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布列兹涅夫主义(布列兹涅夫主义)  拼音:bù liè zī niè fū zhǔ yì
Brezhnev Doctrine
指西元一九六八年,苏联、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及东德五国军队干涉捷克内政后,苏共总书记布列兹涅夫所推动的一套政治理论。他指出个别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必须服膺于整体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利益,因此其主权是有限的。也译作「勃列日涅夫主义」、「布里兹涅夫主义」。
《国语辞典》:著作自由  拼音:zhù zuò zì yóu
人民有以文字、图画等表示意见,发表著作而不受任何非法干涉的自由权。
《国语辞典》:插扛子  拼音:chā gàng zi
介入或干涉无关自己的事。《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再说家,仍是我当,不许你乱插扛子。」也作「插杠子」。
《国语辞典》:掺分子(掺分子)  拼音:chān fèn zi
参预、干涉。如:「他们的事已经够复杂了,你可别去掺分子。」
分类:参预干涉
《国语辞典》:红杉军(红杉军)  拼音:hóng shān jūn
义大利于十九世纪为求民族统一,反对奥、法、西班牙等外国势力的干涉,由加里波底组成的一支军队。曾远征南方的两西西里王国,完成义大利南北统一。
《国语辞典》:挡横儿(挡横儿)  拼音:dǎng hèng ér
1.替人抵禦、强暴。如:「这次还好有他出面挡横儿,事情才能摆平。」
2.从中干涉、拦阻。如:「这件事请你别在这儿挡横儿了。」
《国语辞典》:不管閒事  拼音:bù guǎn xián shì
不理会、不干涉和自己无关的事情。《红楼梦》第四五回:「况且误了别人的年下衣裳无碍,他姊妹们的若误了,非是你的责任,老太太岂不怪你不管閒事,连一句现成的话也不说!」
《国语辞典》:明忘八  拼音:míng wáng bā
明知妻子有外遇却不加干涉的丈夫。《金瓶梅》第六一回:「谁不知他汉子是个明忘八!又放羊,又拾柴。一径把老婆丢与你,图你家买卖做。」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指苏俄的工人阶级为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积极响应俄共(布)的号召,在每周末进行的自觉的义务劳动。这一群众性运动从1919年5月起在全国展开。
《國語辭典》:插杠子(插槓子)  拼音:chā gàng zi
介入或干涉无关自己的事。如:「这是别人的家务事,你别插杠子。」也作「插扛子」。
《漢語大詞典》:霸权主义(霸權主義)
指在国际关系中,凭借本国实力,通过侵略、颠覆、干涉、控制和欺负等手段以求取得统治和支配别国地位的一种反动政策。 胡耀邦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今天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任务。” 郭小川 《长江边上“五·七”路》诗:“举世之中,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怀着大恨深仇,正在埋葬霸权主义--这个野兽。”
《漢語大詞典》:保护伞(保護傘)
比喻保护某些人或某一势力范围,使其利益不受损害或不受干涉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在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第七次限制性会议上的发言》:“这种军事同盟的保护伞只能对和平事业带来坏处,而决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國語辭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
(谚语)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加以干涉。比喻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幸得彼处上司道我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屡次著我捕盗,有功加授巡检之职。」《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一生性气不好,惯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作「路见不平,拔剑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