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平量  拼音:píng liáng
量米时,以「概」置于容器口,平行推过,使米正好平整满盛于容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平量:平于斛面曰平量。」
《漢語大詞典》:平场(平場)
(1).平整场地。 汉 张衡 《西京赋》:“焚莱平场,柞木翦棘。”
(2).平坦的场地。 唐 张建封 《酬韩校书愈打球歌》:“不能无事习蛇矛,閒就平场学使马。” 萧红 《生死场·麦场》:“小孩子拉马走出平场的门,到马槽子那里,去拉那个老马。”
《國語辭典》:刮削  拼音:guā xuè
1.用刀子等工具,拂刮物体表面,使之光滑或平整。《旧唐书。卷四四。职官志三》:「主药、药童,主刮削捣筛。」
2.扣减、剥削。《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亏了这四个人都有良心,能体贴晁夫人的好意,不肯在里边刮削东西。」
《漢語大詞典》:熨平
以熨平机压平或使光滑(如湿的亚麻布)
一件刚熨好的衣服所具有平整和折痕的状态。例如:一种能保持熨平状态的织品。
《國語辭典》:匀净(勻淨)  拼音:yún jìng
调和均匀。《红楼梦》第四四回:「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
《漢語大詞典》:光堂
光洁平整。 王汶石 《风雪之夜·老人》:“院心收拾得光堂整洁。”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我看了看剪过的地方,毛槎齐整,光堂平滑。”
分類:光洁平整
《漢語大詞典》:完地
平整土地。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从葬沙板:“又某寺完地而得古棺,裹以栢木;某地修城得古栢,坚润如新。”
分類:平整土地
《漢語大詞典》:盖磨(蓋磨)
即耢。平整土地的农具。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今人呼耙曰‘渠疏’,劳曰‘盖磨’,皆因其用以名之,所以散墢去芟,平土壤也。”
《國語辭典》:油灰  拼音:yóu huī
一种防水涂料。以桐油搅拌石灰制成,可填充船舶的漏缝及器物的裂罅。也称为「水丹」。
《漢語大詞典》:斩平(斬平)
极为平整。《老残游记》第十回:“这洞不过有两间房大,朝外半截窗臺,上面安着窗户,其餘三面俱斩平雪白,顶是圆的,像城门洞的样子。”
分類:平整
《國語辭典》:泥子  拼音:nì zi
用桐油、石膏、松香等混合成的泥状物。用以涂抹墙壁或器物的缝隙,使表面平整。也称为「腻子」。
《國語辭典》:斜线(斜線)  拼音:xié xiàn
数学上指两不垂直、不平行的直线。也称为「偏线」。
《國語辭典》:耙子  拼音:pá zi
1.用以聚拢或疏散柴草、谷物及整理土地的农具。
2.比喻事情的门路。如:「我费了许多功夫,却仍找不著耙子」。
《漢語大詞典》:棱磳(稜磳)
突兀不平整貌。 金 元好问 《发南楼度雁门关》诗之二:“稜磳石磴倚高梯,穹谷无人緑树齐。”
《漢語大詞典》:挺括
亦作“ 挺刮 ”。 挺拔;挺直平整。《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老头又严肃又欢喜地说:‘喏,你看它长得多挺括!’”《人民文学》1982年第10期:“他那套用西服改制而成的制服,虽说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光彩,但是还显得那么挺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