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吏巾
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借指官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洪遂初:“不是青云不致身,自嗟无学久因循。七年米帐今朝算,落得儒巾博吏巾。”
《漢語大詞典》:涂苏(塗蘇)
(1).古时一种有檐的帽子。 南朝 梁 刘孝威 《结客少年场行》:“插腰铜匕首,障日锦涂苏。”
(2).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而饮,以避瘟气。 唐 施肩吾 《夜宴曲》:“被郎嗔罚涂苏酒,酒入四肢红玉软。”
《漢語大詞典》:油帽
古 高昌国 妇女所戴的帽子。宋史·外国传六·高昌:“﹝ 高昌 ﹞俗好骑射。妇人戴油帽,谓之苏幕遮。”
《漢語大詞典》:高屋帽
顶部高起的帽子。 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 梁王 高屋好欹来”自注:“ 梁 朝有白纱高屋帽。” 宋 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东坡 何事不违时。” 王文诰 辑注:“ 李廌 师友谈记:士大夫近年倣 东坡 桶高簷短帽,名曰子瞻样。”参见“ 高屋 ”。
分類:顶部帽子
《漢語大詞典》:高屋
(1).帽子顶部高起。亦指高起部分。隋书·礼仪志六:“﹝帽﹞皇太子在上省则乌纱,在 永福省 则白纱。又有繒皂杂纱为之,高屋下裙,盖无定準。”隋书·礼仪志七:“案 宋 齐 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
(2).指高屋帽。
《漢語大詞典》:帽笼(帽籠)
盛放帽子用的箱形器物。可防止帽子变形。体积较大。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侍婢曰:‘此鼠嚙尔,那得在帽笼中耶?’”
《漢語大詞典》:居冠
古代官员退朝居家时所戴的帽子。礼记·玉藻:“玄冠縞武,不齿之服。居冠属武。” 郑玄 注:“谓燕居冠也。著冠於武,少威仪。”
《國語辭典》:凉帽(涼帽)  拼音:liáng mào
1.夏天遮阳的帽子。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五。河南王》:「又一日行郊,天气且暄,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
2.清代夏季所戴的礼帽。《清会典。卷三二八。礼部。冠服。冠服通例》:「凡文武官员上朝及坐班时,如非雨雪,戴雨缨凉帽者,照例参处。」
《漢語大詞典》:鲜冠(鮮冠)
鲜丽的帽子。墨子·公孟:“昔者 楚庄王 鲜冠组缨,絳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 汉 王充 论衡·程材:“一日在位,鲜冠利剑。”
分類:鲜丽帽子
《漢語大詞典》:铜帽(銅帽)
(1).指枪弹。因弹壳系铜制,故名。 清 李鸿章 《覆鲍春霆书》:“所需铜帽,顷已飭拨大小四十万颗。”
(2).潜水员下水操作时戴的帽子,密封不透水,借助玻璃孔进行观察,通过气环口进行呼吸。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气泡‘扑扑扑’地从铜帽的气环口冒出来,像一大串珠子,往上飞去。”
《漢語大詞典》:棕冠
棕制的帽子。明史·隐逸传·杨恒:“﹝ 恒 ﹞閲十年退居 白鹿山 ,戴椶冠,披羊裘,带经耕烟雨间,啸歌自乐,因自号 白鹿生 。”
分類:帽子
《漢語大詞典》:鬃帽
一种用马鬃或棕、藤编成的帽子,样子如钟状, 元 明 之际很流行。 明 冯梦龙 山歌·修騌帽歌:“修騌帽见子一吓,洗网巾喫子一惊。”《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头戴时新密结不长不短騌帽,身穿秋香夹软纱道袍。”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大娘手碎其头上騌帽,掷之於地。”
分類:马鬃帽子
《漢語大詞典》:纸冠(紙冠)
纸糊的帽子。喻名不副实的称号。 鲁迅 《华盖集续编·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前因有人不明真相,或则假借虚名,加我纸冠,已非一次。”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在钟楼上的第二月,即戴上了‘教务主任’的纸冠的时候,是忙碌的时期。”
《漢語大詞典》:制帽
军人、干部、学生等戴的有规定式样的帽子。 郭沫若 《今津纪游》二:“我又穿的是制服,戴的是制帽。”
《国语辞典》:帽耳  拼音:mào ěr
帽子边护耳的部分。
分类:帽子护耳
《国语辞典》:帽帘(帽帘)  拼音:mào lián
帽子的边缘。
分类:帽子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