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答 → 荅答”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畴答(疇答)
(1).畴,通“ 酬 ”。酬谢;用财物表示谢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於是大封功臣二十餘人……轻重各有差”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魏书载公令曰:‘追思 竇婴 散金之义,今分所受租与诸将掾属及故戍于 陈 蔡 者,庶以畴答众劳,不擅大惠也。’”
(2).畴,通“ 酬 ”。应答。《晋书·挚虞传》:“臣生长蓽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漢語大詞典》:什么事
一切事物。例如:不管发生什么事。
表示应答呼唤。例如:“服务员!”“什么事,先生?”
《漢語大詞典》:声诺(聲諾)
亦作“ 声喏 ”。
(1).出声应答。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余与 吴敏 撰数十语﹞俾閤门官宣读,每读一句,将士声诺。”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黄巢庙》:“山下人每闻庙内声喏,若数百人受令唯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偷桃:“﹝吏﹞少顷復下,命取桃子,术人声诺。”《快心编三集》第八回:“ 张芳 跪领钧旨,声喏而去。”
(2).古人谒见官长或会见宾客时叉手行礼,同时扬声致敬之谓。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四:“一夕,公独坐便斋,神声诺而不见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王尝春日游后圃,见一老卒卧日中,王蹴之曰:‘何慵眠如是?’卒起声喏,对曰:‘无事可做,只得慵眠。’”《水浒传》第四八回:“庄门上 杜兴 看见有 杨雄 、 石秀 在彼,慌忙开了庄门,放隻小船过来,与 宋江 声诺。” 清 徐士鸾 《宋艳·驳辨》:“舵工遽见 才仲 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
《漢語大詞典》:哼哈
(1).表示呵斥;呵斥声。《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值堂的见了,倒摆出满脸的悻悻之色,朝他哼儿哈儿的赶他走开。” 瞿秋白 《乱弹·世纪末的悲哀》:“他们正在哼哈着,叱咤着,叫喊着。”
(2).形容含糊应答,不在意。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六章:“ 杨平山 只是哼哈了一声,依然继续沉睡着。”
(3).指 哼 哈 两员神将。《封神演义》第七四回:“今日 哼 哈 相会时, 郑伦 鼻子里两道白光,出来有声, 陈奇 口中黄光也自迸出。” 清 杜光庭 乡言解颐·地部·寺观:“在西栅栏外者为西大寺,南向。头层殿塑 哼 哈 二将军。”
《國語辭典》:感叹词(感嘆詞)  拼音:gǎn tàn cí
表示说话人某种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哎呀!」、「唉!」、「呜呼!」、「嗟夫!」都是感叹词。
《漢語大詞典》:得也么(得也麽)
(1).犹言得了。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得也么,泼説。”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得也么,看这廝。”
(2).应答之词。犹言明白啦。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三折:“得也么!就来。”
《國語辭典》:以莛撞钟(以莛撞鐘)  拼音:yǐ tíng zhuàng zhōng
用草茎去敲钟是绝对发不出声音的。比喻自不量力,徒劳无功。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也作「以莛叩钟」。
《漢語大詞典》:以莛扣钟(以莛扣鐘)
见“ 以莛撞鐘 ”。
《漢語大詞典》:颛对(顓對)
(1).顓,通“ 专 ”。谓任使节时独自随机应答。汉书·王莽传中:“ 莽 选儒生能顓对者 济南 王咸 为大使,五威将 琅邪 、 伏黯 等为帅,使送 登 尸。”
(2).顓,通“ 专 ”。指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使者。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书礼:“其秋,偕 虞雍公 允文 爰立左右,上密求顓对。”
《漢語大詞典》:詶譬
应答譬解。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二年:“ 孝祖 具问朝廷消息, 僧韶 随方詶譬,并陈兵甲精强,主上欲委以前驱之任。”
分類:应答
《國語辭典》:一答一合  拼音:yī dá yī hé
相互对答。《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何况是两个有心的装作个无心的,彼此一答一合说话。」
《漢語大詞典》:一呼再喏
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表示恭顺。《韩诗外传》卷五:“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快意,一呼再喏者,人隶也。”
《国语辞典》:书目答问(书目答问)  拼音:shū mù dá wèn
书名。清张之洞提督四川学政时,应答初学者所问而作,一说实出缪荃荪手。四卷。其书引历代著作,多达二千馀种,按四部分类,并分子目,指示门径,极便初学。近人范希曾补正,于各目之下胪列各本,颇便检查。
《国语辞典》:一答一和儿(一答一和儿)  拼音:yī dá yī hé ér
互相应答。也作「一递一和儿」。
分类:相应应答
《国语辞典》:一搭一唱  拼音:yī dā yī chàng
相互应答唱和。如:「他们俩一搭一唱,好似在说相声。」
《国语辞典》:应对不穷(应对不穷)  拼音:yìng duì bù qióng
言语应答没有词穷的时候。形容人学识广博而才思敏捷。《隋唐演义》第八二回:「玄宗见他应对不穷,十分欢喜,即擢为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