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裘经年
 
平仲卧一裘
 
敝裘晏子
 
晏子一裘
  
相关人物
晏婴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
《礼记注疏》卷九〈檀弓下〉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简释

晏裘:指生活节俭。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例句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高德闻郑履,俭居称晏裘。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00 【介绍】: 即晏子。春秋时齐国人,字平仲。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为卿。长于辞令,关心民事,节俭力行,尽忠直谏,名显诸侯。劝齐景公轻赋役,省刑罚,听臣下之言。尝奉景公命使晋联姻,与晋大夫叔向议及齐国政。对礼治衰落有所惋惜,断定齐国将为陈氏(即田氏)所取代。后人集其行事言论为《晏子春秋》。传于世。
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婴字平仲,或云字仲,谥曰平,莱之夷维人,晏桓子弱之子。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为大夫,有《晏子春秋》七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06 【介绍】: 西汉河东平阳人,字仲卿。卫皇后弟。本姓郑,其父郑季与平阳侯家妾卫媪通,生青。冒姓卫。初为平阳公主家奴,武帝时,为太中大夫。元光六年,以车骑将军率军大败匈奴,爵关内侯。元朔二年,又出兵云中,收复河套地区,封长平侯。元狩四年,以大将军与霍去病各率大军远出漠北,击败匈奴主力。前后七次出击匈奴,屡立战功,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威胁。与去病并为大司马。卒谥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京兆长安人,字仲子。西汉哀帝平帝间为侍中。新莽时任共工(少府)。光武帝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迁大司空,封宣平侯。所得租俸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推举贤士三十余人,后多有任公卿者。光武帝曾欲以寡姊湖阳公主妻之,乃以“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拒之。后以事免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 【介绍】: 新莽末南阳人,字平仲。刘秀族兄。少与刘秀相厚。刘玄时为虎牙将军。后奔刘秀,拜南阳太守。光武帝建武二年,封成武侯,终六安太守。谥孝。
王横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全汉文·卷六十二
横又作璜,字平仲,琅邪人。师事徐敖,受《古文尚书》。仕莽为大司空掾。
戴封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0 【介绍】: 东汉济北刚人,字平仲。举孝廉,应公车征,对策第一,拜议郎,迁西华令。再迁中山相。时诸县囚四百余人,当行刑,哀之而皆遣归家。和帝永元十二年拜太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武威人,字秉庸。登进士第。累拜监察御史,嗜酒敢言。宪宗元和初,历迁谏议大夫、给事中、尚书右丞。朝廷有得失,未尝不论奏。官终太子左庶子。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何平仲,合州(今重庆合川)人,与周敦颐有交(《周濂溪集》卷九附录)。今录诗三首。
《漢語大詞典》:平仲
银杏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平仲桾櫏,松梓古度。” 刘逵 注引 刘成 曰:“平仲之木,实白如银。” 明 方以智 通雅·植物三:“平仲,银杏也。一名檘,一名火槖木,白果,叶如鸭脚。 宋 初入贡。 永叔 ( 欧阳修 )有诗记之。初 唐 , 沈云卿 ( 沈佺期 )诗:‘芳春平仲緑,清夜子规啼。’” 明 王錂《春芜记·感叹》:“红雨乱春丛,清阴掩平仲。”
分類:平仲银杏
《國語辭典》:晏婴(晏嬰)  拼音:yàn yīng
人名。(?~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齐人。历事灵公、庄公,相齐景公。尚俭力行,为当时名臣。谥平,史称为「晏平仲」,后人尊称为「晏子」。
《国语辞典》:寇准(寇准)  拼音:kòu zhǔn
人名。(西元961~1023)字平仲,宋华州下邽(今陕西华县)人。真宗时为相,契丹南侵,力主御驾亲征,成澶渊之盟,封莱国公。后被谗,贬雷州而卒。仁宗时,谥曰忠悯。
《漢語大詞典》:三孔
(1).三个孔穴。《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管籥之音” 唐 颜师古 注:“籥三孔,并以竹为之。”
(2).三个来源。管子·国蓄:“利出於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3). 宋 孔文仲 及弟 武仲 、 平仲 并以文名,时号“三 孔 ”。 宋 黄庭坚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诗:“二 苏 上连璧,三 孔 立分鼎。”宋史·孔文仲传:“初, 文仲 与弟 武仲 、 平仲 皆以文声起 江西 ,时号‘三 孔 ’。”
《國語辭典》:寇莱公(寇萊公)  拼音:kòu lái gōng
宋朝政治家莱国公寇准。参见「寇准」条。
《漢語大詞典》:晏子裘
春秋 齐 相 晏婴 ,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 孔子 弟子 有若 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 任棠 水,仍传 晏子 裘。”亦省作“ 晏裘 ”。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叹。”参阅礼记·檀弓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
《國語辭典》:晏裘  拼音:yàn qiú
春秋齐相晏婴,生性节俭,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见《礼记。檀弓下》。后比喻人节俭或处境困窘。唐。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明。邵璨《香囊记》第二五出:「乡书有雁,晏裘凋弊成长叹。」
《漢語大詞典》:晏子裘
春秋 齐 相 晏婴 ,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 孔子 弟子 有若 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 任棠 水,仍传 晏子 裘。”亦省作“ 晏裘 ”。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叹。”参阅礼记·檀弓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