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常位
(1).固定的位置。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已然。”孙子·虚实:“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汉书·郊祀志下》:“天墬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
(2).谓因功而世有的爵位。国语·晋语八:“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於国者而立之,亦抡逞志亏君以乱国者之后而去之。”
《漢語大詞典》:典列
犹言常位。 三国 魏 曹植 《怀亲赋》:“存官曹之典列,心髣髴于生平。” 赵幼文 校注:“国语·周语 韦 注:‘列,位次也。’典列即常位。”
分類:常位
《漢語大詞典》:离位(離位)
(1).离开本位、职守。庄子·渔父:“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尊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成玄英 疏:“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则乱莫大焉。”韩非子·喻老:“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
(2).伤科病症名。即脱臼、脱骱。指组成关节的骨端脱离其正常位置。一般由外伤引起,多发生于肩、肘关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抱膝》:“膝盖骨……若有所伤,非骨体破碎,即离位而突出于左右。”
《國語辭典》:准星(準星)  拼音:zhǔn xīng
枪炮口上端用来瞄准的星尖,与表尺、缺口配合,构成瞄准基线。
《國語辭典》:脱位(脫位)  拼音:tuō wèi
由于先天性的关节发育不全、病变或外伤等原因,导致组成关节的各个骨头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应关系,称为「脱位」。也称为「脱臼」。
《国语辞典》:胃下垂  拼音:wèi xià chuí
胃降至较正常位置为低的现象。多半由于身体衰弱,固定胃的韧带松弛无力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