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蠡叟、冷红生……等。清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文精舍、京师金台书院讲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担任京师五城学堂教习,三十二年(1906)任教京师大学堂。教学之馀,由他人口译,以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馀种(或言共二百馀种),世称「林译小说」,乃引介西方文学之先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与王寿昌合译之《巴黎茶花女遗事》最为著名。平生著述丰富,与古文相关者如《畏庐文集》、《春觉斋论文》、《文法讲义》……等数十种;诗作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所出版的《闽中新乐府》收仿乐府体诗歌三十二首,激议时政,倡导改良,是其平生第一部著作,风行海内,王松《台阳诗话》特别予以介绍;此外画作《畏庐遗迹》、理论专著《春觉斋话论》,都为世人所赞誉 。
全台诗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蠡叟、冷红生……等。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文精舍、京师金台书院讲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担任京师五城学堂教习,三十二年(1906)任教京师大学堂。教学之馀,由他人口译,他以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馀种(或言共二百馀种),世称「林译小说」,乃引介西方文学之先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与王寿昌合译之《巴黎茶花女遗事》最为著名。平生著述丰富,与古文相关者如《畏庐文集》、《春觉斋论文》、《文法讲义》……等数十种;诗作如《闽中新乐府》收仿乐府体诗歌三十二首,内容激议时政,倡导改良,是其于1897年所出版的平生第一部著作,风行海内,王松《台阳诗话》特别予以介绍;外如画作《畏庐遗迹》、理论专著《春觉斋话论》,都为世人所赞誉。  林纾曾经二度来台,其一是在1867年时,从福州搭乘「华福保」轮船来台湾省父,其《畏庐琐记》提及此事,当时滞居淡水三载,曾拜访板桥林家;其二是在1878年时,奔其弟林炳耀之丧而来,此次亦在台约三年之久〖参见汪毅夫《台湾近代文学丛稿》(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页32-33。〗。然有关林氏寓台活动,目前缺乏文献,详情难稽。(黄美娥撰)
词学图录
林纾(1852-1924) 初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践卓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八年举人,主京师大学堂讲习,入民国任教北京大学。有《畏庐诗存》,并译西洋小说170余部。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树楠(1852年1月15日—1936年2月7日)《约法会议纪录》作年六十岁,按1915年60岁,则生于约1855年。,字晋卿,晚号陶庐老人。直隶新城县(今河北省高碑店市)人。时人将其与陈三立以“南陈北王”并称徐一士说:“新城王晋卿与散原年相若,亦同年进士,所为文有盛名,时人以“南陈北王”并称。王氏著作颇多,特以文家境诣论,似犹略逊于散原耳”(《一士类稿》),但根据进士题名碑,王树楠为光绪十二年进士,陈三立则为光绪十五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镇海人,字菊龄,号舫庐。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曾辑刊《花雨楼丛钞》。另有《舫庐文存》、《成人篇》。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原名汝鸿,字鹤侪,一字寄庐,郡增贡生。工词章,以诗赋受知督学使者,取南菁内课生住院肄业,声名藉甚。年甫四十三遂卒。著有迎月轩诗钞。同治四年生,光绪三十三年卒。
蓝钰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蓝钰(1859年—1942年),字石如,晚号蛰庐,书房号负笈砚斋,江西省瑞州府高安县蓝坊村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70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黄锡朋,字百我,号蛰庐。1859年生,卒于1915年,江西都昌春桥乡黄邦本村人,光绪十九年举人,曾任瑞州府学训导。十年后考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清亡后归隐故里凤凰山麓。著有《凰山樵隐诗钞》。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七
蒋廷黻,字稚鹤,号盥庐,海宁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潮州知府。有《随扈纪行诗存》、《麻鞋纪行诗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懋之,号槐庐。以贩书为业。光绪间侨居松江,筑“槐庐”以藏书。编有《槐庐丛书》、《孙溪朱氏经学丛书》。撰有《行素草堂目睹书录》、《国朝未刊遗书志略》。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贺履之(1861-1937) 名良朴,号篑庐、南筌居士。湖北蒲圻人。同盟会员。有《篑庐全集》。
方怡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子顺,号韩庐。方履篯孙。光绪十九年副贡。肆力于学,攻考据掌故诗古文,兼研西学,尤精推算。由广东知县累官知府,助大吏推行新政,提调学务,并筹办一省警察。工诗文。有《韩庐文钞》。
姚文倬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姚文倬,字稷塍,号谭庐,浙江仁和县人。清末政治人物。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督云南学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冬,任福建兴泉永道。补福建提学使。辛亥革命时,返回原籍。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胡思敬,字漱唐,号退庐,江西新昌人。光绪乙未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广东道监察御史。有《退庐集》。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黄宾虹(1865-1955) 原名懋质,因生于农历元旦,又取名元吉,又因讳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质,字朴存。别号予向、宾虹、虹若、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早年为贡生,任小官吏。后受维新思想影响,与谭嗣同交往,弃官参加反清活动,发起成立进步组织"黄社",被通缉, 1907年逃亡上海。后任编辑、记者,并在昌明艺专、新华艺专、上海美专任教授。 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艺专教授。1948年到杭,居西湖栖霞岭。历任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华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在他90寿辰时颁发荣誉奖,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所作山水浑厚华滋,晚年尤精墨法。每于浓墨、焦墨中施以重彩,斑澜古艳。书法篆籀,富金石气。诗文亦清隽疏朗,喜藏秦秫、汉印、心领神会,铸刻尤工。山水画创作有理论,著述宏丰,发表、编纂百余万字。有《古画微》、《虹庐画谈》、《画学通论》、《画法要旨》、《宾虹诗秒》、《黄山游记》等。
人物简介
黄质(1865 -1955) ,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丁立中(1866-1920),清末民初藏书家。字和甫,号禾庐,一号慕陆。浙江杭州人,藏书家丁丙之子。光绪十七年举人。编有《丁氏八千卷书目》20卷10册,著有《禾庐诗》及《松生府君年谱》等;辑《宜堂类录要》册,《禾庐新百咏》卷。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凤起(1866年—1933年),字未林,晚号真庐老人,江西南城人,晚清进士,诗人、书画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殿试名列二甲第二十二名,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旋赴日本留学法政。回国后辞归江西故里,被巡抚冯汝骥奏留南昌,任咨议局议绅、宪政筹备处咨议、教育总会会长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11月,江西独立,刘被推任民事部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后定居上海,以卖字画为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病逝。著有《味琴仙馆遗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