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表臣
干练的外臣。《书·立政》:“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 孔 传:“小臣犹皆慎择其人,况大都邑之小长,以道艺为表干之臣及百官有司之职,可以非其任乎?” 蔡沉 集传:“表,外也。表对里之词。” 唐 杜牧 《归融册赠左僕射制》:“实士林之君子,为朝廷之表臣。” 唐 柳宗元 《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圣上於是抚以表臣,赞以艺人。”
分類:干练
《漢語大詞典》:材臣
有才能之臣,干练之臣。《管子·立政》:“有临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韩非子·饰邪》:“姦臣愈进而材臣退,则主惑而不知所行。” 宋 欧阳修 《论河北守备事宜札子》:“莫若精选材臣,付与边郡,使其各图御备,密务修完,此最为得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进士授史官》:“ 胡 故材臣,坐是謫州判,后歷中丞。”
《漢語大詞典》:勤干(勤幹)
勤勉干练。《陈书·程文季传》:“每置阵役人, 文季 必先诸将,夜则早起,迄暮不休,军中莫不服其勤干。”《北齐书·莫多娄贷文传》:“﹝ 莫多娄贷文 ﹞子 敬显 ,强直勤干,少以武力见知。”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三》:“择一圉人之勤干者,委之以马牛,给之以牧地。”
《國語辭典》:楼罗(樓羅) 拼音:lóu luó
1.精明干练,善于办事的人。《宋史。卷二八○。张思钧传》:「思钧起行伍,征讨稍有功。质状小而精悍,太宗尝称其楼罗,自是人目为小楼罗焉。」也作「喽啰」。
2.形容异族的语声。《北史。卷二四。王昕传》:「尝有鲜卑聚语,崔昂戏问昕曰:『颇解此否?』昕曰:『楼罗,楼罗,实自难解。』」也作「喽啰」。
2.形容异族的语声。《北史。卷二四。王昕传》:「尝有鲜卑聚语,崔昂戏问昕曰:『颇解此否?』昕曰:『楼罗,楼罗,实自难解。』」也作「喽啰」。
《漢語大詞典》:楼揽罗绾(樓攬羅綰)
《漢語大詞典》:干治(幹治)
谓干练而有治才。《宋史·刘综传》:“ 综 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时西北二边屯师甚广, 摶 经制馈餉,以干治称。”
分類:干练
《漢語大詞典》:干理(幹理)
(1).治理;料理。《三国志·蜀志·张裔传》:“ 汝南 许文休 入 蜀 ,谓 裔 干理敏捷,是中夏 钟元常 之伦也。”《陈书·谢岐传》:“时军旅屡兴,粮储多闕, 岐 所在干理,深被知遇。” 明 张居正 《召见纪事》:“至于国家事务,臣当尽忠干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君干理家事毕,妾当自至。”
(2).谓干练有理事之才。《三国志·魏志·和洽等传评》:“ 和洽 清和干理, 常林 素业纯固。”《陈书·沈君理传》:“ 君理 招集士卒,脩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旧唐书·杜正伦传》:“ 正伦 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
(2).谓干练有理事之才。《三国志·魏志·和洽等传评》:“ 和洽 清和干理, 常林 素业纯固。”《陈书·沈君理传》:“ 君理 招集士卒,脩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旧唐书·杜正伦传》:“ 正伦 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