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泛 → 汎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杂采(雜采)
(1).指各色丝织品。管子·立政:“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刑餘戮民不敢服絻,不敢畜连乘车。”
(2).广泛采集。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记得刻本中之画,乃杂采各本而成,非本书真的插画。”
《漢語大詞典》:宣播
广泛传播或宣扬。后汉书·吕布传:“将军威名宣播,远近所畏,何求不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然其为人寡交与,每闔门居,不与国人通弔庆。 尹 逢人輒宣播,闻其异者,争交懽 余 ,门外冠盖常相望。”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通县革命》:“自壬辰以还,国内志士,盛倡革命, 治增 深然其説,潜行宣播,闻者多感化。”
《漢語大詞典》:光施
广泛施行。墨子·天志中:“唯毋明乎顺天之意,奉而光施之天下。” 孙诒让 间诂:“光,与广通。”《史记·秦始皇本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汉书·王莽传中:“功烈巍巍,光施于远。”
分類:广泛施行
《漢語大詞典》:旁咨(旁諮)
广泛征询。 宋 曾巩 《送江任序》:“其施为先后,不待旁諮久察,而与夺损益之几已断於胸中矣。”
分類:广泛征询
《國語辭典》:宏览(宏覽)  拼音:hóng lǎn
博览。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宏览载籍,博游才义。」
分類:广泛浏览
《漢語大詞典》:博引
广泛地引证。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诸公要不信这话,博引烦称,还有个佐证。”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人之辞而省曰字例:“‘ 孟子 曰:仕。’一言足矣,无事繁称博引也。”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吾能杂搜博引,细説详辩,揭其隐衷微意,以著于天下。”
分類:广泛引证
《漢語大詞典》:泛读
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例如:泛读各类文章。
《漢語大詞典》:殷广(殷廣)
繁多而广泛。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以租入殷广,转输劳烦,令中仓岁入百万斛,餘皆储之水次。” 南朝 齐 萧子良 《陈时政密启》:“ 建元 初,狡虏游魂,军用殷广。”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昔者先皇晏驾,留其顾託,将以万机殷广,令陛下兼知其事。”
分類:繁多广泛
《漢語大詞典》:滂被
谓恩泽广泛流布。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政能》:“百姓歌曰:‘新河得通舟檝利,直至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駟,美哉 薛公 德滂被。’”
《漢語大詞典》:章彻(章徹)
显著;广泛流传。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故君子不遇其时,则不如流俗之士声名章彻也。”
《漢語大詞典》:敷广(敷廣)
广泛传播。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虯书》:“今皇风具穆,至道弘被,四海不溢,五岳无尘,胶序肇修,经法敷广。”
《漢語大詞典》:大噪
广泛地传扬。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 叶 大惊异,下直,即命驾往访之, 吴 诗名大噪都下。” 清 李渔 《凰求凤·伙谋》:“只看隔壁的 许仙儔 ,自与 吕哉生 相处之后,他的名声,就大噪起来。”
分類:广泛传扬
《漢語大詞典》:达听(達聽)
谓广泛听取,了解下情。梁书·武帝纪中:“朕达听思治,无忘日昃,而百官羣务,其途不一,随时适用,各有攸宜,若非总会众言,无以备兹亲览。”
《漢語大詞典》:博咨
谓广泛征求意见。 元 姚燧 《浙西廉访副史潘公碑》:“剖白羣疑,商订时才,自其口出,人所畏缩,皆身任为,无少顾让,然不专己,博咨之人。” 明 唐顺之 《答翁东厓总制》:“公广询而博咨之,使文武长材尽在幕下。”
《漢語大詞典》:通览(通覽)
(1).广泛阅览。汉书·息夫躬传:“少为博士弟子,受春秋,通览记书。” 颜师古 注:“传记及诸家之书。”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经艺传书,人当览之……人之不通览,薄社之类也。”
(2).谓见识广泛。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宗正南阳刘祖》:“旧俗常以衣冠子孙、容止端严、学问通览、任顾问者以为御史。”世说新语·言语“ 范宁 作 豫章 ”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宁 字 武子 , 慎阳县 人,博学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