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99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光锡,初名兴宗。徽宗郑后外家三世孙。以外戚恩授成忠郎。孝宗乾道初,徙福建路兵马钤辖。知庐、扬二州,皆有政绩。光宗绍熙中,迁保静军承宣使。宁宗即位,知明州。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谥忠肃。有《奏议》。
全宋文·卷四九九○
郑兴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初名兴宗,字光锡,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徽宗郑皇后侄孙。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累至江东路钤辖。乾道间徙福建路。淳熙间,历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入知閤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出知庐州、扬州。绍熙元年,迁保静军承宣使,召领内祠。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庆元五年卒,年七十四,谥忠肃。见《武泰军节度使赠太尉郑公兴裔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七○)。《宋史》卷四六五有传。
姜师中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六年(1156)任明州知州,十二月到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1174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德济。宇文粹中子。以荫补承务郎,为德阳县丞。历知绵州,整科条,察蠹弊,节用度,理学校,行乡饮酒礼,士风丕变。改知阆州卒。
全宋诗
宇文师献(一一二八~一一七四),字德济,成都(今属四川)人。粹中子。以叔父恩补承务郎,为德阳县丞。历知简、绵、阆诸州。孝宗淳熙元年卒,年四十七。事见《南轩集》卷四一《宇文史君墓表》。
李师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雁门人,字伯威。仕宋累官清平尉,金兵至,出降,摄本路兵马都监。海陵正隆末,为河东防御使。后曾从攻宋河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1202 【介绍】: 金洺州人,字绍祖。熙宗皇统九年进士。调泽州军事判官。历大理卿、吏部尚书、陕西西路转运使。承安间累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处事精敏。尝谓宰相不当事细务,要在知人才,振纲纪。卒谥文定。
中州集
师中字绍祖,邯郸人,后徙洺州。皇统九年进士。承安中,入政府,直道自立,而以通材济之。泰和初,元妃李氏方宠幸,兄喜儿为宣徽使,有杨国忠之权。一日,德州教授田庭方上书言事云:大臣持禄,近臣怙宠,此言路之所以塞也。道陵顾谓绍祖言:大臣持禄当谓公等,近臣怙宠者为谁?时喜儿侍立殿上,绍祖倒笏指之曰:莫非谓李喜儿之属否?上颔之。绍祖尝言:作宰相不难,但一心正,两眼明足矣。少日以诙谐得名,及在相位,亦未尝废谈笑,然不害其为国朝名相也。俄致政,赐第京师。后三年薨。有燕赐边部诗传于世。绍祖师王内翰彦潜,而与之同榜登科。彦潜没后,待其子恩礼殷重,不减骨肉。论者谓孙铎振之事其兄明之,张彀伯英爱其弟伯玉,举世无与为比。至于绍祖之待其师之子,则古所未有也。有漳川集传于家。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麋师旦(一一三一~一一九七),字周卿,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吴郡志》卷二八)。历高邮、西安尉,通州、南康军、衢州教授,知富阳县,秀州。宁宗庆元初以左司郎中召,适金国贺生辰使至,假显谟阁学士充接伴使。三年卒于常州,年六十七。事见明崇祯《吴县志》卷四五。
全宋文·卷五四一九
麋师旦(一一三一——?),字周卿,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锴子。绍兴十八年第进士。曾为高邮、西安二县尉,通州、衢州、南康军三郡教授,历知富阳县、秀州。庆元初以尚书左司郎中迁显谟阁学士,官至吏部侍郎。见《庆元党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宋元学案》卷九七,《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三。
糜师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2—? 【介绍】: 宋平江府吴县人,字周卿。糜锴子。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历知富阳、秀州,赈荒□灾,民甚德之。宁宗庆元中累官显谟阁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封咸安郡开国侯卒。
释法邻 朝代:南宋初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九八○
法邻,天台宗大师知礼之法孙,赐号慧照大师,南宋初在世。
赵师仁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嵊县(今浙江绍兴嵊州)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宋登科记考》按:是岁知举官不用台谏官,不用枢密院官为试官,以重边事故。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八八四
师友,号證通法师,隆兴初在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208 【介绍】: 金大兴宛平人,字师鲁。世宗大定三年进士。累迁祁州刺史,章宗时,历中都、西京等路提刑副使,官至定海军节度使。性刚直,长于治民,所在皆有功迹,时称能吏。
钱师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隆兴二年(1164)任郢州知州。
张师颜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乾道元年(1165)任庐州知州兼安抚使,11月特降一官。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琳。升佛智裕公之堂。得言外之旨。故于讲演。惟提大意。揭纲宗。不沾泥于名相。使闻者恍然自得。皆知道之在己。不关文字。而又不外文字也。虽老禅宿德。无不趋下风。聆謦欬。皆服其辩。而厌其心。大慧杲公醉心焉。尝谓师曰。时人秪知老侄有教。径山却许老侄有禅。杲于裕同嗣佛果。故称师为侄云。仍为师。题其真曰。悟得旋陀罗尼三昧。于一切法得大自在。舌端之上海波翻。第一义谛无违背。孝宗乾道元年春。召师问道。上曰。朕欲读经。以何为要。师曰。金刚圆觉最为要道。曰。参禅如何。师曰。禅须自悟。曰以何为功。师曰。澄寂身心。久当自契。上说。一日谓门人曰。吾为首座十八年。日课莲经一部。梦间尝见普贤。住持以来。无复梦见。信知领徒损己。其言有徵。又半载。书偈而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师训,一作师诎,字从道,太祖八世孙。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孝宗乾道九年(一一七三)除秘书郎,迁起居舍人兼侍读,权兵部侍郎。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除敷文阁待制。事见《南宋馆阁录》卷七、《宋中兴东宫官寮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