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常平
(1).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创。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常平:“ 汉宣帝 时数丰稔, 耿寿昌 奏诸边郡以穀贱时增价糴入,贵则减价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无人,胥归无益。”
(2).即常平仓。宋史·食货志上:“ 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门置场,增价以糴,虚近仓贮之,命曰常平,岁饥即下其直予民。” 北周 庾信 《羽调曲》:“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
(3).长期平衡。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驛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
《漢語大詞典》:常平仓(常平倉)
古代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廪。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先倡建,以谷贱时用较高价籴入,谷贵时减价粜出,平衡米价而名。汉书·食货志上:“时大司农中丞 耿寿昌 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穀贱时增其贾而糴,以利农,穀贵时减贾而糶,名曰‘常平仓’。民便之。”参阅文献通考·常平义仓租税
《漢語大詞典》:常平法
即常平。新唐书·刘晏传:“ 晏 又以常平法,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率诸州米尝储三百万斛。”参见“ 常平 ”。
分類:常平
《漢語大詞典》:常平
(1).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创。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常平:“ 汉宣帝 时数丰稔, 耿寿昌 奏诸边郡以穀贱时增价糴入,贵则减价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无人,胥归无益。”
(2).即常平仓。宋史·食货志上:“ 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门置场,增价以糴,虚近仓贮之,命曰常平,岁饥即下其直予民。” 北周 庾信 《羽调曲》:“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
(3).长期平衡。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驛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
《漢語大詞典》:常平钱(常平錢)
旧时官方预储供借贷的银钱。《宣和遗事》前集:“又詔云:‘民贷常平钱,悉与蠲赦。’”
《漢語大詞典》:常平盐(常平鹽)
唐 盐铁使 刘晏 仿常平仓制,在距离产区较远地方运储食盐,当商绝盐贵时,用平价出售,以稳定盐价,称为“常平盐”。后代亦有仿行。新唐书·食货志四:“ 江 岭 去盐远者,有常平盐,每商人不至,则减价以糶民,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
《漢語大詞典》:常平本钱(常平本錢)
指施行常平法的资金。 唐德宗 时 赵赞 议行的方法。新唐书·食货志二:“请於两都、 江陵 、 成都 、 扬 、 汴 、 苏 、 洪 置常平轻重本钱,上至百万緡,下至十万,积米、粟、布、帛、丝、麻,贵则下价而出之,贱则加估而收之。诸道津会置吏,閲商贾钱,每緡税二十,竹、木、茶、漆税十之一,以赡常平本钱。”参见“ 常平 ”、“ 常平法 ”。
分類:施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