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均平
(1).平衡;均匀。周礼·地官·贾师:“贾师各掌其次之货贿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贾,然后令市。”《后汉书·虞诩传》:“臺郎显职,仕之通阶。今或一郡七八,或一州无人。宜令均平,以厌天下之望。”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二九:“水火均平方是药,阴阳差互不成丹。” 李大钊 《青春》:“大宇积热力,每散趋均平,天地乃毁。”
(2).平正;公允。周书·王罴传:“每至享会,亲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南史·循吏传·阮长之:“ 李元德 清勤均平,姦盗止息。”《诗·桧风·鳲鸠》“鳲鳩在桑” 宋 朱熹 集传:“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均平专一,故言鳲鳩在桑,则其子七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母弟称弟:“诗人美鳲鳩均爱七子,岂有於父母则望之以均平,於兄弟则教之以疏外!”
《漢語大詞典》:齐衡(齊衡)
(1).犹平衡。谓举物与心相平。周礼·考工记·梓人“乡衡而实不尽” 郑玄 注引《曲礼》:“执君器齐衡。”按,礼记·曲礼下作“国君则平衡”。 孔颖达 疏:“国君,诸侯也,降於天子,故其臣为奉持器与心齐平也。”
(2).等同;不相上下。 南朝 梁 沈约 《齐司空柳世隆行状》:“固可以齐衡八凯,方驾五臣。”《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今与列国诸侯齐衡入封,岂所谓宪章在昔,垂法将来者也?” 宋 叶适 《刘子怡墓志铭》:“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齐衡一州,自君始也。”
《國語辭典》:均衡  拼音:jūn héng
均匀平衡。如:「营养均衡」、「身心均衡发展」。
分類:均衡平衡
《漢語大詞典》:衡立
谓平衡。管子·轻重甲:“黄金重而粟轻,两者不衡立。”
分類:平衡
《漢語大詞典》:常平
(1).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创。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常平:“ 汉宣帝 时数丰稔, 耿寿昌 奏诸边郡以穀贱时增价糴入,贵则减价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无人,胥归无益。”
(2).即常平仓。宋史·食货志上:“ 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门置场,增价以糴,虚近仓贮之,命曰常平,岁饥即下其直予民。” 北周 庾信 《羽调曲》:“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
(3).长期平衡。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驛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
《漢語大詞典》:钧衡(鈞衡)
(1).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 亮 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
(2).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遗表》:“因恳避於钧衡,爰就班於符竹。”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适 《留上李右相》诗:“钧衡持国柄,柱石总贤经。” 孙钦善 校注:“钧衡:平衡,公正。”
《漢語大詞典》:相权(相權)
相互平衡。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古者建国,使内外相制,轻重相权。”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真显谟阁少卿赵公墓铭》:“钱会常相权,民无贵食,肆无虚券。” 廖仲恺 《钱币革命与建设》:“欲仅就钱币一问题,图苟且一时之解决……则就现行银币,立画一之制,使副币与本币之数量相权。”
分類:相互平衡
《國語辭典》:平准(平準)  拼音:píng zhǔn
1.平稳物价,使其合于一定的标准。《史记。卷三○。平准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2.职官名。汉武帝时设置掌管物价平准事宜的官员。《史记。卷三○。平准书》:「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漢語大詞典》:偏胜(偏勝)
(1).谓一方超越另一方;失去平衡。 宋 秦观 《与乔希圣论黄连书》:“今病本於肝而久饵苦药,使心有所偏胜,是所谓以火救火。”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偏胜之极,一有一絶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
(2).指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此数主者,虽性分学力各有偏胜,然未有不从事於学者也。”
《國語辭典》:偏枯  拼音:piān kū
1.中医上指半身偏废无用的病。也称为「半身不遂」。
2.比喻利益分配不均,或文化失调。
《國語辭典》:平衡  拼音:píng héng
1.一种仪礼。将上身与腰折成直角,使头与腰齐平。《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
2.各方面的数量或质量相互抵消,成为一种静止状态。
3.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权与物均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钩权矣。」
《國語辭典》:觔斗  拼音:jīn dǒu
1.头下脚上倒翻身体的动作。《西游记》第七回:「我老孙一觔斗去十万八千里。」也作「筋斗」。
2.比喻挫折、不顺。如:「你别看他整日笑嘻嘻的,像个无忧人似的,其实他是经过风浪,翻过觔斗的。」也作「筋斗」。
《國語辭典》:筋斗  拼音:jīn dǒu
1.头下脚上倒翻身体的动作。元。张宪〈题黑神庙〉诗:「雄巫咂角神犀吼,翻脚翩韆起筋斗。」《红楼梦》第二九回:「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打了一个筋斗。」也作「觔斗」。
2.比喻挫折、不顺。《红楼梦》第二回:「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也作「觔斗」。
《漢語大詞典》:觔兜
见"觔斗"。
《漢語大詞典》:让先(讓先)
(1).围棋术语,在双方棋力参差,不能分先对局时,上手一方经常执白,让下手一方经常执黑子先弈,谓之“让先”。
(2).象棋术语。高低手对弈,为使双方棋艺水平相对平衡,常由高手让低手先走一步、两步或三步,称为“一先”、“二先”或“三先”。
《國語辭典》:秤锤(秤錘)  拼音:chèng chuí
杆秤与戥秤所用的金属重锤。多为六面棱柱或立方体,悬挂在秤杆一端,可左右移动以量轻重。也称为「秤砣」。
《國語辭典》:失调(失調)  拼音:shī tiáo
失去平衡。尤指身体不得适当调养。如:「病后失调,最易引起旧疾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