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庆问(慶問)
(1).庆贺聘问。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诸国庆问,四节得展。”
(2).泛指祝贺存问。 宋 曾巩 《回人贺授史馆修撰状》:“敢意眷私之厚,特迂庆问之勤。”
《國語辭典》:从吉(從吉)  拼音:cóng jí
居丧中,因事而暂易吉服,或居丧毕,脱去丧服,换上吉服。见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二五。顾命》。后人居丧,当与人行庆贺之礼时,多书「从吉」二字于简帖上。《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孟陋传》:「亲族迭谓之曰:『少孤!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陋感此言,然后从吉。」
《漢語大詞典》:入贺(入賀)
入朝庆贺。管子·轻重:“ 齐 之北泽烧,火光照堂下, 管子 入贺 桓公 曰:‘吾田野辟,农夫必有百倍之利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分類:入朝庆贺
《國語辭典》:庆生(慶生)  拼音:qìng shēng
庆祝生日。如:「班上每个月都会为当月的寿星庆生。」
分類:庆贺生日
《國語辭典》:礼金(禮金)  拼音:lǐ jīn
1.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聘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袁妹是自家做主的,礼金不计论,但凭相公出得手罢了。」
2.当作礼物的现金。如:「他虽无法赴宴,但礼金还是托人送到了。」
《國語辭典》:喜庆(喜慶)  拼音:xǐ qìng
1.庆贺,对别人的喜事表示庆贺。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事始》:「盖七国时众所喜庆于君者,皆呼万岁。」《红楼梦》第九四回:「除了祭祀、喜庆,无事叫他不用到这里来。」
2.值得庆贺的事。《隋书。卷二一。天文志下》:「城上白气如旌旗,或青云临城,有喜庆。」
《國語辭典》:芣苢  拼音:fóu yǐ
1.车前的别名。参见「车前」条。
2.《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或亦指为咏妇人采芣苢之诗。首章二句为:「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國語辭典》:国庆(國慶)  拼音:guó qìng
1.国家的大庆。如国家成立、统一等纪念。
2.为国称庆。《三国演义》第九回:「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
《漢語大詞典》:协庆(協慶)
共同庆贺。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道俗侧塞,人祗协庆。”《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昭德皇后庙乐章》:“昌时协庆,理内成功。”
《漢語大詞典》:表贺(表賀)
上表庆贺。东观汉记·明帝纪:“帝令百官採甘露悉会,公卿表贺,奉觴上寿。”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入界先经 蜀 川过, 蜀 将收功先表贺。”旧唐书·职官志二:“国有大事,若大克捷及大祥瑞,百僚表贺。”
分類:上表庆贺
《國語辭典》:致贺(致賀)  拼音:zhì hè
向人表示道贺之意。如:「好友开书法展,大家相约一起前往致贺。」
《國語辭典》:贺年(賀年)  拼音:hè nián
庆贺新年。如:「每当过年时,广播与电视均有贺年节目。」也称为「贺岁」。
分類:庆贺新年
《漢語大詞典》:绂麟(紱麟)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周灵王 立二十一年, 孔子 生於 鲁襄公 之世……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於 闕里 人家,文曰:‘水精之子,係衰 周 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 徵在 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紱繫麟角,信宿而麟去。”后以“紱麟”为庆贺生辰之典。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庆诞》:“紱麟祥旦。 王子年 《拾遗》: 孔子 生,母 徵在 以绣紱繫麟角,及 孔子 欲絶,抱麟解紱而泣。”
分類:庆贺生辰
《國語辭典》:汤饼会(湯餅會)  拼音:tāng bǐng huì
小孩生下三天后,请客人来吃汤饼的宴会。取长寿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转眼间,又是满月,少不得做汤饼会。」也作「汤饼宴」。
《漢語大詞典》:贺书(賀書)
庆贺的文书。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跋朝贺书飞,塞路归鞍跃。”
分類:庆贺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