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63,分98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周师说
赵师回
赵师石
赵师逌
陈缜(德容、师文 )
赵师垂
赵师勉
赵师夏(致道 远庵 )
赵师道
赵师禹( 秀王、和王 端肃 )
释慧开(无门 佛眼禅师 别称 开道人 )
黄师道
赵师端
释法照( 佛光法师 普通法师 )
文师敬
周师说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元年(1208)任英德府知府。
赵师回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三九
赵师回,嘉定二年为台州推官。
赵师石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开禧二年(1206)任严州知州。嘉定元年(1208)任临安府知府兼安抚使。嘉定元年(1208)任婺州知州。嘉定二年(1209)任太府少卿。嘉定三年(1210)任扬州知州兼安抚使。
赵师逌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元年(1208)任楚州知州。嘉定二年(1209)3月奏事。
陈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罗源人,字德容,一字师文。少慕程朱理学。屡试礼部,皆以“正心诚意”为说,俱被黜。孝宗淳熙八年对时务擢第,廷试复阐明程朱之旨,擢特奏名第一。
赵师垂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元年(1208)任常德府知府。
赵师勉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四年(1211)任兴国军知军。嘉定五年(1212)7月5日降一官放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台州黄岩人,字致道,号远庵。赵师雍弟。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历官大理司直,知南康军,后以朝奉大夫知西外宗正事。尝从朱熹游,悉得道学奥旨。
全宋文·卷六七○六
赵师夏,字致道,号远庵,太祖八世孙,居黄岩(今浙江黄岩)。从朱熹学。登绍熙元年进士第,累官大理司直、知南康军,以朝奉郎知西外宗正事。见《宋史》卷二一六《宗室世系表》二、《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宋元学案》卷六九。
赵师道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五年(1212)任徽州知州,12月罢。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三四
赵师禹(?——一二二三),嗣秀王伯圭第五子,由保康军节度使除开府仪同三司,袭封秀王。嘉定十六年卒,追封和王,谥端肃。见《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号无门,俗姓梁,杭州(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入住湖州报因禅寺。后历住隆兴府天宁寺、黄龙崇恩寺、平江府灵岩显亲崇报寺、隆兴府翠岩广化寺,再住黄龙崇恩寺,镇江府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开山护国仁王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入朝起居奉旨。景定元年(《西天目山志》作四年,误)卒,年七十八。为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师观禅师法嗣。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禅宗无门关》一卷,均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末附《行实》,又见《西天目山志》。 释慧开诗,以辑自《语录》及其中单编偈颂、《禅宗无门关》中的颂古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一○
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字无门,俗姓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出家,从天龙肱和尚受业,继谒月林师观得法。嘉定间住安吉报国寺,历迁龙兴天宁寺、黄龙翠岩、苏州开元、灵岩、镇江焦山、金陵保宁等刹。淳祐间还里居西湖北山。有旨入内演法,赐号佛眼禅师,就其居地建护国仁王寺。著有《禅宗无门关》一卷,其弟子辑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今并存。事迹见《语录》末小传,《补续高僧传》卷一九。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慧开。字无门。杭之良渚人。俗姓梁。母宋氏。礼天龙肱和尚。为受业师。闻月林观公开法于万寿。师同石霜印公。往谒之。林令看无字话。六年迥无入处。乃奋自尅责。誓云。若去睡眠。烂却我身。每至困剧时。廊下行道。以首触露柱。一日在法座边立。忽闻斋鼓声有省。成偈云。青天白日一声雷。大地群生眼豁开。万象森罗齐稽首。须弥𨁝跳舞三台。入室通所得。林叱曰。何得见神见鬼。师便喝。林亦喝。师又喝。自此机语吻合。嘉定间。出世住安吉报国。迁龙兴天宁。黄龙翠岩。苏之开元灵岩。镇江焦山。金陵保宁。淳祐间。还里。于西湖北山林木幽荫处。乐而居之。有石自山趾斗折而上。𥓂砑不合如砺。师之来其下。划然出泉。色绀而甘。洌澄若重渊。言者谓。师自黄龙移是山。盖龙随师锡而归也。遂呼其石处。为黄龙洞。而峰为黄龙峰。是凡夏雨初霁。有物蜿蜒松上。气茀茀而黄。其黄龙焉。时境内大旱。少保孟珙。丞相吴潜郑清之。奏师道行。致泉自涌龙时现。必能为苍生救枯槁也。有旨。召入文德殿演法。师升座。无所说唯嘿坐。雨应时大作。远近普洽。上喜甚。问何以致是。师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上悦。赐号佛眼禅师。被以金缕伽梨。敕祠黄龙。曰灵济侯。于黄龙峰下。建护国仁王寺。拨平江官田三千亩。命师开山。师形体矬小。其赴召也。指日观众。而后踰阈。施重墄于座级而升焉。朝士多窃笑之。师誓弘法教。惟自讳报身不伟。洞之颠。有玉峰一片。削成插天。莹如脂肪。高二丈馀。因命工肖己形。长丈许。飞云隐其足。缘背光𦦨蔚起。凿龙首蟠。绕右向虚。左窦可俛入。前施案焉。皆就石势镂之。幻若从地涌出。而登坐于空中者。私祝云。愿后有身视此。师迁化之夕。钱塘孙氏妇。梦一僧篝灯。自称开道人。寄宿。翼日产男子。后为大禅师。即中峰本公也。师法嗣为永嘉见和尚。高峰语石屋云。温有瞎驴。是也。亦为大宗匠。不坠家声者。
黄师道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六年(1213)任屯田郎中。
赵师端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六年(1213)任婺州知州。嘉定六年(1213)任徽州知州。嘉定八年(1215)6月除改司农寺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照(一一八五~一二七三),俗姓童,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三依圣水蒙庵宣出家,后师北峰印。出世住天台大慈、黄岩圣水、云间延庆、凤山褒亲、杭州上下天竺。历左街鉴义、左街录、左右街都纲录。理宗赐号佛光法师。度宗咸淳九年卒,年八十九,谥普通法师。《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四六六
法照(又作炤,一一八五——一二七三),黄岩(今浙江黄岩)人,童氏子。年十三出家,以蒙庵宣为师,复师北峰宗印,修天台教观。历住大慈、圣水、延庆、褒亲、天竺诸寺。理宗赐号佛光法师,又书「晦岩」赐之。咸淳九年卒,年八十九,谥普通法师。著有《法华三大部读教记》二十卷(存)。见《续佛祖统记》卷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法照,姓童氏,黄岩人。父好善,生九子,照其次也。母陈氏梦日霣蹇裳得之,孕十二月而生。气貌奇伟,耳垂肩,眼如电,幼入小学,便多颖悟,塾师异之。年十三,投圣水出家,以蒙庵宣为师。一夕自外归,寺僧遥望两炬晶炯,近之乃照也,盖目光远射,令人惊畏。薙染后,精进教乘,三阅大藏,出游诸方,豁堂,当代尊宿,贻书褒勉,诸山以职延致,悉不就。携香礼北峰印,次至蒋山参琰浙翁,问答之际深器之。北峰居下竺,招之归。淅翁以教门为属,讲论授受,泠然有得。北峰顺寂,振锡东还,钱丞相作高僧堂延照共谈。年三十三,改往天台大慈,迁圣水,史卫王举住云间延庆,继迁凤山褒亲。丞相史永公举住四明。延庆、海顺二法师自日本来,听讲且作《读教记》,绘照像归国。高丽崔丞相亦致书问佛法大旨,乞九祖图,并赠漂瓷钵盂及金观音香药。育王虚席,郡请兼摄,举痴绝冲自代。阃帅夺寺园为酒库,杖履而遁,道出东掖两山,学徒迎之境上。宏斋包公屈致智者真觉,重祖庭也。理宗闻其名,敕住下天竺,寻迁上天竺,补左街鉴义,御笔特赐“佛光法师”,进录左街,赐金襕袈裟,召见倚桂阁,对御称旨。集庆寺成,诏命开山,力辞,举白莲观止诚公自代。明年诚寂,有旨特转左右街都纲录,令住集庆,不许辞免,御书“晦岩”二大字赐之。开无碍讲,凡禅教律三宗,学徒云集,闻名开悟。召见延和殿,讲《华严经》。又大书“灵山堂”以赐。遣侄武经郎童炎奉宸翰归其里。东宫召见复古殿,讲《般若经》,再赐紫金襕袈裟,斋于明华殿。圣眷隆渥,昔未曾有。偶因面对,力乞还山。度宗即位,敕再住上天竺。前后居山二十四年。平章贾魏公为造塔于寺之东冈,奏请赐名曰“天岩塔院”,复加恩赉赐田三顷,以助其费。癸酉秋示疾,移居塔院,郤药屏医,作文自祭。中秋之夕书偈曰:“佛寿八十,我多九年。虚空掇转,大用现前。”掷笔瑞坐而逝,咸淳癸酉八月十五日也。得年八十有九,僧腊七十四。弟子妙应继席,得法四十馀人,得度者一百馀人,窆于天岩,遵初志也。明年赐谥曰“普通法师”,答 曰“慈应”。所撰《读教记录》二十卷,为学者日月,其馀法语遗文,诸弟子多所记录,不可罄述。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文师敬,合川(今属四川)人。宁宗嘉定间曾偕弟师诚、师圣游龙多山(民国《合川县志》卷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