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16,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3 54 55 56 下一页
韩粹彦(字 师美 文康 )
曾孝广(字 仲锡 )
胡宗炎(字 彦圣 )
折克行(字 遵道 )
刘安上(字 元礼 别称 二刘 )
赵令懬(字 深之 安定郡王、惠王 襄靖 )
吕颐浩( 成国公 字 元直 忠穆 )
孙昭远(名 大年 字 显叔 忠悯 )
林积仁(字 充美 )
郭知章(字 明叔 )
黄辅国(字 应图 )
葛胜仲(字 鲁卿 文康 )
许景衡(字 少伊 世称 横塘先生 忠简 )
毕仲愈(字 将叔 )
其它辞典(续上)
程之邵(字 懿叔 )韩粹彦(字 师美 文康 )
曾孝广(字 仲锡 )
胡宗炎(字 彦圣 )
折克行(字 遵道 )
刘安上(字 元礼 别称 二刘 )
赵令懬(字 深之 安定郡王、惠王 襄靖 )
吕颐浩( 成国公 字 元直 忠穆 )
孙昭远(名 大年 字 显叔 忠悯 )
林积仁(字 充美 )
郭知章(字 明叔 )
黄辅国(字 应图 )
葛胜仲(字 鲁卿 文康 )
许景衡(字 少伊 世称 横塘先生 忠简 )
毕仲愈(字 将叔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5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懿叔。以父荫为新繁主簿。哲宗元祐中,为夔路转运判官,尽发所储盐出卖,关征增数倍。除主管秦、蜀茶马公事,革黎州买马之弊。元符中复主管茶马,市马万匹,茶课至四百万缗。徽宗朝秦凤出师,命之经制,擢显谟阁待制。敌犯熙河,摄帅事,屯兵边境,敌闻风遁去。俄得疾卒。全宋诗
程之邵,字懿叔,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以父荫为新繁主簿。神宗熙宁中,入为三司磨勘官,除广东转运判官。哲宗元祐初,提举利、梓路常平,以事罢知祥符县。俄知泗州,为夔路转运判官。除提举川陕茶马公事,知凤翔府,徙郑州。元符三年(一一○○),自知福州再提举川陕茶马(《金石续编》卷一六)。徽宗即位,为熙河都转运使,摄帅事,俄得疾卒。《宋史》卷三五三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七二二
程之邵(?——一一○五),字懿叔,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以父荫为新繁主簿。熙宁中,入为三司磨勘官。元丰初,除广东转运判官。元祐初,提举利、梓路常平,二年,罢知祥符县。俄知泗州,为夔路转运判官。除主管秦、蜀茶马公事,知凤翔府,徙郑州。元符初,复为都大管勾陕西路茶马公事,以增羡,连加直龙图阁、集贤殿修撰,三进秩,为熙河路都转运使。崇宁三年,擢显谟阁待制。摄熙河帅事有功,方录功转太中大夫,得疾,以崇宁四年卒,赠龙图阁直学士。《宋史》卷三五三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仲锡。曾公亮从子。哲宗元祐中,累官水部员外郎。河决内黄,奉诏行视,疏苏村,凿巨野,导之北流,纾澶、渭、深、瀛诸州之害。迁都水使者,治洛水,消除水患。累官户部尚书,罢知杭州。历知成德军、太原府。卒年六十。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曾孝广,字仲锡,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从子。元丰末为北外都水丞。元祐中,出通判保州。久之,复都水丞。元符初为水部员外郎,以导河北流功迁都水使者。出为陕西、京西转运副使,擢户部侍郎,进尚书。崇宁四年,罢为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徙知潭、郓、饶、广州,历成德军、太原府。复故职而卒,年六十。有文集二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二五、方域一五之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五、五一九,《宋史》卷二○、二○八及三一二本传,《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8 【介绍】: 宋云中人,字遵道。折继闵子。初仕军府。西夏兵入环庆,克行与战于葭芦川,大败之,擢知府州。与西夏战,每出必胜,夏人畏之,增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在边三十年,善拊士卒,战功最多,羌人呼为折家父。官至秦州观察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28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元礼。刘安节从弟。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与安节时称二刘,为乡里所推。累官侍御史,上疏直言宰相蔡京罪数十条,又与中丞石公弼共劾之,京罢相。迁右谏议大夫,知婺州。徽宗宣和初致仕。有《刘给谏集》。全宋诗
刘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礼,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以文行知名,与从兄刘安节并称“二刘”。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调钱塘尉,迁缙云令,登州教授。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除提举两浙学事,召对,留为监察御史。二年,迁侍御史。三年,迁谏议大夫。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中书舍人召。三年,除给事中。时蔡京复相,力请外任,历知寿、婺、邢、寿春、舒等州府。宣和七年(一一二五)提举南京鸿庆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致仕。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六十。有诗五百篇,制诰杂文三十卷,已佚。宁宗嘉定中知温州留元刚收集遗文刻《二刘文集》,中有《刘给事文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薛嘉言所撰行状、《宋元学案》卷三二。 刘安上诗,以原鲍氏知不足斋藏朱彝尊跋钞本《刘给事文集》(藏上海图书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原刘氏嘉业堂藏孙衣言校并题记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光绪瑞安孙氏《永嘉丛书》所收同治十二年孙诒让校并记武昌书局刻本(简称永嘉本)。新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九六五
刘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礼,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与从兄安节俱师事程颐,以学行为乡里所推。登绍圣四年进士第,调杭州钱塘尉,迁处州缙云县令,除登州州学教授。大观初,除提举两浙学事,未行,留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侍御史、谏议大夫。丁母忧离任。政和初以中书舍人召,踰年除给事中。力请外任,除徽猷阁待制知寿州,后历知邢州、寿春府、舒州,所至皆有惠政。宣和初致仕,建炎二年卒,享年六十。著有诗五百篇、制诰杂文三十卷,藏于家。见《刘给谏集》附录薛嘉言所撰《行状》。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六四
赵令懬(一○六九——一一四三),字深之,德昭玄孙。授右班殿直,累监州县场库,累迁秘阁修撰,再知庆源府。建炎二年,知西外宗正事,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后以集英殿修撰知南外宗正。转知泉州,改阆州观察使,袭封安定郡王,奉祀太祖,除同知大宗正事。再迁保平军节度使。绍兴十三年卒,年七十五。赠少师,后追封惠王,谥襄靖。《宋史》卷二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9 【介绍】: 宋沧州乐陵人,徙齐州,字元直。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时累官河北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与张浚倡议勤王。拜右相,进航海避金兵之策,寻罢相。绍兴元年复任左相,力倾秦桧,罢桧右相,遂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主战派。曾立江、浙、湖南诸路月椿钱,大为东南患。卒谥忠穆。有《忠穆集》。全宋诗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齐州,遂为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历成安尉,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徽宗宣和末燕山之役,以转输功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扬州。三年,金人犯扬州,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罢充醴泉观使,旋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同上书卷三二、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宣抚淮南,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同上书卷四四、四九)。三年罢,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同上书卷六八)。五年,为荆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书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同上书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观使(同上书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赠秦国公,谥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吕颐浩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他书,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三○四二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齐州(治今山东济南)人。绍圣元年进士,历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建炎三年,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苗傅等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以与赵鼎不协,罢为醴泉观使。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张琪之乱。绍兴元年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三年,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罢相,提举洞霄宫。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谥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见《宋史》卷三六二本传,《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8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初名大年,字显叔。哲宗元祐间进士。调长沙尉。累擢河北、燕山府路转运使。钦宗靖康元年,召为水部员外郎。高宗建炎元年迁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总管,至洛招集散亡,得众万余。金军来犯,战不利,部下欲拥之南还,不从,遂为叛兵所害。谥忠悯。全宋文·卷三○一四
孙昭远(一○七一——一一二八),初名大年,字显叔,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元祐进士,调长沙尉,辟河东经略司干办公事,历凤翔府天兴县、河北山东抚谕盗贼干当公事,寻擢河北、燕山府路转运使。靖康元年,召为水部员外郎。金兵围太原,钦宗遣与折彦质招集溃师,为西道总管,与诸道军同出关。建炎元年,迁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总管,与金兵战不利。次年正月,其下欲拥之南还,不从,为叛兵所杀。谥忠悯。见周必大《孙公昭远行状》(《周文忠公集》卷二九),《宋史》卷四五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42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充美。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知平阳府,革去蠹弊,及移京畿提点刑狱,人皆牵衣泣送之。钦宗靖康初,以中大夫直秘阁,再领平阳,为民拥戴。官终秘阁修撰。全宋文·卷三○五四
林积仁(一○七一——一一四二),字充美,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圣四年进士,补建昌南城主簿,调建州司理,瓯宁令,徙北海县。擢广济河辇运,迁提举江南西路常平。宣和六年,改提举河东路常平,转中奉大夫、监察御史,知平阳,移京师提点刑狱。靖康元年复知平阳。累官秘阁修撰、知筠州。后三更祠秩,绍兴九年起为广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十二年卒,年七十二。见林光朝《林公行状》(《艾轩集》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龙泉人,字明叔。郭知微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历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以荐为监察御史。哲宗亲政,上书请增谏官。迁殿中侍御史。究《神宗实录》诬罔事,请究治吕大防等。又请复元丰役法。历左司谏、中书舍人。报聘于辽。徽宗立,曾布用为工部侍郎,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旋入党籍。政和初卒。全宋诗
郭知章(?~一一一一),字明叔,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清乾隆《江西通志》卷四九),从刘彝广西幕府。神宗元丰中知分宁县(宋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卷一四《明叔知县示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历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入为监察御史。哲宗绍圣中改左司谏,权工部侍郎,为中书舍人。元符二年(一○九九),以集贤殿修撰知和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七)。徽宗立,为工部侍郎,加宝文阁直学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罢知邓州,旋入党籍。政和初卒。《宋史》卷三五五有传。全宋文·卷一八四八
郭知章(?——一一一一),字明叔,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治平二年第进士。历知浮梁、分宁县,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为监察御史。哲宗亲政,迁殿中侍御史,请复元丰役法。进左司谏,权工部侍郎,为中书舍人,以集贤殿修撰知和州。徽宗立,为工部侍郎,加宝文阁学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罢知邓州,旋入党籍。后数年,复显谟阁直学士。政和初卒。《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应图。黄辙子。神宗元丰间进士。历官右正言、右司谏,尝论惠民之政及学校之法。擢起居舍人,命阅元祐臣僚章疏,欲籍为奸党,辅国不奉诏,出知袁州。徽宗大观初,历知福、泉二州。召为给事中,未赴卒。全宋文·卷二七○七
黄辅国,字应图,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登元丰八年进士。历青州司理、饶州浮梁主簿、南海令,知高邮军,擢右司谏、起居舍人,出知袁州。大观初知福州,改泉州。卒年四十七。见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44 【介绍】: 宋常州江阴人,徙丹阳,字鲁卿。葛书思子。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迁太常卿兼谕德,采春秋战国以来历代太子善恶成败之迹,日进数事。除国子祭酒。历知汝、湖、邓州,遭朱勔诬告罢归。高宗建炎中复知湖州,岁大饥,发官廪赈济于民。绍兴中请祠归。卒谥文康。有《丹阳集》。全宋诗
葛胜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鲁卿,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宋史》作丹阳人,误。丹阳是其晚年寓居,见本集卷二一《里中无居寓丹阳县书怀》)。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元符二年(一○九七),官杭州司理参军。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兖州教授。崇宁二年(一一○三),入为太学正。大观元年(一一○七),充提举议历所检讨,兼宗正丞。二年,迁礼部员外郎,以事责知歙州休宁。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复原职。四年,擢国子司业。六年,除国子祭酒,以言事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彦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邓州,以在湖州时忤朱勔,落职食祠禄。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知湖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致仕归。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康。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事见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状》,《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葛胜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六四
葛胜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鲁卿,常州江阴(今江苏江阴)人,书思子。登绍圣四年进士第。元符三年中宏词科,为第一,除兖州教授。差提举议历所检讨官兼宗正丞,迁礼部员外郎。以议原庙事得罪,责知休宁县。复召为礼部员外郎,权国子司业,迁太常少卿,徙太府少卿,除国子祭酒。寻知汝州,改湖州,徙邓州,罢。建炎中复知湖州,官至显谟阁待制,绍兴初乞祠归,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康。著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续编《太常因革礼》。《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28 【介绍】: 宋温州瑞安人,字少伊,世称横塘先生。从程颐学。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宣和六年,召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请削三公权,忤时相王黼;又论童贯不可用;言和买、和籴、盐法害民;奏免江浙茶盐比较之法。旋遭斥逐。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进中书舍人,旋因言落职。高宗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为权相黄潜善等谮罢,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至京口卒。谥忠简。有《横塘集》。全宋诗
许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年纵学程颐,哲宗元祐九年(一○九四)进士。徽宗大观中为敕令所删定官。久之,除通判大名府,未行,改逮判福州。后奉祠馆。宣和二年(一一二○),除殿中侍史。以忤王黼去官。钦宗嗣位,以左正言召,避亲嫌改太常少卿,兼太子论德,旋试中书舍人。以为李光等辨白,罢与宫祠。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为黄潜善等排沮,罢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至京口,得暍疾卒,年五十七。谥忠简。有《横塘集》三十卷,已佚。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横塘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事见《斐然集》卷二六《许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许景衡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横塘集》为底本,校以瑞安孙氏《永嘉丛书》所收《横塘集》(简称永嘉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五
许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宣和六年,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钦宗时,迁中书舍人。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进尚书右丞。黄潜善等恶其异己,谮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二年卒,年五十七,谥忠简。景衡得程颐之学,学者称横塘先生。有《横塘集》。《宋史》卷三六三有传,又见《斐然集》卷二六《许公墓志铭》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郑州人,字将叔。毕仲游弟。工诗。历迁国子监丞、诸王府侍讲、知凤翔府。坐仲游陷党籍,例废黜,徽宗特以为都官郎中,擢秘书少监,卒。全宋诗
毕仲愈,字将叔,管城(今河南郑州)人。仲游弟、士安曾孙。哲宗时官国子丞、诸王府侍讲,知凤翔府。坐兄仲游事入党籍。徽宗即位,召为都官郎中。政和三年(一一一三),提举河东路常平(《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二一),卒。事见《东都事略》卷四一,《宋史》卷二八一有传。全宋文·卷二五九五
毕仲愈,字将叔,郑州(治今河南郑州)人,仲游弟。亦工诗。历国子监丞、诸王府侍讲、知凤翔府。坐仲游陷党籍废黜。政和中提举河东路常平,擢秘书少监。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二一、崇儒六之一一,《宋史》卷二八一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