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4,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晚耄
齿歼
埋年
暮耋
上了岁数
到岁数
上年纪
白头
白首
诸公
五更
老夫
老人
老僧
老翁
《漢語大詞典》:晚耄
年老。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君叹曰:‘吾虽晚耄,敢忘亲言乎?’”
分類:年老
《漢語大詞典》:齿歼(齒殲)
指年老。后汉书·班超传:“臣 超 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
分類:年老
《漢語大詞典》:埋年
方言。谓年老。《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埋年女人似癫婆,新年女人似姣婆。”
分類:方言年老
《漢語大詞典》:暮耋
指年老。 明 杨慎 《酬袁永之·书自阳朔寄来》诗:“伊予嗟暮耋,顒子掞天宸。”
分類:年老
《国语辞典》:上了岁数(上了岁数)  拼音:shàng le suì shu
比喻年老。如:「奶奶虽然上了岁数,但身体仍十分健朗。」
分类:年老
《漢語大詞典》:到岁数(到歲數)
谓年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我起小长了大骨节,腿脚不好使。再说,也到岁数了。”
分類:年老
《國語辭典》:上年纪(上年紀)  拼音:shàng nián ji
年纪大。《红楼梦》第八四回:「姨太太上年纪的人看看是怎么不好,说给他们也得点主意儿。」《文明小史》第五○回:「我虽上了年纪,游山玩水,倒还欢喜。」
分類:年老
《國語辭典》:白头(白頭)  拼音:bái tóu
白色的头发。唐。杜甫 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后常用以比喻年老。
《國語辭典》:白头翁(白頭翁)  拼音:bái tóu wēng
1.鬓发泛白的老人。唐。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诗:「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2.动物名。鸟纲雀形目。形体似画眉,色灰黑,腹白。头后部有一撮白斑羽毛,故称为「白头翁」。性吵杂。主要栖息于平地至中海拔处的开阔地,以昆虫、果实为主食。
3.植物名。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白毛,叶宽卵形,三全裂,中裂片三深裂,侧裂片不等二浅裂,末回裂片卵形。四、五月间,茎顶开暗紫色花。聚合果球形,径九至十二公分,瘦果扁纺锤形,长三至四公厘,宿存花柱长三至七公分,被长柔毛。可供观赏及入药用。
《國語辭典》:白首  拼音:bái shǒu
1.头发变白。《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羔。」
2.人老发白,故称年老人为「白首」。《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
3.借指老人。唐。刘禹锡〈新秋对月寄乐天〉诗:「相知尽白首,清景复追游。」
4.夫妻白头偕老。《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妾与君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踰墙钻隙,何能白首?」
《漢語大詞典》:诸公(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國語辭典》:五更  拼音:wǔ gēng
1.称长老为「五更」。古天子养老有三老五更,以父兄之礼事之。见《礼记。文王世子》。《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
2.旧时以漏刻计时,从傍晚到次日清晨,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相当于自午后七时起算,每一时段,为两小时,至清晨五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也作「五夜」。
3.特指第五更,即天将亮时。《儒林外史》第一回:「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吃了早饭,恰好秦老也到。」《红楼梦》第五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贾母等五更便去了。」
《漢語大詞典》:三老五更
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郑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大学。”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 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 祥 (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 郑小同 )为五更。”北史·魏纪三:“以 尉元 为三老, 游明根 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國語辭典》:老夫  拼音:lǎo fū
称谓。老年男子的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老夫想起,男婚女嫁,人之大伦。」
《國語辭典》:老人  拼音:lǎo rén
1.老年人。《史记。卷一一九。循吏列传。子产》:「丁壮号哭,老人儿啼。」《三国演义》第二回:「张飞饮了数杯闷酒,乘马从馆驿前过,见五六十个老人,皆在门前痛哭。」2 旧人。如:「他都快退休了,可称得上是公司的老人喽!」
2.星官名,仅由一颗星组成,属井宿,为西方的船底座α星。也称为「南极老人星」、「老人星」。
《國語辭典》:老人星  拼音:lǎo rén xīng
寿星的别名。参见「寿星」条。《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唐。杜甫 泊松滋江亭诗:「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國語辭典》:老僧  拼音:lǎo sēng
1.年老的出家人。如:「佛殿中,有几位老僧正在盘坐诵经。」唐。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诗:「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红楼梦》第二回:「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2.老和尚的自称。《水浒传》第四回:「长老道:『员外放心,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经诵咒,办道参襌。』」《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汝诚念皈我,但尚有尘劫未脱,老僧赠汝一物,可密藏于身畔,不许一人知道。」
《國語辭典》:老翁  拼音:lǎo wēng
1.老年人。三国魏。曹丕〈又与吴质书〉:「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2.称谓。称呼自己或他人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