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272  273  274  275  276  278  279  280  28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乾安曲
干断
干居
干冈
干符
簇辇
赐无畏
赐鈇钺
慈纶
辞面
大朝觐
大棺
错质
赤轩
赤彘
《漢語大詞典》:乾安曲
宋 代行大典,在帝王出入时所奏乐曲名。 宋 周邦彦 《汴都赋》:“炉烟既升,宝符奠瑞,聆《乾安》之妙音,仰天颜而可覿。”宋史·乐志一:“皇帝出入作《乾安》,罢旧《隆安之曲》。”
《漢語大詞典》:干断
1.帝王的裁决。
2.帝王裁决政事的权力。
《漢語大詞典》:干居
指帝王的起居。
分類:帝王起居
《漢語大詞典》:干冈
居西北方位的山冈。旧时被视为宜于营建帝王宫殿之地。
《漢語大詞典》:干符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
《漢語大詞典》:簇辇(簇輦)
皇帝出行时,拥随在车驾旁供役使的人。金史·仪卫志上:“捧日队从领人员一十七人,簇輦茶酒班三十一人。”
《漢語大詞典》:赐无畏(賜無畏)
唐 、 五代 间,皇帝许大臣得以尽言,无所畏惮。称“赐无畏”。 唐 张固 《幽闲鼓吹·裴休》:“ 裴公休 在相位,一日奏对。 宣宗 曰:‘今赐卿无畏,有何贮画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俗説 唐 、 五代 间事,每及功臣,多云‘赐无畏’,其言甚鄙浅。予儿时闻之,每以为笑。及观 韩偓 《金鑾密记》云:‘面处分,自此赐无畏,兼赐金三十两。’又云:‘已曾赐无畏,卿宜凡事皆尽言。’直是鄙俚之言亦无畏。以此观之,无畏者,许之无所畏惮也。然君臣之间,乃许之无所畏惮,是何义理?必起於 唐 末耳。”
《漢語大詞典》:赐鈇钺(賜鈇鉞)
亦作“ 赐斧鉞 ”。 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鉞然后杀。” 孔颖达 疏:“赐鈇鉞者,谓上公九卿得赐鈇鉞,然后邻国臣弑君、子弑父者得专征之。”新唐书·陆贽传:“是以古之遣将者,君推轂而命之,又赐鈇鉞,故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机宜不以远决,号令不以两从。” 清 宋儒醇 《甲春春三月》诗:“肉食无远谋,徒劳赐斧鉞。”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遂遣 景隆 代 炳文 。临行,赐 景隆 通天犀带,亲饯之 江 滸,復赐斧鉞,俾专征伐,不用命者戮之。”
《漢語大詞典》:慈纶(慈綸)
皇帝对母亲旨意的敬称。清史稿·世祖纪二:“ 端敬皇后 於皇太后克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
《漢語大詞典》:辞面(辭面)
当面辞别。帝王出征时辞告父庙,为尊亲的礼仪。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禰者,言子辞面之礼,尊亲之义也。”
《漢語大詞典》:大朝觐(大朝覲)
诸侯大会同而来朝见天子。周礼·天官·大宰:“大朝覲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 贾公彦 疏:“诸侯四时常朝不称大,今朝覲称大者,诸侯为大会同而来,故称大朝覲。”
《漢語大詞典》:大棺
古代天子、诸侯及卿大夫之棺皆有数重,其最外一重谓之大棺。礼记·丧大记:“君大棺八寸。” 郑玄 注:“大棺,棺之在表者也。”
《漢語大詞典》:错质(錯質)
呈献礼物(给君主)。错,通“ 措 ”;质,通“ 贄 ”。一说犹委质,献身(给君主)。荀子·大略:“错质之臣不息鸡豚。” 杨倞 注:“错,置也;质读为贄……置贄,谓执贄而置於君。或言置质,犹言委质也,言凡委质为人臣,则不得与下争利。”
《漢語大詞典》:赤轩(赤軒)
古代帝王殿堂前的平台。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二:“我朝讲制度,门籍反不存。近知贱丈夫,突入犯赤轩。陛官未暇执,呶呶何其諠。”
《漢語大詞典》:赤彘
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 汉武帝 未诞之时, 景帝 梦一赤彘,从云中直下,入 崇兰阁 ,帝觉而坐于阁上,果见赤气如烟雾,来蔽户牖,望上有丹霞蓊欎而起,乃改 崇阑阁 为 猗兰殿 。”后用为帝王诞育之兆。 清 戴璐 藤阴杂记卷八:“赤彘腾光景,苍龙降蜿蜒。”
分類:帝王诞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