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高冠博带(高冠博带)  拼音:gāo guān bó dài
高大的帽子,宽大的衣带,为旧时儒生的装束。后亦指穿著礼服。《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也作「峨冠博带」。
《国语辞典》:大桶子头巾(大桶子头巾)  拼音:dà tǒng zi tóu jīn
一种古人所戴又圆又高的帽子,因其形状像桶,故称为「大桶子头巾」。《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头上裹一顶高样大桶子头巾,著一领大宽袖斜襟褶子。」
分类:帽子
《国语辞典》: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拼音:xīn mù zhě bì tán guān,xīn yù zhě bì zhèn yī
弹冠,用手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振衣,抖掉衣上的尘土。全句指刚洗净的人,必定会弹去衣帽上的灰尘。比喻不愿以清白之身,而受世俗的污染。《楚辞。屈原。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国语辞典》:可著头做帽子(可著头做帽子)  拼音:kě zhe tóu zuò mào zi
依照头的大小缝制帽子。比喻精打细算,毫不浪费。《红楼梦》第七五回:「如今都是可著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富馀也不能的。」
《国语辞典》:戴著斗笠亲嘴(戴著斗笠亲嘴)  拼音:dài zhe dǒu lì qīn zuǐ
(歇后语)差著一个帽子。比喻有很大的距离。《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我说二三百银,你就说二三十两,戴著斗笠亲嘴──差著一帽子。」
《国语辞典》:贵冠履,忘头足(贵冠履,忘头足)  拼音:guì guàn lǚ,wàng tóu zú
重视帽子、鞋子而忽略头和脚。比喻轻本重末、本末倒置。语本《淮南子。泰族》:「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
《国语辞典》:野鸡戴皮帽儿(野鸡戴皮帽儿)  拼音:yě jī dài pí mào ér
(歇后语)充鹰。意指野鸡戴上皮帽子假装是老鹰。讥讽人冒充主人或自以为了不起。《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不知那里拾了个坐崖头顶棚子的滥货来家,野鸡戴皮帽儿──充鹰哩!」
《国语辞典》:蟹匡蝉緌(蟹匡蝉緌)  拼音:xiè kuāng chán ruí
緌,古代帽子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蟹匡指螃蟹的背甲方正有如供蚕吐丝的平筐,蝉緌指蝉颔下长而直的口器,有如垂下的帽带。蟹匡蝉緌指徒有外形相似,实质上却一点关系都没有。语本《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后用以比喻名实不符。
《国语辞典》:正冠纳履(正冠纳履)  拼音:zhèng guān nà lǚ
在李树下不要整帽子,处瓜田里不要穿鞋子,可以避免偷李偷瓜的嫌疑。语本《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七。无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履之嫌,终始不蹈。」
《国语辞典》:衣冠沐猴  拼音:yī guān mù hóu
穿著衣服戴著帽子的猕猴。比喻人虚有仪表而不脱粗鄙本性。元。汪元亨〈朝天子。新诗吟兴浓〉曲:「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
《国语辞典》:豹皮帽  拼音:bào pí mào
用豹皮制成的帽子。
分类:豹皮帽子
《国语辞典》:船形帽  拼音:chuán xíng mào
一种类似船形的帽子。
《国语辞典》:浴帽  拼音:yù mào
洗澡时为避免弄湿头发而戴的防水帽子。
《国语辞典》:狗套头(狗套头)  拼音:gǒu tào tóu
一种用毛线织成,能够禦寒的帽子。因其将头与脸整个罩住,只露出眼睛,类似为防止狗咬人而给狗穿戴的头套,故称为「狗套头」。如:「他戴了顶狗套头,谁也认不出来。」
《国语辞典》:虎磕脑(虎磕脑)  拼音:hǔ kē nǎo
一种宋代的帽子。做成虎头形,可用来遮护头脸,是猎人常戴的帽子。《金瓶梅》第一回:「武松定睛看时,却是个人把虎皮缝做衣裳,头上带著虎磕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