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7,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提挈
保佑
襄事
司直
扶危
助长
乞怜
辅导
借重
辅国
晋王
无援
走卒
复辟
抚恤
《國語辭典》:提挈  拼音:tí qiè
1.携带。《礼记。王制》:「轻任并,重任分,班白不提挈。」《战国策。东周》:「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
2.提拔、照顾。《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全亏周翰提挈,程万里亦得补福建福清县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侣笙连忙拱手道:『多谢提挈!』」
3.揭示、提出。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
4.带领、统率。《南齐书。卷三八。列传。萧赤斧》:「帐饮阛肆之閒,宵游街陌之上,提挈群竖,以为欢笑。」唐。元稹 起复田布魏博节度等使制:「提挈义旅,勤劳王家,冒白刃而不疑,推赤心而自信。」
5.主宰、支配。《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宋书。卷九五。索虏列传》:「慕容、姚泓,恃强作祸,提挈万里,卒婴鈇钺。」
《國語辭典》:保佑  拼音:bǎo yòu
保护帮助。《礼记。中庸》:「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若见满城都摆的香花灯烛,他就只当是一年到头都是如此,就喜欢这些人好善,就肯保佑人。」也作「保右」、「保祐」。
《國語辭典》:襄事  拼音:xiāng shì
1.完成任务、事情。《左传。定公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
2.赞助其事。
《國語辭典》:司直  拼音:sī zhí
职官名:(1)汉置,佐理丞相检举不法官吏。东汉时改属司徒,北魏后沿置,掌理纠察或复勘讼狱等事。(2)唐置,为东宫官属,职掌纠劾宫寮和率府之兵。
《国语辞典》:扶危  拼音:fú wéi
在危难时给予帮助。《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靖传》:「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
《國語辭典》:助长(助長)  拼音:zhù zhǎng
帮助增长、壮大。《孟子。公孙丑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宋。苏轼〈次韵子由浴罢〉诗:「安心会自得,助长毋相督。」
《國語辭典》:乞怜(乞憐)  拼音:qǐ lián
求人怜悯。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其虎见勤自励到来,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作声,似有乞怜之意。」
《國語辭典》:辅导(輔導)  拼音:fǔ dǎo
辅助及引导。如:「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寻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國語辭典》:借重  拼音:jiè zhòng
1.借别人的地位、名望来抬高自己。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六:「假名梅圣俞,毁及范文正公,而天下骇然不服矣。且文正公与欧阳公、梅公立朝同心,讵有异论?特圣俞子孙不耀,故挟之借重以欺世。」
2.借用他人的力量,多用作请人帮忙的敬词。《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如今要借重大爷,明日早晨把客座里收拾乾净了。」《红楼梦》第六回:「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也作「藉重」。
《國語辭典》:辅国(輔國)  拼音:fǔ guó
辅助国家。《红楼梦》第四二回:「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
《漢語大詞典》:晋王
李克用,沙陀族(其父姓朱邪,名赤心,有功于唐朝,赐姓名为李国昌),因出兵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为晋王。为其一目失明,绰号独眼龙,为李存勗之继父?
《漢語大詞典》:无援
未得到支持或帮助的。例如:炮兵开走了,听任步兵处于无援状态。
分類:支持帮助
《國語辭典》:走卒  拼音:zǒu zú
供人差遣奔走的奴仆。《汉书。卷六七。胡建传》:「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只说你自家一个人,顾了这头顾不得那头,好叫他添手垫脚的与你做个走卒。」
《國語辭典》:复辟(復辟)  拼音:fù bì
语本《书经。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德。」失位的君主,重新恢复君位。唐。元稹〈迁庙议〉:「中宗复辟中兴,当为百代不迁之庙。」《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蔡脩亦以复辟之谤伏诛。」
《國語辭典》:抚恤(撫卹)  拼音:fǔ xù
对于因公受伤或残废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予物质帮助。《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将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也作「抚恤」。
《國語辭典》:抚恤(撫恤)  拼音:fǔ xù
安慰救济。《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传》:「忍良等以麻奴兄弟烧当世嫡,而贤抚恤不至,常有怨心。」也作「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