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处善。曾孝广弟。历官起居舍人、殿中监、户部侍郎,坐事累贬至安远军节度副使。徽宗宣和二年,复为天章阁待制、知歙州。方腊起兵青溪,孝蕴约敕郡内,分兵守厄塞。移知杭州,时城已陷,单车至城下。既克复,令军士勿枉杀。以功加龙图阁学士。卒年六十五。
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曾孝蕴,字处善,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从子,孝广弟。绍圣中,累迁起居舍人。崇宁中擢为殿中监,以集贤殿修撰出知襄州,徙江浙荆淮发运。召为户部侍郎。徙工部,以显谟阁待制知杭州。后贬安远军节度副使。政和四年六月,复为集贤殿修撰。宣和二年,复天章阁待制、知歙州。论破方腊功,进显谟阁直学士,又加龙图阁学士。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传》有附传。又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38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康侯。胡渊子。哲宗绍圣四年进士。历太学博士、提举湖南、成都学事,以不肯阿附,为蔡京、耿南仲所恶。高宗即位,为给事中、中书舍人,上《时政论》二十一篇,力陈恢复方略。旋以疾求去,不允,除兼侍读,专讲《春秋》。后因反对重用朱胜非去职,提举宫观。卒谥文定。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
全宋诗
胡安国(一○七四~一一三八),字康侯,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寅父。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除江陵府学教授,为太学博士。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通判成德军。政和元年(一一一一),提举成都府路学事。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提举江南东路学事。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中书舍人,以右文殿修撰知通州。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给事中。五年,提举江州太平观。八年,卒,年六十五。谥文定。有《春秋传》传世。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法要补遗》一百卷,皆已佚。事见《斐然集》卷二五《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五有传。今录诗二十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四六
胡安国(一○七四——一一三八),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年二十四中绍圣四年进士,哲宗亲擢第三。为太学博士,足不蹑权门。提举湖南学事,除通判成德军。政和元年,除提举成都学事。父没终丧,称疾不仕。除屯田郎、太常少卿、起居郎,皆辞。朝旨屡趣行,除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出为右文殿修撰、知通州。绍兴元年,除给事中,寻兼侍读。落职提举仙都观。五年,除徽猷阁待制、知永州,辞。提举江州太平观,令纂修所著《春秋传》(存)。除知永州,辞,复提举江州太平观,进宝文阁直学士。八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诏赠四官,谥曰文定。著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见胡寅《先公行状》(《斐然集》卷二五),《宋史》卷四三五本传。
王梁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漳州龙溪人,字廷衿。神宗元丰间进士。上书请减省后宫及行幸不急之费,为帝采纳,除京西转运判官。历夔州路转运使、利州路常平使、摄成都府事,以母老乞归养。服终,起为广南坑冶提举,终广东转运判官。
全宋文·卷二七七三
王梁材,字廷衿,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人。元丰八年进士。累官京西转运判官,夔州路转运使,移利州路常平使。未几摄成都府事。丁母忧,服除,除提举广南坑冶,转朝散大夫、广东运判。卒于官。见《万姓统谱》卷四四,嘉靖《龙溪县志》卷八,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六。
陶节夫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子礼。举进士。历新会县令。章楶帅泾原,辟入府。徽宗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累官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贤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击溃来犯夏军,连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四年,收复银州,升枢密直学士。顺蔡京意旨,拒绝与西夏通好。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陈取兴、灵之策,加龙图阁学士。朝廷罢经制司,弃所城地,乃徙洪州,改江宁府,历知青、秦二州及太原府。后坐事降为待制,知永兴军,寻卒。
全宋文·卷二七○九
陶节夫,字子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举进士,授广州录事参军,知新会县。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贤殿修撰,累进枢密直学士。寻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加龙图阁学士。徙内郡,历知洪州、江宁府、太原府。坐上疏乞留本道兵,降为待制知永兴军,卒。《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5—1150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似夫。韩忠彦孙。以荫补承务郎,赐同上舍出身。假给事中使辽还,除直秘阁,代父知相州。高宗建炎中为祠部郎,迁左司,上言请屯田江淮,又陈戢戍兵等五事,多切时用。绍兴三年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充通问使,至金议和。和议定,又为报谢使,论难再三,不辱君命。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寻奉祠,寓居越中近十年。卒谥元穆。
全宋诗
韩肖胄(一○七五~一一五○),字似夫,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以荫补承务郎,历开封府司录。赐同上舍出身,除卫尉少卿。寻假给事中使辽。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知相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江州。入为祠部郎,迁左司。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迁吏部侍郎。三年,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充通问使至金。后知温州,绍兴府。二十年卒,年七十六,谥元穆。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卷三七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四一
韩肖胄(一○七五——一一五○),字似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治子。以荫补承务郎,历开封府司录。徽宗朝除卫尉少卿,赐三品服,假给事中使辽。诏除直秘阁、知相州,代其父任。建炎初知江州,入为祠部郎,迁左司,擢工部侍郎。绍兴初迁吏部侍郎,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充通问使。后以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寻奉祠,与弟膺胄寓居于越近十年,二十年卒,年七十六,谥元穆。见《宋史》卷三七九《韩肖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8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少蕴,号石林。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为丹徒尉。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帅颍昌府,发常平粟赈民,抵制宦官杨戬等搜括,捕抑贪吏,遭废黜。高宗即位,除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中,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务及筹措军饷。官终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平生嗜学博洽,尤工于词。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
全宋诗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定居吴兴弁山,家有石林园,因号石林居士。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迁翰林学士,三年,出知汝州,寻落职,提举洞霄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帅颖昌府。忤杨戬、李彦,提举鸿庆宫。钦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职,提举太平观。二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三年,罢归湖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绍兴元年(一○三一),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抗击金兵。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十四年,请老,提举洞霄宫。十六年,致仕(同上书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十八年,卒于湖州。叶氏家富藏书,著述繁多,《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卷,今存八卷,系帅建康时诗文)、《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叶梦得诗,以毛晋汲古阁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为底本,校以邓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简称影宋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居乌程。有《石林词》。
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卜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卞山之石林谷,因自号石林居士。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大观中,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以忤童贯,降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寻落职奉祠。政和中,起知蔡州,历知颍昌府、应天府、杭州,或起或废。高宗建炎二年,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寻除户部尚书。三年二月,拜尚书左丞。以与宰相朱胜非意见不合,执政十四日而罢,以资政殿学士归隐卞山。绍兴元年,起为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次年罢。八年,再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两镇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升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十六年,拜崇信军节度使致仕。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梦得博学强记,著书三十馀种。今尚存《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石林燕语》、《避暑录话》、《老子解》、《石林诗话》、《石林词》等十七八种。《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国永兴人,字智夫。吴中复从孙。以父任为雍丘主簿。知太康县。擢熙河路转运判官、副使,从招讨使王厚攻青唐,克兰廓城栅十三。为京畿都转运使,拜户部侍郎兼知开封府。有卖珠人居民货久不返,匿宦官杨戬家,择仁捕窜之,戬中以事,出知熙州。历领江淮发运、知渭州,奉祠。卒年六十六。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吴择仁,字智夫,兴国军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中复从孙。以父任为开封雍丘主簿,建中靖国初知太康县。崇宁中擢直秘阁、熙河路转运副使,从王厚领兵克兰、廓城栅十三,加直龙图阁,进集贤殿修撰,为京畿都转运使。大观中除户部侍郎兼知开封府。出知熙州,徙永兴军,坐改茶法夺职。起复徽猷阁待制领江淮发运,还直学士、知渭州。以病提举崇福宫,起知青州,不克拜,卒,年六十六。见《宋史》卷三二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人,字景山。李及之子。为开封府户曹参军。哲宗元符中,吕嘉问知府事,受章惇、蔡卞指,酷刑逼供上书人,命孝寿摄司录事,成其狱。蔡京当政,为开封尹,出知兴仁、开德府。京起苏州章綖狱,使孝寿往讯,穷治铸钱,逮系逾千数。又知虢、兖二州,坐守兴仁日与巡检戏射狂人张立死,除名。徽宗政和初,拜刑部侍郎,改开封尹,残忍苛虐。后罢为龙图阁学士,提举醴泉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57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汝直。汪洙子。徽宗政和二年,以太学上舍生中进士。授登封县尉。历提举江西盐茶公事、知衢州、湖州,官至太府少卿、权知临安府、两浙转运副使。器资精悍,居官任事,修水利,平狱讼,颇有政绩。割田以助乡里士族之贫者,为乡里倡。
全宋诗
汪思温(一○七七~一一五七),字汝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洙子。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知馀姚县。高宗时,知衢、湖二州,入为太府少卿,知临安府。绍兴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一。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七二《汪公墓志铭》,《宝庆四明志》卷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隐季。强至子。仁宗元丰八年进士。累官太府丞、军器少监、国子司业。与兄浚明及叶梦得缔蔡京为死党,立元祐党籍,分三等定罪,构成党祸。超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翰林承旨。卒谥文宪,一作文献,又谥文定。预撰《政和五礼新仪》。
全宋文·卷二六三七
强渊明,字隐季,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子,浚明弟。举元丰八年进士,调海州司法参军,历济、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确山县,通判保定军。入为太府丞、军器少监、国子司业。与蔡京为死交,立元祐籍,遂济成党祸,以故亟迁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大司成、翰林学士。大观三年蔡京罢相,出知永兴军,徙郑、越二州,召为礼部尚书,复拜学士,进承旨。以疾改提举醴泉观兼侍读、监修国史。卒,谥文宪。《宋史》卷三五六有传。
李孝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人,字彦闻。李及之子。以荫入仕。徽宗崇宁中,提举湖北、京西常平,提点京西南路刑狱。迁大理少卿。擢工部、户部二侍郎,为开封尹。依附蔡京,时陈瓘子正汇告京不利社稷,竟窜之海岛。
全宋文·卷二九四四
李孝称,字彦闻,濮州(治今山东濮县)人,及之子。以荫登朝。崇宁中提举湖北、京西常平,提点京西南路刑狱。上蔡京之姻宋乔年功,得工部员外郎,不阅月迁大理少卿,连奏狱空,进为卿。大观至政和初,擢户部、工部二侍郎,为开封尹。胁陈瓘證其子上书告蔡京不利社稷之罪,京愈德之,进刑部尚书。避亲嫌,徙工部,卒。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一之三一、五三之一五,《宋史》卷三一○《李迪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廷,号九峰。苏辙族孙。幼孤力学,长于《春秋》,善属文。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历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累官太常少卿。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言者论元老苏轼从孙,且为元祐邪说,其学术议论,颇仿轼、辙,不宜在中朝。罢为提点明道宫,未几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
全宋诗
苏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号九峰,眉山(今属四川)人。轼从孙。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广都主簿,迁汉川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除国子博士,历秘书正字、将作少监,比部考功员外郎。出为成都路转运副使。宣和六年,因元祐党禁罢,提点明道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四),未几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已佚。《宋史》卷三三九、《宋史新编》卷一一三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苏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号九峰,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轼从孙。崇宁五年进士,调广都簿,历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寻除成都路转运副使,为军器监、司农、卫尉、太常少卿。宣和六年以元祐党籍罢,提举明道宫,未几卒,年四十七。著有《九峰集》。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四。《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28 【介绍】: 宋开封人,字和卿。向敏中玄孙。哲宗元符三年进士。累官京东转运副使,劾属郡郭奉世进羡余。高宗建炎初知淮宁府,金兵来攻,率诸弟守城,城陷,不屈死。谥忠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6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叔通。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宣和间,以上疏谏阻引金攻辽,降集英殿修撰。高宗建炎二年,使金被留。仕金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号为国师。金人每欲南下,辄饰辞谏阻。后被诬谋反,全家焚死。孝宗淳熙间,赠谥肃悯。有《宇文肃悯公文集》。
全宋诗
宇文虚中(一○七九~一一四五),原名黄中,字叔通,别号龙溪老人,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除起居舍人、国史院编修官,六年迁中书舍人,出为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司参谋事。宣和间帅庆阳,寻罢知亳州。宣和末为翰林学士,多次奉使至金军营谈判。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祈请使金,被留,后仕金为翰林学士承旨。绍兴十五年,因以蜡书与宋通消息,并谋夺兵仗南奔被察觉,全家被害。年六十七。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二一五,《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宇文虚中诗集已散佚,今从《北窗炙輠录》《中州集》等书中所录,辑为一卷。
中州集
虚中,字叔通,成都人。宋黄门侍郎,以奉使见留,仕为翰林学士承旨。皇统初,上京诸虏俘谋奉叔通为帅,夺兵仗南奔,事觉,系诏狱。诸贵先被叔通嘲笑,积不平,必欲杀之,乃锻鍊所藏图书为反具。叔通叹曰: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例有之。喻如高待制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反邪?有司承风旨,并寘士谈极刑,人至今冤之。
全宋文·卷三三五三
宇文虚中(一○七九——一一四六),初名黄中,字叔通,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宣和中,童贯等议结金人以攻契丹,虚中力言不可,遂忤权臣,降集英殿修撰。会金人南侵,徽宗悔不用虚中言,虚中即请下罪己之诏,革除弊端,帝嘉纳之。以资政殿大学士为军前宣谕使,数往金营议和。金兵退,言者以议和为罪,罢知青州,窜韶州。建炎二年,应诏使金,遂为金人所留。金人重其才艺,加以官爵,累至金紫光禄大夫,号国师。恃才傲物,为金贵人达官所不平,诬以谋反,全家被焚,时绍兴十六年,年六十八。淳熙间,宋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悯。著有《宇文肃悯公文集》,又与其兄粹中合纂《纶言集》三十一卷。见《宋史》卷三七一本传,《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二一五《行状》。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大声(一○七九~一一六一),字谹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历荆南府、睦州教授,知婺州武义县,迁知建昌军。总领湖广、京西、江西诸路钱粮,移总领淮南东路军马钱粮。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以直秘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改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坐讥谤罢归。二十六年,起知镇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七《左朝请大夫直秘阁林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林大声(一○七九——一一六一),字欲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入太学,选于礼部,政和二年赐上舍出身,授荆南府府学教授,除睦州州学教授。历知武义、永嘉、平阳三县,知建昌军。擢尚书度支员外郎,进郎中,太府少卿,以直秘阁为江东路转运副使,江西路提点刑狱,坐讥谤罢归。绍兴二十六年起知镇江府,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累官左朝请大夫。见孙觌撰《林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七)。