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8,分3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前席
几席
席上
绮席
讲席
挂席
侧席
瑶席
枕席
一席
虚席
席地
衽席
席卷
争席
《國語辭典》:前席  拼音:qián xí
1.移坐向前以相接近。《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至夜半,文帝前席。」
2.位于前面的座位。唐。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分類:接近向前
《國語辭典》:几席  拼音:jǐ xí
几、席皆为坐卧所凭靠的器具。《史记。卷二三。礼书》:「疏房床笫几席,所以养体也。」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國語辭典》:席上  拼音:xí shàng
1.筵席之上首。《礼记。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酒席上,宴会中。唐。方干 江南闻新曲:「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摧。」
3.儒者。《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等传。论曰》:「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马枢传》:「束名实则刍芥柱下之言,玩清虚则糠秕席上之说。」
《漢語大詞典》:席下
(1).筵席西首。仪礼·燕礼:“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 郑玄 注:“席下,席西也。” 贾公彦 疏:“宾与卿大夫,席皆南面统於君,皆以东为上,故知席下为席西也。”
(2).对他人的敬称。 宋 王观国 学林·朕:“今自高而侮人则曰足下,而称尊者为座下、几下、席下、阁下。” 清 颜光敏 《颜氏家藏尺牍·致桂学博馥》:“足下、坐下、几下、席下、閤下……其义本同,而世有尊卑吉凶之别,然则拘俗不踰,在昔然矣。”
(3).卧席之下。尔雅翼·释草三:“芸,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芳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汗, 江 南人採寘席下,能去蚤虱。”
《國語辭典》:席珍  拼音:xí zhēn
比喻美善的德性或人才。参见「席上之珍」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
《漢語大詞典》:绮席(綺席)
(1).华丽的席具。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惠休〈怨别〉》:“膏鑪絶沉燎,綺席生浮埃。”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乃焚其綺席,弃彼寳衣。” 唐 皇甫松 《天仙子》词:“ 刘郎 此日别天仙,登綺席,泪珠滴,十二晚峯高歷歷。”
(2).盛美的筵席。 唐太宗 《帝京篇》之八:“玉酒泛云罍,兰殽陈綺席。” 明 无名氏 《精忠记·闻讣》:“多应是加官受赏拜丹墀,因此上无暇修书,何须忧忠,不久定有归期,重开綺席,那其间骨肉仍欢会。” 清 金农 《伎席咏落梅》之二:“离笛含愁綺席春,横 汾 咫尺隔芳津。”
《國語辭典》:讲席(講席)  拼音:jiǎng xí
教师讲学的座位。《梁书。卷三四。张缅传》:「文筵讲席,朝游夕宴,何曾不同兹胜赏,共此言寄。」唐。孟浩然 题融公兰若诗:「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也称为「讲筵」。
《漢語大詞典》:挂席
亦作“掛席”。 犹挂帆。《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李善 注:“扬帆、挂席,其义一也。” 唐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掛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宋 苏轼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词:“明日西风还掛席,唱我新词泪沾臆。” 郁达夫 《己未秋应外交官试被斥仓卒东行》诗:“明朝挂席 扶桑 去,回首中原事渺茫。”
分類:挂帆
《國語辭典》:侧席(側席)  拼音:cè xí
1.空出上座,以等待贤良。《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2.正位旁侧的席位。《红楼梦》第一一回:「尤氏让邢夫人王夫人并他母亲都上了坐,他与凤姐儿宝玉侧席坐了。」
《漢語大詞典》:瑶席
(1).形容华美的席面,设于神座前供放祭品。一说指用瑶草编成的席子。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肃和》:“瑶席降神,朱弦饗帝。” 元 王沂 《七曲文昌祠》诗:“初无瑶席椒浆奠,空望灵旗鹤驾来。”
(2).美称通常供坐卧之用的席子。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象牀瑶席镇犀渠,雕屏匼匝组帷舒。” 明 刘炳 《春夕直左掖怀周侍御》诗:“忆我同袍人,何繇共瑶席。”
(3).指珍美的酒宴。 唐 刘禹锡 《酬严给事贺加五品》诗:“雕盘贺喜开瑶席,彩笔题诗出琐闈。” 宋 陆游 《避暑漫抄·啽呓集》:“满堂诗酒皆词客,夺锦挥毫在瑶席。” 明 王洪 《观灯赋》:“举霞觴,肆瑶席。”
《國語辭典》:枕席  拼音:zhěn xí
泛指床铺。《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二》:「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
《漢語大詞典》:枕席过师(枕席過師)
汉书·赵充国传:“治 湟陿 中道桥,令可至 鲜水 ,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 颜师古 注引 郑 氏曰:“桥成军行安易,若於枕席上过也。”后因以“枕席过师”形容行军道路极其平坦安稳。 清 魏源 《城守篇·制胜下》:“若乃饮马天堑,欲渡狐疑,宜用浮桥,枕席过师。”亦作“ 枕席还师 ”。 唐 李德裕 《赠王茂元司徒制》:“必当樽俎制胜,枕席还师,势如风霆,功在刻漏。”
《漢語大詞典》:一席
(1).一张坐卧之席。仪礼·乡饮酒礼:“公升如宾,礼辞一席,使一人去之。” 郑玄 注:“辞一席,谦自同於大夫。” 贾公彦 疏:“辞一席,谦自同於大夫者,大夫再重,公三重,故辞去一席,同於大夫再重。”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夜息 南山 ,同卧一席。”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子固类元章:“东西薄游必挟所有以自随。一舟横陈,仅留一席为偃息之地。”
(2).一桌饭菜或酒席。宋史·孝义传·陈兢:“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为一席。” 许地山 《在费总理底客厅里》:“掌灯的时候到了, 费总理 底客厅里安排着一席酒,是为日间参观工厂的 黄先生 预备的。”
(3).一阵;一番。 宋 范成大 《放舟风复不顺,再泊马当,戏题两绝》之一:“无才解赋珠帘雨,谁肯相赊一席风。”儒林外史第十三回:“一席话,説得 蘧公孙 如梦方醒。” 庞瑞垠 《我们还会相逢》:“我不能不承认,一席肺腑之言,使得我们长期隔膜的心重新贴近了。”
(4).指一个职位。 丁西林 《压迫》:“敝公司拟聘书记一席,现已聘定,所有亲友寄来荐书,恕不一一作复,特此声明。”
《漢語大詞典》:虚席
(1).空着座位等候。多表示礼贤。 唐 骆宾王 《上司刑太常伯启》:“加以分庭让士,虚席礼贤。”旧唐书·韦陟传:“如道义相知,靡隔贵贱,而布衣韦带之士,恒虚席倒屣以迎之,时人以此称重。” 明 高启 《次韵金文学送弟往海上》:“ 小陆 贤如 大陆 贤,乱离为客最堪怜。横金海上知虚席,打鼓津头看发船。”
(2).空座位。 北周 王褒 《和赵王隐士》:“鳬鵠均长短,鹏鷃共逍遥。清襟藴秀气,虚席满风飈。” 秦牧 《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不是有些地方,一本传闻遐迩的好书,在阅览室里成为‘挂书’,在供不应求的情形下,挂在墙上,暂不借出,让人们挨次在那里翻阅,‘挂书’底下永远座无虚席么?” 徐迟 《牡丹》三:“开庭之日,座无虚席。”
《國語辭典》:席地  拼音:xí dì
1.铺席于地。《南齐书。卷二二。豫章文献王传》:「朔望时节,席地香火、槃水、酒脯、(盂)饭、槟榔便足。」《清史稿。卷八四。礼志三》:「世祖奠鼎燕京,定制以岁季秋朔,陈炮位卢沟桥沙锅村,席地为坛,西向,以八旗汉军都统将事。」
2.泛指坐在地上。《西游记》第一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國語辭典》:衽席  拼音:rèn xí
睡卧的地方。《庄子。达生》:「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
《國語辭典》:席卷  拼音:xí juǎn
1.像捲草席般,将所有的东西捲走。比喻收括殆尽。如:「席卷而去」。《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也作「席捲」。
2.比喻统一、占领。《文选。班固。史述赞。述高纪第一》:「乘舋而运,席卷三秦。」《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也作「席捲」。
《國語辭典》:席捲  拼音:xí juǎn
1.像捲草席般,将所有的东西捲走。比喻收括殆尽。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朝廷新得燕山,其仓廪北人皆席捲而去,燕山大饥。」《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捲,双双的桃之夭夭。」也作「席卷」。
2.比喻统一、占领。《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捲之时也。」也作「席卷」。
《國語辭典》:争席(爭席)  拼音:zhēng xí
争坐次。如:「不可与长者争席。」唐。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金。元好问〈追用座主闲闲公韵上致政冯内翰〉诗二首之二:「少日打门无俗客,老年争席有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