盈万计。帝因法集躬为赞呗。彻则升台朗咏。宠锡繁博。敕造栴檀木讲座以赐之。又敕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戒坛度僧各三七日。别宣僧尼大德二十人。入咸泰殿置坛度内。福寿寺尼缮写大藏经。每藏计五千四百六十一卷。雕造真檀像一千躯。皆委彻检校焉。以十一月十四日延庆节。麟德殿召京城僧道赴内讲论。尔日彻述皇猷。辞辩浏亮帝深称许。而又恢张佛理旁慑黄冠。可谓折冲异论者。当时号为法将。帝悦敕赐号曰净光大师。咸通十一年也。续录两街僧事。初彻经江论海勇于揭厉。于青龙寺讲贯既循悟达国师义意寄呈所见。蒙回八十四字。云观君法苑思冲虚解我真乘刃有馀。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五车外典知难敌。九趣多才恐不如。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几生曾得阇踰意。今日堪将贝叶书。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览兹奖饰悲喜。盈襟以广明中巢寇犯阙僖宗幸蜀。其夕彻内宿。明日仓黄与杜光庭先生。扈从入于岷峨。再见悟达痛序艰难。彻极多著述碑颂歌诗。不知所终。内翰侍郎乐朋龟为真赞。凤翔嘉州皆写其真相。弟子秦蜀之间愈多传法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7—934 【介绍】: 五代僧。福州闽县人,俗姓刘。刘瞻子。九岁于立磨山出家。后往中岳,历参名师,终师灌溪志闲,得悟禅旨。僖宗广明初,被选为十驾前供奉之一,敕赐福田禅师,再赐大自在禅师。昭宗时,赐号光化大师。天复元年,以疾请归。至江西。钟传礼重之,请住龙沙山。后住洪州云盖山龙寿院,开堂授徒三十余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僖宗乾符末为振武节度使。广明元年,诏以汝州防御使诸葛爽为代,征师泰为金吾大将军。师泰讽军民上表留己,诏仍以其为节度使。次年,为契苾璋所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8 【介绍】: 唐曹州冤句人。僖宗乾符初,与里人王仙芝聚众陷曹、郓、荆、襄。仙芝死,隶黄巢。后降高骈,从骈败巢于浙西。后骈惑于吕用之,师铎乃自称大丞相,与郑汉璋、张神剑等攻骈于扬州,杀之。众推秦彦为节度使,师铎为行军司马。后为杨行密所破,投秦宗衡,为宗衡部将孙儒所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僖宗乾符中,为平卢节度使。中和二年,为大将王敬武所逐。光启二年,为义成节度使,委政于夏侯晏、杜标,二人骄恣,师儒斩之,军中稍息。朱温袭破滑州,师儒被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俗姓李。据云为唐僖宗之太子。中和初僖宗奔蜀后,断发出家,潜遁远游。至湖南,嗣石霜庆诸。后居邵武龙湖寺,历三十余年而卒。谥圆觉禅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李,唐末至五代初禅僧。据云为唐僖宗之太子。中和初僖宗奔蜀后断发出家,潜遁远游。至湖南,嗣石霜庆诸。后居邵武龙湖寺,历30余年而卒。谥圆觉禅师。《五灯会元》卷六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神僧传·卷第九
释普闻。唐僖宗第三子。生而吉祥。眉目风骨清真如画。性不茄荤。僖宗钟爱之。然以其无经世意。百计陶写之终不可回。中和元年天下乱。僖宗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闻断发逸游谒石霜诸。诸与语叹异曰。汝乘愿力而来乃生王家。脱身从我火中莲也。闻夜入室问祖师别传事。诸曰。待按山点头即向汝道。闻因契悟。依止数岁。乃请遍游名山。诸曰。逢乾即止。遇陈便住。于是远游。过昭武抵大乾。遥望山巅蔚然深秀。问父老曰。彼有居者否。老曰。有一陈嗣者。久隐其中。因悟师言。即拨草至山。陈嗣一见乃分坐同住。因乞菜种于嗣愿求斗斛。嗣曰。岂有斗斛与之一合。遂入山垦种。后谷口之人相谓曰。前日僧入山经今不出。必为虎所啖。往视之见茅庐一所。行者数人指呼百诺。而重冈复岭菜已青矣。盖耕种菜者。乃山神所投。行者乃虎也。陈嗣觉师之胜乃曰。吾居此每苦恶兽毒虫之多。公来皆屏迹。道德非吾所及。吾种之缘其属公乎。既而道德播闻缁徒云集。遂成巨刹。忽有老人跪请曰。我乃龙也。家于此山以行雨。不职上天有罚当死。愿赐救护。师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汝可易形来。俄化为小蛇。师以锡杖引入净瓶。良久风雷挟坐榻山岳摇振。师宴坐达旦。天宇澄霁蛇自瓶出。有顷复为老人形而谢曰。若非藉师法力则血肉腥秽此地矣。无以报德。山中无水何以安众。当以水延师道场也。即于峻谷穷源刮成石穴涌泉一泓。始虽涓涓终焉衍溢。遂成一湖。今在半山龙湖之名。盖始于此。冱寒不冰大旱不竭。其流四出灌溉田数百顷。邦人神之建祠其上。岁时享祀焉。今遇上元乃师诞辰。龙必朝谢有祥云瑞气之应。院之右十五里有隋义宁欧阳太守之庙。即今福善王也。庙食至是历二百七十馀载。其神极灵祸福此邦。民敬畏之牲牢享祭无虚日。师见而闵焉。一日杖策之祠下。说偈见意。复与之约曰。能食素持不杀戒乃可为邻。是夕里之父老梦神云。我今受禅师戒不复血食。祭我当如比丘饭足矣。如是易血食以斋羞。至今遵之。神人相安。神显灵异。护持此山。或云。师尝与神以道力角胜负。庙傍有松巨干参天。师举手拗下拂地三匝。而神实拂其二。遂屈而从之。一日集徒曰。吾将他适。院事付聪教二门人。乃说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以君。我敛目时齐听取。寺众凄然坚请且为佛法住世。师曰。汝等岂不知达磨只履西归普化全身脱去之旨耶。何以去来生灭视吾也。既而跨虎凌晨抵信州应供。到彼僧房集。供罢就长者更觅一分与行者。长者谓师独行不诺所请。遂觅水一盂。噀杖为虎高驭而去。至开元寺。而龙湖寺僧至彼追之。乃祝之曰。吾不复归山中。已有聪禅师矣。故龙湖无开山祖师之塔。惟有跨虎庵基。为古今之證。又有禅师照水自写真像。至今存焉。敕谥圆觉禅师。凡有所祷其应如响。而院前有师所坐之杉。至今间生异花。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僧人。法名不详。僖宗中和间住池州翠微寺。《舆地纪胜》卷一九录其事迹,并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932 【介绍】: 五代时僧。杭州盐官人,俗姓孙。十三岁于苏州出家。唐僖宗乾符五年入闽,历参诸名德,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历三十年。哀帝天祐三年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化世廿余年,授徒一千五百余人。卒谥超觉大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4—932 俗姓孙,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南)人。13岁于苏州出家。僖宗乾符五年(878)入闽,历参诸僧,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山30年。哀帝天祐三年(906)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世称长庆和尚。化世20余年,授徒1500余人。卒谥超觉大师。《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有传,前二书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槜李诗系·卷三十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玄寺,参灵云问佛法。云曰:“驴事未去,马事到来。”棱于是往雪峰玄沙。二十年间,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一日,捲帘忽大悟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擘觜打。”峰谓沙曰:“此子彻,去也”沙曰:“此是意识著述,更须勘过始得。”至晚上堂,棱又口占一颂。峰乃顾沙曰:“不可更说,是意识著述。”天祐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招庆。后闽主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得度者不减一千五百众。长兴三年,归寂。全唐诗续补遗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伭寺。天佑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昭庆。后闽王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长兴三年归寂。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杭州海盐孙氏子。初娩胞纯紫色。儿肩腋间。若服伽梨状。逮成童。益俊朗。遂出家于苏之通玄寺。才登戒品。即事南询。至雪峰问云。从上诸圣。传授一路。请师指示。峰默然。棱礼拜而退。峰笑颔之。 一日峰谓棱曰。我寻常向诸人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出入好看。汝作么生会。棱曰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 棱入方丈参。峰云。是什么。棱云今日。天晴好普请。叩激之机。无所疑滞。因述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旨乃方亲。昔时谩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天祐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以昭庆院。诣师居之。群纳云委。后又居长乐府之长庆院。出世二十馀年。众常不减一千五百。盖其资性能容忍。而慎许可。故受其益者无算云。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卒。寿七十九。腊六十。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慧棱。杭州海盐人也。俗姓孙氏。初诞缠紫色胎衣。为童龀日俊朗抗节。于吴苑通玄寺登戒已。闻南方有禅学。遂游闽岭谒雪峰。提耳指订顿明本性。乃述偈云。昔时谩向途中学。今日看来火里冰。如是亲依不下峰顶计三十许载。冥循定业谨摄矜庄。泉州刺史王延彬。召棱住昭庆院禅子委输唯虞后至。及于长乐府居长庆院。二十馀年出世不减。一千五百众。棱性地慈忍不妄许人。能反三隅方加印可。以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长往。春秋七十九。僧腊六十。闽国王氏私诔之大师号超觉。塔葬皆出官供。判官林文盛为碑纪德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4 【介绍】: 唐人。官彭州马步使。勇而有礼,守将杨晟爱之。昭宗乾宁元年,王建攻彭州,杀晟,执师建,欲用为将。师建谢曰:“司徒誓同死生,不忍复戴日月。”建三呼之,不答,遂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