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47,分7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带月
冠带
襟带
玉带
缓带
束带
带砺
解带
如带
带水
金带
映带
罗带
书带
锦带
《國語辭典》:带月(帶月)  拼音:dài yuè
披戴月色。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分類:月色
《國語辭典》:冠带(冠帶)  拼音:guān dài
1.顶冠与腰带。
2.官家妆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部郎虽是旧主人,今见如此冠带换扮了,一时那里遂认得?」
3.习于礼教的人。《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阙遗矣。」
4.士族或贵人。《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國語辭典》:襟带(襟帶)  拼音:jīn dài
1.衣襟与腰带。《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者七旬。」
2.山川屏障环绕,如襟如带。比喻形势险要。北周。王褒〈故陕州刺史冯章碑〉:「岩险襟带,山河枕倚。」
《國語辭典》:玉带(玉帶)  拼音:yù dài
1.古时达官贵人所服以玉为饰的腰带。《新唐书。卷一七一。李光进传》:「帝御通化门临送,赐珍器、良马、玉带。」
2.河川名。河北省大清河流至新镇县界,称为「玉带河」。
《國語辭典》:缓带(緩帶)  拼音:huǎn dài
宽松衣带。形容从容不迫,安舒自在的样子。《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赞曰》:「而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于长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国,不亦便于天下乎!」三国魏。曹植〈箜篌引〉:「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漢語大詞典》:束带(束帶)
(1).整饰衣服。表示端庄。论语·公冶长:“ 赤 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刘宝楠 正义:“带,繫繚於要,所以整束其衣,故曰束带。”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寡人束带听朝三十餘年,曾无闻焉。” 宋 秦观 《雷阳书事》诗之一:“束带趋祀房,瞽史巫纷若。”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2).泛指装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掌灯时分, 萧队长 跟 郭 白 二人商量一会,又忙一阵,两个人束带停当,办好通行证和介绍信,又支了路费。”
(3).指官服。引申谓公务。 唐 韦应物 《休暇东斋》诗:“由来束带士,请謁无朝暮。” 宋 司马光 《病中鲜于子骏见招不往》诗:“虽无束带苦,实惮把酒併。”
(4).指腰带。《水浒传》第十三回:“﹝ 索超 ﹞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鎧甲,腰繫一条镀金兽面束带。”红楼梦第七四回:“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寳玉 往常换下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帔带。”
《國語辭典》:带砺(帶礪)  拼音:dài lì
语本《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使河如带,泰山若厉。」比喻河山。清。曹贞吉〈满庭芳。太华垂旒〉词:「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
《漢語大詞典》:带厉(帶厲)
亦作“ 带礪 ”。 衣带和砥石。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 黄河 如带, 泰山 若厉。国以永寧,爰及苗裔。’”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 河 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絶耳。”后因以“带厉”为受皇家恩宠,与国同休之典。晋书·汝南王亮等传序:“ 汉祖 勃兴,爰革斯弊,於是分王子弟,列建功臣,锡之山川,誓以带礪。” 宋 刘过 《西江月·贺词》词:“今日楼臺鼎鼐,明年带礪 山 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同日四方来贺。” 明 屠隆 《昙花记·郊游点化》:“锡土列王侯,带礪 山 河 圣恩厚。”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孔王祠:“盟无惭带礪,军竟化沙虫。”
《漢語大詞典》:解带(解帶)
(1).谓出仕。语出后汉书·周磐传:“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 李贤 注:“以韦皮为带,未仕之服也。求仕则服革带,故解之。” 唐 王勃 《别卢主簿序》:“惟高明之捧檄,属吾人之解带。”
(2).解开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深谓 备 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诗:“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唐 白居易 《常乐里闲居》诗:“谁能讎校閒,解带卧吾庐。” 宋 梅尧臣 《西禅院竹》诗:“解带欲忘归,壶觴欢自足。”
《分类字锦》:如带(如带)
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注应劭曰封爵之誓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
分类:如带
《国语辞典》:带水(带水)  拼音:dài shuǐ
引导船舶入港或在河道中行驶的人。如:「这艘船要进港了,请那带水的过来帮忙好了。」
《國語辭典》:金带(金帶)  拼音:jīn dài
以黄金装饰的衣带。《北史。卷五九。李贤传》:「遣使谒隋文帝,并上十三环金带,盖天子服也,以微申其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刘元普睡到三更,只见两个人幞头象简,金带紫袍,向刘元普扑地倒身拜下。」
《國語辭典》:映带(映帶)  拼音:yìng dài
景物相互衬托照映。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漢語大詞典》:罗带(羅帶)
(1).丝织的衣带。 隋 李德林 《夏日》诗:“微风动罗带,薄汗染红粧。”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九:“姊妹隔花催送客,尚拈罗带不开门。”
(2).喻曲折的河流。 唐 白居易 《宅西有流水小楼临玩》诗:“水色波文何所似?麴尘罗带一条斜。” 宋 苏轼 《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诗之一:“繫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芒山。”
《漢語大詞典》:书带(書帶)
(1).束书的带。 唐 李白 《题江夏修静寺》诗:“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唐 皎然 《哭吴县房耸明府》诗:“书带变芳草,履痕移緑钱。”参见“ 书带草 ”。
(2).犹书绅。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佩德潜书带,铭仁闇勒肌。”参见“ 书绅 ”。
《漢語大詞典》:书带草
草名。叶长而极其坚韧,相传汉郑玄门下取以束书,故名。《后汉书。郡国志四》"东莱郡"刘昭注引晋伏琛《三齐记》:"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叶长一尺余,坚刄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
《國語辭典》:书绅(書紳)  拼音:shū shēn
语本《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宋。邢炳。疏:「绅,大带也。子张以孔子之言,书之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把重要的话或事,写在衣服的大带上以示不忘。《文选。江淹。杂体诗。嵇中散》:「写怀良未远,感赠以书绅。」
《國語辭典》:锦带(錦帶)  拼音:jǐn dài
锦缎制的衣带。古时用来束身的衣饰。《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并纽约用组。」《文选。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